白话文:
少咸山往北二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大咸山,山上光秃,没有花草树木,山下盛产玉石。
这座大咸山,呈现四方形,人不能攀登上去。
山中有一种蛇,名叫长蛇,身上的毛与野猪身上的毛相似,发出的声音像是人在敲击木梆子。
注释:
- 上:这里指攀登的意思。
- 彘(zhì):猪。
- 豪:毛。
- 鼓:击物作声。
- 柝(tuō):打更所敲击的一种木梆子。
- 少咸山:一说今新疆境内。
长蛇:
《山海经》记载:“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说,长蛇拥有豪猪一样的毛,它会发出跟打更一样的声音。
打更人——主攻方向,去灾难。
明·胡文焕,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的格致丛书本《山海经图》,长蛇身上有花纹,盘曲引颈,口吐长信。
清·陈梦雷和蒋延锡,清雍正四年,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禽虫典·神异典》,长蛇与胡文焕的版本一样,唯一区别在于环境,此版长蛇置身于仙山丛林中。
长蛇传说:
据说在上古时代,长蛇曾经为祸人间,民间所有的禽兽,几乎都被它吃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它的身上会长毛的原因。
天神知道后雷霆大怒,将它困在大咸山上以此作为惩罚。为了防止它逃跑又派巨灵神用大斧子,把山的四面全削掉,于是这座山就变成了一个方形的正方体,上面的动物下不来,下面的动物也上不去。
天神当初放言,它在这里要待够整整一千年,才能重获自由。
所以长蛇就自带报时器,每到了时间就对着石头敲梆子,提醒自己免得自己忘了时日。
个人推断:
《山海经》记载:“其音如鼓柝。”。长蛇的发出的声音像打更的敲鼓声。
大家可能不知道,打更大概始于秦汉,一直延续到明清。
他们是专门以报时,防盗防火,保境安民为主要任务。宋朝及往前数,打更一直是官方行为,直到宋朝以后才普及到民间。
但这个观点放到远古时期很难实现,因为在上古还处于部落联盟的状态,没有形成国家及国家制度,难就难在法治不健全,没法达到政令统一。
所以打更这种职业在上古时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巫师的巫术。也有一种说法,打更起源于原始的巫术。
长蛇是真实存在的,而长蛇发出来的声音应该被人性化了。
长蛇的声音,我理解成是部落面对灾难,借助巫师的巫术来化解灾难,施法时发出的声音。而长蛇有可能是巫师某种法器上的图腾。
这也不奇怪,在上古时代,蛇如同龙一样被崇敬,有些部落的图腾就是蛇。
伏羲,女娲一族都是人首蛇身,以蛇作为氏族图腾。
大咸山:
一说今新疆哈密附近。
大咸山,山上光秃,没有花草树木,山下盛产玉石,山形却是方方正正的像个正方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