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全球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势头强劲,深刻改变战争形态样式,各国聚力推动高新技术创新和先进武器装备研制。为抢占科技前沿高地,日本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立国”战略,加大国防科研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前沿科技创新发展。2021年7月,日本发布第47版《防卫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详述了日本安全环境形势、国防政策和体制、国防装备建设与技术创新、防务合作交流等内容。本文围绕白皮书第4部分“国防装备与技术发展举措”章节,结合日本国防科技管理改革最新动向,从战略规划、组织体制、运行机制、项目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了日本推进国防科技创新管理的重大举措。
一、顶层筹划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有力支撑前沿科技创新发展
为确保技术优势,日本以顶层科技军事战略规划为牵引,发布科技创新计划、科技白皮书等前瞻性规划技术发展路线,明确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军费预算,充分释放各方技术研发创新潜能与活力,为国防科技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一是构建国家科技战略规划,营造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日本通过最高科技决策机构—内阁府的“综合科学技术创新会议”,从战略高度把握国家总体科技发展方向和制定策略方针,统筹分配国家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前瞻性、灵活性多领域跨部门协同合作,统揽科技创新发展。2021年3月,日本内阁府“综合科学技术创新会议”公布《第六期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出台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强化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体制,促进新价值创造和提升前沿知识与科研能力,改善研发环境激发研究人员内在动力,培养面向新型社会科技人才,并提出未来5年内投入创历史新高的30亿日元用于量子技术等新兴科技领域研发。6月,日本内阁府通过《综合创新战略2021》。该战略是推动落实《第六期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科技创新政策的首年行动路线方针,提出官产学研协同推进重点技术领域创新战略等6大支柱方向。10月,日本科技厅科技政策研究所发布《2021年科技创新白皮书》,提出开展国家重要战略前沿的研发活动,利用科技与创新力量应对诸多社会问题,以稳定的财政支持为后盾增强基础研究能力,促进多元化科研人员不断挑战科技创新,从而打造创新人才、知识、资金的良性循环体系。
二是出台国防科技领域战略规划,牵引国防科技创新发展。日本构建了由总体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技术发展路线图组成的国防科技战略规划体系,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前瞻布局,支撑引领国防建设与军队发展。总体战略层面,《防卫技术战略》基于《国家安全保障战略》《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制定,现行版本2016年出台,是日本国防技术发展的顶层规划和指导文件,长远谋划国防技术战略发展方向。日本政府拟于2022年底前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这将牵引与指导《防卫技术战略》的调整。中长期发展规划层面,《中长期技术评估》是《防卫技术战略》的组成部分,原则上由防卫装备厅长官主导,每5年修订一版,基于国内外技术动向,对未来国防科技发展趋势与重点任务进行具体分析,突出挖掘和培育具有军用前景的先进民用技术。技术发展路线图层面,技术发展愿景立足最新科技动向,就《中长期技术评估》中提出的某项关键领域技术,规划未来国防技术研发路线图。如2019年防卫省发布《构建多域综合防卫力量研发愿景》,提出重点发展跨域作战所需的电磁领域技术、广域持续预警监视技术以及网络防御等新兴技术,加强创新技术高效研发与应用。
三是突破国防预算,持续加大国防研发投入。日本国防预算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21年5月,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表示,不再沿袭国防预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1%的标准,为未来日本军力建设进一步松绑。11月,日本临时内阁会议通过高达7738亿日元的2021财年国防补充预算案,加上5.34万亿的原始预算案,2021财年国防预算总额将比上年增加7%,首次突破6万亿日元。另外,2022财年国防预算案中,日本大幅增加颠覆性技术的研发经费,金额高达3257亿日元,比2021财年增加1141亿日元,创历史新高。日本加大颠覆性创新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企图在新一轮大国博弈中赢得优势。
二、调整领导管理与组织机构,聚焦前沿技术创新发展
白皮书指出,随着军民技术之间边界日趋模糊,日本不断拓展军民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新设创新领导职位,重组创新、情报和试验评估机构,加速构建官民联合协同的研发体制,培育和孵化具有未来价值的创新萌芽技术。
一是新设专门职位,强化尖端技术、情报和政策管理。2021年,防卫省在装备厅技术战略部新设“先进技术战略官”和“技术合作推进官”两大职位,前者承担国内外前沿技术趋势调研和相关研发企划分析,后者负责推动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等先进研究成果运用,加快构建先进技术在国防领域转化应用体制。2021年4月,在防卫政策局新设“经济安全保障情报企划官”,负责有军用潜力尖端技术的情报收集和保护,严防日本技术情报泄露。防卫省还计划2022年在防卫装备技术厅设置“技术政策总括官”,强化国防科技政策管理,加强对战略产业链的保护。
二是优化重组创新机构,高效推动跨军种尖端技术应用。随着战争形态向高技术化加速演变,2021年3月底,日本防卫省整合防卫装备厅电子装备研究所和先进技术推进中心,组建“下一代装备研究所”,聚焦电磁相关技术及民间前沿技术,力图突破陆海空装备领域局限,打破原有体制技术转化应用壁垒,实现研究成果运用到装备成型的一体化管理。
三是建设试验评估设施,推进两用技术研发应用。防卫省认为两用技术可减少国家投资风险、降低武器装备成本,且有利于军工企业稳固发展,因而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创新转化与配套机构建设。2021年9月,日本防卫省在山口县岩国市新成立“舰艇装备研究所岩国海洋环境试验评估站”,推动利用两用技术研发水下无人机。
三、优化国防科技管理机制,推进官产学研协同创新
白皮书认为,日本防卫省大力推动国家产官学研协同创新,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民用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进行合作和技术交流,探索横向合作模式并为国防科技创新提供动力,促进先进民用技术转军用,推动前沿技术转化形成作战能力。
一是利用国家顶层协调机制,促进官产学研科技协同创新。基于《综合创新战略2021》,防卫省通过“综合科学技术与创新会议”“综合创新战略推进会”等国家顶层协调机制,促进官产学研各方的充分沟通与协调,谋求提高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形成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健全与科研机构人员交流机制,研判前沿科技未来发展趋势。
二是利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制度,识别早期颠覆性技术。日本防卫装备厅“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制度实施8年来,在推动尖端技术研发上发挥重要作用,该制度通过面向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公开招募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变革性创意的民用先进技术项目,不断提高国防技术成熟度,助推国防领域的未来发展。截至2021年11月已累计采纳118个研究项目,其中2021年度采纳项目达到23项,超过历年水平,年度投资高达101亿日元。
三是优化技术研发程序,加快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在国际科技竞争环境中,日本加速推进尖端武器装备的研制,力图在全球军事变革转型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多措并举促进技术研发流程优化,快速响应作战需求。如采用模块化等新手法有序推进装备研制,使高速滑翔弹、水下无人机、防区外电子战飞机等的研发周期大幅缩短;对人工智能和激光等新技术进行演示验证,分析从企业收集的相关技术信息,清晰展现新技术未来装备能力;全力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无人机技术等民用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快速应用。
四、改进项目管理与合同管理制度,提高国防资源使用效益
白皮书指出,随着武器装备性能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装备从方案构想、研发、规模化生产到使用保障的全寿命成本不断攀升,而日本本土订单趋于减少。为解决发展困境,日本通过持续提升全寿命项目管理水平、改善合同制度等举措,提高国防资源使用效益,快速获得跨域作战能力。
一是优化全寿命项目管理机制,提高装备研发采办效率。2015年10月防卫装备厅成立以来,开始实施武器装备的全寿命项目管理,截至2021年3月底,共选定21种项目重点管理装备和12种准重点管理装备,并任命专职官员作为项目主任,建立由防卫省内职员组成“综合项目小组”负责项目管理,对31种装备项目制定了采办策略和采办计划,每年评估项目执行情况,适当调整项目计划,以真实反映项目最新情况。防卫装备厅采用工作分解结构法(WBS)开展成本与进度管理,针对本土装备采用可视化管理工具,实时掌握装备各结构要素生产进度和费用收支情况。
二是改进合同管理制度,加大国防创新激励力度。为解决日本军工规模不足、采购来源单一、价格居高等问题,防卫省持续改革合同管理制度,不断注入创新活力。通过《长期合同法》,打破《财政法》规定的国库债务负担行为支出年限5年的限制,推行多年装备合同,确保多年稳定采办,增强企业人员与装备使用的计划性。在确保透明度和公平性的前提下,防卫省对遵循制度但不能参与竞争性采购的企业采用“自由合同”方式,如在采购新型舰艇时,防卫省筛选出最佳企业作为采购方,同时将位列第二的企业作为分包商参与,汇聚各家企业的技术优势,实现最佳装备技术供给能力。为打破行业龙头企业垄断地位,防卫省构建企业评价机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企业相应激励,营造多家企业参与的公平竞争环境。
三是构建装备成本信息系统,实现全寿命经费精细化管理。2021年,防卫装备厅加紧构建新一代武器装备寿命周期成本数据库,实现对装备制造成本的一元化管理与对比分析,扩大装备采购数据采集和电子化工作,有效验证装备及维修服务价格合理性,进一步提高成本估算精度与效率。防卫装备厅扩大成本调研范围,增加从民营企业获得生产成本的机会,目前已进入实际数据采集录入并验证有效性的试运行阶段,预计最快2024年1月正式全面启用。
五、推动国防科技国际合作,加强敏感技术与供应链安全管控
白皮书指出,随着高性能装备进口增加,日本面临着国内企业业务量骤减、武器装备技能难以传承、专业人才流失、部分企业退出国防工业领域、供应链下游中小企业倒闭等难题。为此,日本推动国防科技国际合作,加强敏感技术与供应链安全管控,以增加订单,扩大军工企业和技术在全球的影响力,提升科研生产能力。
一是积极推进国防科技与装备领域对外合作。在联合研发方面,自1992年以来,日美共实施25项联合研究和1项联合研发。2021年,日本与美国合作开展下一代水陆两栖技术、网络接口技术、装备数据链接技术等研究。在情报共享方面,3月,日本与德国签署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加强双边情报共享等防务合作。在装备技术海外转移方面,通过在《自卫队法》中新设“特别条款”,突破了武器装备无偿或低价向海外转移限制。3月,日本与越南举办在线研讨会,构建两国政府和企业的装备转移知识体系,推进向越南转移装备技术。3月,日本印尼召开第2次“2+2”会谈,双方签署《防卫装备与技术转移协定》,促进两国之间武器装备技术转移。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管控,严防技术泄露。日本防卫省通过运用合理恰当的知识产权合同条款,掌握研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明确知识产权的政府和企业归属。防卫省与其他政府部门合作,推进将高敏感技术进行“技术黑箱化”,以防范通过“逆向工程”盗取核心技术,做好敏感技术管控。在涉及审查装备海外转移时,要快速正确地实施技术敏感性评估。企业与防卫省签订保密合同时,防卫省要明确应该实施保密的信息保护指标,使企业做好相关保密工作。2021年4月,日本政府召开“综合创新战略推进会议”,决定在2023年创立日本首个防务领域的技术类智库,旨在推进军民两用先进技术研发和防止先进技术泄露。11月,日本政府起草《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暂称),突出了保护机密情报和防止技术外流,健全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制建设。12月,日本政府加速探讨采用新制度,使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尖端技术(可用于核武器研发的铀浓缩技术)等专利不对外公开,以避免这些尖端技术流入国外。同时政府将以金钱补偿专利收入,以激发专利申请人的研发热情。
三是推动国防产业供应链可视化管理,增强供应链弹性。众多小企业承担国防科技研发与装备配套生产,他们的倒闭破产威胁供应链安危。2019年末,防卫省实施供应链调研,确定了拥有难以取代技术的关键供应商,发现供应链存在着订单向特定供应商过度集中的风险。为此,防卫省将调研结果形成数据库,对供应链态势实施常态化监控和可视化管理,以尽早掌握供应链断裂风险。2021年,防卫省继续发掘拥有先进技术的中小企业;构建供应链企业面临业务困境时的财政援助机制;鼓励把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装备制造工艺,以应对供应链在关键领域的脆弱风险。
结束语
日本在国防科技战略规划引导下,从体制机制全面统筹国防科技创新发展,举力构建官产学研为一体的国防科研体系,推动军民科研生产兼容发展。日本敏锐捕捉新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潮流,全力挖掘和培育具有军用前景的先进民用技术,不断积累技术实力,打开军工高技术国际合作渠道,奋力谋求国防科技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国防科技要闻”(ID:CDSTIC)
来源 | 综合网站
图片 | 互联网
作者 | 杨湘云 张代平
编辑 | 赵霄
注:原文来源网络,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综合分析
战略与规划
科技管理
国防创新
军事理论
人工智能
陆军
海军
空军
航天
网络空间
电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声速
无人系统
精确打击
防空反导
新概念武器
生物与医学
战例与演习
先进材料
制造
基础科学
技术
先进动力
与能源
作战实验
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