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2年经济布局重心-地方财税与发展模式

0
分享至

知乎王克丹

经济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2021年已经结束,读者见证了国内第一大房企的暴雷、整个教培行业被连根拔起、针对高收入群体的追逃税,被爆出来的几十亿,未被爆出来的在截至日期前补足税款,鼓励三胎政策的陆续推出等现象。主要的暗线则是分配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不经历痛苦的市场出清和政策干预,靠喊口号已经不太可能解决实际问题,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艰难选择的十字路口,动不动既得利益者必将是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关键。本篇将从经济发展模式出发,尤其是地方财政模式出发,预测2022年最棘手的问题已经可能的布局。文章较长,约4400字。

1. 经济发展中地方的收入与支出

我国经济发展的设计特点是把宏观资源配置到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中去,这也是我们经济体所谓的风口,宏观资源配置到哪,哪里就是风口。包括但不仅限于互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造车、太阳能等等产业,都能看到政策主导的痕迹,这里不止是出台相关的文件,更多的是宏观资源的倾斜,前几年芯片最热的时候,仅各地方的投入就不低于万亿规模。这种宏观政策主导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势在于能迅速加快特定行业的发展,同时能增加市场资本不愿意碰的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宏观资源配置更多的是政策行为,配置效率各个地方差异很大,简单理解同样的钱能办成什么样的事,有的却是会把钱用在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上,而有的则消耗在面子工程上,因此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姑且不讨论效率问题,我们更多的关注钱从哪里来,地方不断加大支出,但并不直接参与创造财富,其宏观资源向一方面加大倾斜的时候,必然要求另一些人交更多的税,这里的税含义更加广义,即从居民部门向政府部门转移的钱,有支出就要求有收入作为补偿。良性循环是政府部门的支出不断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或者以公共福利的方式返还,即税收取和予是针对同一批人,但这个模型对于资源利用率要求很高,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在宏观主导市场资源配置中把钱用好。越来越多的城市则出现了另一种结果,即支出不断扩大但又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居民生活,经济不好则居民收入预期不好,预期不好则年轻人口流出更快,财政收入预期下降,地方就要想尽办法增加地方居民的税赋,人口流失更快,陷入恶性循环。

小结起来,我们经济体的特点是宏观政策主导资源分配,地方的支出在经济运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支出的前提是收入,也就是说这十几年地方大幅度增加支出的前提是收入的大幅度增加。收入从哪里来呢?当然是土地财政,经济越差的地方对土地财政依赖越高,通过货币化棚改、限购限售政策、金融体系的信贷支撑总是可以把房价推上去,结果就是收入与房价愈发不成正比,其他税更收不上来,地方的收入愈发依赖土地财政,居民承担不住这种隐性税收,这种宏观资源配置刺激经济发展模型就失效了。霸州强加税赋只是一个表象,很多地方都在干,只是霸州做的比较过而已,核心问题是通过土地征收不到足够的隐形税,而且这种财税模式溃散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侵袭。这里加一句题外话:房地产首先是税,其次才是投资品,理解这句话才能理解我国最大的金融市场。

2. 2022年最大的问题在地方发展模式改革上

地方财税模式在居民杠杆率见底的时候不可持续,居民部门加不了多少杠杆了,宏观上也不敢再给居民部门加杠杆,证据则是居民杠杆率在2020-2021年之间基本没有变化,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和利率水平,居民承担的杠杆率并不能和发达国家对比,我国的居民杠杆已经超过了多数发达国家,谁都说不准再转移杠杆给居民,次贷危机会不会在我们经济体上演。此外,居民杠杆和压力并不只是在系统性违约风险这一个副作用上,生育率、社会矛盾等影响也是越来越显著,所以本人赌2022年断不可能进一步给居民部门加杠杆的方式来刺激短期经济热度。

回归正题,过去十几年地方的财税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是通过房地产增加居民杠杆换钱花,一旦居民加不了杠杆,这种发展模式就无法维系,2021年是一个拐点,数据会体现在2021年的土拍金额大概率会低于2020年的8.4万亿,读者是否还记得系列文章中说过,一旦这个拐点出现,很多经济布局的变革就会到来。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2016年的涨价去库存就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模式困境有关,当时库存量极大,拿地意愿降低,地方债台高筑,解决办法则是通过大规模的放水结合地方的棚改与限购限售政策,推高土地价格后,将杠杆转移到居民头上。

虽然持续了几年的杠杆转移置换了地方债和维持了地方高支出发展模式,顺带救了房企,但换来的不是地方发展模式转型和房企的扩张收敛,更是变本加厉的把赤字和把篓子捅的更大,等待着宏观政策来救。结局读者也看到了,信贷收紧之后,房企纷纷陷入现金流危机,高喊活下去,有些房企的期房预计要拖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兑付,地方财政也是捉襟见肘,形成了惯性思维和支出的胃口,支出是很难削减下来,明年将迎来大范围的地方债到期,居民也没有多少交税能力可以转移风险,如何解决地方财税和发展模式将是土拍拐点出现后最紧迫的问题。

3. 2022年开局如何?

根据上述的紧迫问题,以及经济的大背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不妨预测一下2022年可能的开局方式:

1)“稳”依旧是最基本的要求

所谓的“稳”字包含很多经济内容,个人的理解是居民高杠杆下不能出现大规模的违约,进而引发类似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稳住居民违约风险的方法则是保就业,有收入就有偿债能力,就有良好的预期,预期在经济中非常重要,也就是很多人咬紧牙还贷是凭着一口气在撑着,这口气就是对未来的良好预期,一旦预期信心受到打击,很容易触发违约的骨牌效应。

要做到稳,疫情的冲击下,必然要求政府部门让利给企业和居民,预计减税降费是要继续做的事情,毕竟过去十几年地方支出非常依赖居民部门的负债能力,是时候反过来补贴居民的负债压力了。其次,进一步探索国有资产补贴社会保障的渠道,国有企业原则上属于公共资产,享尽宏观政策优待与垄断超额利润,经济正常发展时期居民部门不依赖国企的让利,但特殊风险时期,是该拿出国有资产收益来补贴社会保障的缺口,如果这个缺口还定向中下层,那么于“稳”字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要做到稳,风险就必然不可能继续向中下层转移,那么大放水就不可能在2022年发生,放水救市本就是一个噱头,更多的是救少数人而多数人成为代价。供给市场超过其承担范围的货币,推高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最终埋单的还是年轻人的钱包和负债,推高物价水平受伤害最重的还是穷人,到时候能不能刺激经济不好说,社会矛盾必然是进一步激化,也与稳的方针不符合。

最后,政策大概率不想让房地产泡沫暴在2022年,至少不能比国外更先诱发明斯基时刻,资产泡沫往往始于抛售恐慌,2021年的70城房价能跑赢通胀的已经没有多少了。虽然让大家看到房子继续涨结合惯性思维是可以稳住一些人的预期,但长期来看,多数城市加杠杆投资增值部分都不够给银行利息,相当于忙一圈下来在给银行打工,只是不变现没算细账而已,把房地产锁死在有能力的群体,跑不赢通胀且这些人如期还款就是一个消化泡沫的过程,只要还款超过十年风险就不再是银行的了。今年不少地方已经是政策在控二手房价了,预计跑不赢通胀和加杠杆的利息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政策也会逐渐加码阻碍房地产的变现,限购限售限贷结合二手房平台的整治,最后再推出二手房指导价,货币幻觉不要变现停留在幻觉是最好的,反正地方要的是税收而已,不在乎最终接盘的是刚需还是投资者。

2)地方财税和发展模式改革必然加速

地方经济发展模式说到底还是钱从哪来,钱用在哪里的问题,中下层没储蓄和负债能力,只能向高收入群体追逃税。从货币发行的角度来看,信贷创造货币也创造了负债,我们经常说的是负债流入了居民部门,准确来说是普通居民,不要忘记了信贷还创造了货币,只是流向了少数人而已。近十几年扩张性货币政策周期极其快速的拉来了贫富分化,少部分人拿走了最大比例的发展蛋糕,靠房地产向穷人收税已经靠不住了,地方又不可能不花钱,那么2022年的财税亏空必然针对高收入群体的逃税漏税,而依据则是个税的综合税制,累进最高45%的税率,结合最近被爆出来的事件以及明星主播年底的自发补税,一个人顶的上几万几十万工薪阶层的个税,绝对不是小数目。

大额稳定税源中的房地产税进入试验和数据采集阶段,即从试验中改进模型和征收算法,尽可能的在收税的同时降低社会成本。正如上文所说,向中下层再额外征税而均衡社会成本是很难的,那么拥有三五套房以上的群体大概率是征收主力军,毕竟地方的财税和发展模式才是2022年最大的问题,房地产首先是税,其次才是投资品,不管是通过房地产收了一次还是两次,更重要的是既要收税而不能引发太高的社会成本。

与收入相对应的是支出,以往地方把有效资源用之于泥沙的情况必然要得到抑制,税收和资源获取将越来越难,有限的资源的使用要更加集中在刀刃上,准确来说是应该用在经济发展和民生上。预测明年的投资收益低的项目、无效的面子工程都要被砍掉,甚至各地的公务员降薪都将成为常态。相对的科技投入和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会增加,能降低居民负担的、提高消费能力的公共支出也会增加,毕竟没有消费能力就无法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本人预测明年解决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在于“造血和循环”。

总结起来,近十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于宏观资源配置下的产业发展,有政策倾斜便是最大的风口,也是近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模式,但政策主导的资源配置面临效率的问题,各个地方资源配置效率差异极大,越来越多的资源被浪费在不能利好经济和民生发展上。此外,这种宏观资源配置的前提是有大额稳定的税收,而我国近十几年的地方财政极度依赖房地产对居民部门储蓄和负债的挖掘,居民杠杆的应用已经超过多数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和利率水平,让居民能承担的杠杆不能参考发达国家的杠杆极限,地方的土地财税和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持续,且2021年的土拍数据大概率不会高于2020年的8.4万亿,土拍拐点的出现将是宏观政策不得改革现有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也是2022年要解决的最大的济问题。

结合经济的大背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高杠杆下想要稳住经济,必然要求政府部门进一步让利给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还要加码,让普通居民首先不能违约,其次还能挤出一些消费能力。经济要稳,就绝不可能动用大规模放水继续向居民部门转移杠杆,刺激经济效果且不说多弱,居民部门是抗住像15~16年那样再来一次杠杆转移而不违约。那么地方发展的钱必然要向吃扩张性货币政策红利的群体征收,比如高收入群体的追逃税,资产持有税和利得税等。与收入相对的是支出,宏观资源的征收越来越难,普通居民承担不了太多的税收义务了,那么传统的地方财税和发展模式就要改变,支出上要更加注重效率,减少非必要开支,把有限的钱都用在利好经济发展和民生上。

最后,要用一句话给2022年经济预测概括的话是:地方的收入缺口从哪里来,钱该怎么花才能利好经济民生,以及探索土地财税发展模式逐渐失效下,如何实现地方经济的自我造血和消费良性循环上,预计今年多数宏观政策都会集中在解决这些问题上。

编辑于 2022-01-03 07:55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申请转载

该文章相关视频


10.5 万播放

10:25

一文说透房产税:富人有点慌,但中国有机会选择一个更好的未来!

评论 10

写下你的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丁俊晖一家近照,2闺女很可爱,妻子旺夫相,身家过亿很幸福

丁俊晖一家近照,2闺女很可爱,妻子旺夫相,身家过亿很幸福

大西体育
2024-04-02 16:22:25
只会小聪明、善于平衡地方关系!蔡斌想证明比郎导强,但适得其反

只会小聪明、善于平衡地方关系!蔡斌想证明比郎导强,但适得其反

金毛爱女排
2024-06-01 09:26:24
IPhone“备忘录”是生活工作必备神器,让它吃灰是你最大的损失!

IPhone“备忘录”是生活工作必备神器,让它吃灰是你最大的损失!

天边的孤雁
2024-05-16 15:20:03
身材和颜值都是一流水平

身材和颜值都是一流水平

娱乐的小灶
2024-06-01 14:22:17
一传不稳,拦防虚设,中国女排1-3日本队,朱婷替补登场难救主

一传不稳,拦防虚设,中国女排1-3日本队,朱婷替补登场难救主

湘楚风云
2024-05-31 21:26:48
中泰之战最强11人首发敲定,韦世豪+艾克森无缘,杨泽翔成奇兵

中泰之战最强11人首发敲定,韦世豪+艾克森无缘,杨泽翔成奇兵

罗掌柜体育
2024-05-31 16:43:03
华子:很神奇 在阿布扎比打独行侠时李凯尔就说或会在西决碰他们

华子:很神奇 在阿布扎比打独行侠时李凯尔就说或会在西决碰他们

直播吧
2024-05-31 17:38:02
荣耀手机欧洲市场份额暴涨 网友:增长曲线都快垂直了

荣耀手机欧洲市场份额暴涨 网友:增长曲线都快垂直了

手机中国
2024-05-30 09:33:05
大叔cos花山薰,用了两根皮筋,网友:这看着也太疼了

大叔cos花山薰,用了两根皮筋,网友:这看着也太疼了

一只小飞蛾
2024-05-31 21:44:42
3500亿芯片订单被取消!高通做梦也没想到,外媒:中国不买了!

3500亿芯片订单被取消!高通做梦也没想到,外媒:中国不买了!

小蘑菇壹号
2024-05-31 17:50:57
不是,姐这可是央视镜头啊

不是,姐这可是央视镜头啊

小影的娱乐
2024-05-21 13:43:31
法网观众太恶毒!朝球员吐口水,辱骂主场球员对手

法网观众太恶毒!朝球员吐口水,辱骂主场球员对手

网球之家
2024-05-31 13:02:44
反转!女留学生坠亡案内幕:好友曝出聊天记录,证实其父亲有问题

反转!女留学生坠亡案内幕:好友曝出聊天记录,证实其父亲有问题

六毛朵朵
2024-05-30 15:39:49
同样写Python,同样做开源,大佬出手不仅斩获近万颗star,还被诺贝尔奖得主邀请会面

同样写Python,同样做开源,大佬出手不仅斩获近万颗star,还被诺贝尔奖得主邀请会面

开源中国
2024-05-31 19:42:04
西路军牺牲2万多人,晚年徐向前复盘:若一直往西打,结局或扭转

西路军牺牲2万多人,晚年徐向前复盘:若一直往西打,结局或扭转

南书房
2024-05-30 21:10:02
伊利“天价牛奶”事件和解后续,全品牌岌岌可危,官方回应震惊!

伊利“天价牛奶”事件和解后续,全品牌岌岌可危,官方回应震惊!

皖声微言
2024-05-31 10:14:27
女人在过夫妻性生活时,为什么总发出声音?医生:大多数人不了解

女人在过夫妻性生活时,为什么总发出声音?医生:大多数人不了解

皮皮讲文
2024-01-02 10:36:17
魔兽国服重磅官宣:开测“巫妖王之怒”,评论区骂声一片,一边倒

魔兽国服重磅官宣:开测“巫妖王之怒”,评论区骂声一片,一边倒

记录生活日常阿蜴
2024-06-01 10:29:24
新闻背后:文学院院长喝死了,长沙师范学院多名教师证实匡某死亡

新闻背后:文学院院长喝死了,长沙师范学院多名教师证实匡某死亡

肖飞说
2024-05-30 03:11:31
51岁陈慧琳成都街头献唱!路人视角下牙黄,牛仔裤拉链成为了焦点

51岁陈慧琳成都街头献唱!路人视角下牙黄,牛仔裤拉链成为了焦点

阿桥侃娱乐
2024-05-30 08:26:50
2024-06-01 15:18:44
鹏的自媒体
鹏的自媒体
一起看世界
260文章数 37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实锤!普华永道,危!

头条要闻

女子被家暴挂粪袋成功离婚 前夫曾写信:做人留一线

头条要闻

女子被家暴挂粪袋成功离婚 前夫曾写信:做人留一线

体育要闻

"失业"一年了 33岁的德赫亚路在何方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科技要闻

华为上新!余承东:问界6月销量将超4万辆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本地
手机
游戏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手机要闻

荣耀618开门红!折叠屏系列销量暴增269%、荣耀200夺新品销冠

骄傲月来临 斯宾塞带领Xbox立马换上彩虹主题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拜登称以色列提出新的三阶段停火方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