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二战苏军士兵吃肉全靠美国援助?1918年1月28日托洛茨基组建红军

0
分享至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二战苏军士兵吃肉全靠美国援助?1918年1月28日:列夫·托洛茨基正式组建苏联红军。

二战中,苏联红军伙食如何?

很烂,无法同列强相比。

首先提一提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

谁都知道,俄罗斯这个国家比较寒冷。以首都莫斯科为例,每年零度以下有103天,1月平均气温零下11度,极端气温为零下42度。莫斯科的积雪期为11月到4月,长达140多天。

7月是莫斯科气温最高的时候,平均气温也只有18度。

这种气候决定了俄罗斯人的饮食,一定是热量较高的。

沙俄时代,俄国是农业大国,但农民只是勉强糊口。他们以面包为主食,喜欢但不常吃肉,较多吃的是奶制品和鸡蛋,蔬菜吃得不多。

俄国的菜以焖、煮、烩为主,制作很简单,营养较高但滋味普通。贵族宴会很多食物都是冷餐,并不符合中国人的胃口。

毛泽东两次访问苏联期间,都认为俄国菜冷冰冰的“没什么吃头”。

苏联是军事立国,几乎建国就是依靠红军在不断作战,打出来的天下。

建国以后,苏联很重视士兵的待遇。

二战爆发前,苏联已经和平了10多年,国家各方面都有进步,军队建设也很不错。

考虑到苏联的高寒气候,苏军参考欧美列强军队制定了伙食标准。

有意思的是,伙食仅有夏季和冬季(恭喜苏联只有2个季节),其中冬季伙食的热量要大得多。

同民间一样,苏军官兵的主食是面包。相比老百姓吃肉较少,军人则可以得到较多的肉类和食用油,另外还有十种蔬菜轮流上桌。

就肉类来说,苏军规定冬季时士兵每天要吃肉150克、鱼100克。也就是说,每天中餐和晚餐都是有肉吃的。

苏军的伙食可以提供每天3000多大卡的热量,是相当的高了。普通男人一天需要2000大卡的热量,就可以维持生命。

每天伙食中蛋白质为100多克,脂肪60多克,糖类500多克,就世界军事强国来说也很不错。

只是,战争爆发以后,这个伙食标准瞬间作废。

在德国闪电战下,苏联在基辅会战中惨败,不但损失80万大军,粮仓乌克兰也基本沦陷。

直到今天乌克兰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出口量高达3820万吨,包括小麦1660万吨,玉米1710万吨,大麦420万吨。

这些产粮区丢掉以后,苏联立即出现了严重的粮食问题。

这还不算。苏军在二战中战死年轻男性军人1000万,伤亡总数高达2700万。

作为一个人口仅有1亿多人的国家,苏联的成年男性损失巨大。

为了保证前线有充足的兵员,后方男人几乎全部投入战场。

集体农庄只剩下老幼妇孺,男人不是老人就是孩子,还有回来的残疾军人。

即便苏联大妈身体再强壮,农业产量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

一份资料这么写:截至1941年11月,战争才爆发了半年,苏联已经失去了38%的粮食产地,84%的食糖产地,此外还有38%的大牲畜,60%的猪都被德国人缴获了。1940年,和平时期的苏联谷物产量为9500多万吨,到了1941年锐减到5500万吨。

1942年,苏联失去了47%的耕地,当年谷物产量仅剩2900万吨。作为补充,苏联开始大量种植土豆,但1942年土豆产量也只有2400万吨。粮食尚且紧张,肉类供应就更差了。1942年全国屠宰牲口提供的肉类为180万吨,仅为战前的12%。给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写道,1942年苏联农业的综合产量,仅为1940年的38%,饥荒实际上已经开始。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绝对优先保证军队的供应。

战争刚刚爆发3个月,苏联就制定了不同的配及标准,全力维持一些作战部队热量为3500大卡,二线后勤部队则为3000大卡,准备上前线的预备役部队为2800大卡,后方驻守的部队为2600大卡。普通老百姓则减少到1800到2000大卡,勉强维持生命。

自然,这些都是理想化的数字。

战争爆发后没多久,苏军伙势就急转直下。

莫斯科会战期间,苏军每餐可以提供的是一块难以下咽的黑面包,一些猪油和一碗热小麦汤或者圆白菜汤,仅此而已。

萨沙经常吃黑面包,主要为了减肥。黑面包是粗粮,吃下去以后饱腹感很强,可以充饥。

只是黑面包非常难吃,有一股酸味,我吃了很多年还是吃不惯。

另外,黑面包很耐饿,但热量较低。军人作战需要消耗大量热量,吃黑面包并不合适。

长期吃这种东西,军人每天获得的热量不足,严重影响战斗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苏军来说,如果作战地区供应较好,也许可能得到洋葱、葵花籽或者腌鱼,仅此而已。

随着战争进行,苏军伙食又逐步恶化。

斯大林格勒的克拉夫琴科中尉回忆:战役最艰苦时期,每天给我们750克的黑面包,有时还有热水和一小撮面粉。依靠这点食物,我们要在寒冷的环境日日夜夜坚持作战。

苏军士兵最大的问题,是很少吃肉,面包的数量也不足,实际上就是在挨饿。

除了腌鱼以外,各种肉类早就断绝。

说来也是,连粮食尚且不足,哪里还有饲料喂猪、养鸡?国家肉类供应总数只有之前的12%,哪里还能吃得上肉。

很多时候,苏军士兵每天得到的食物热量还不足2000大卡。

作为一个成年男人来说,在苏联这种高寒地区,每天至少需要2000大卡热量。

但军人不同于普通人,进行军事作战期间不但要负重行军,必要时候还得冲锋陷阵。美军认为极端情况下,寒冷地区士兵可能每天消耗5000大卡以上的热量。

也就是说,苏军一线部队的热量也是严重不足的。

更夸张的是,苏军连面包也逐步无法提供了。

开始是面粉短缺,二线军队和老百姓只能以土豆充饥。

很快,土豆也被送到了一线部队。

苏军萨巴达·谢尔盖耶夫娜中尉回忆列宁格勒战役:面包越来越少,后方送来了煮熟的土豆,一天只有几个。我们不是防御部队,每晚都要背着武器装备行军几小时,游动作战打击德寇。依靠区区几个土豆的热量,大家真的坚持不住了。

另一个苏军士兵回忆就比较吓人:一次我开枪击毙了德国士兵,从他身上搜出了几块白面包和一整条香肠。我顾不上香肠染上了血,急忙将它塞入我的袋子。我已经几个月,没有吃到过香肠了。

因为粮食和副食不足,苏军士兵很快出现各种疾病和身体衰弱。

第130步枪军的军医报告给上级:事实证明我们部队的士兵可以在三种营养物质(蛋白质、维生素A与C)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继续战斗,但病患越来越多。

另一个军医则回忆:大量士兵因为缺乏维生素患上了坏血病,在严寒中他们唯一的自救方法是把松针煮水以获取维生素C。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俘虏了一些极度饥饿的苏军战俘,给了他们一些面包和香肠。

没想到,其中一些战俘却因此送命。

德国军医认为:这些德军士兵没有常识,给那些虚弱的战俘面包和香肠,却不知他们的身体已经虚弱到无法消化那些食物,必然会导致死亡。

即便如此,苏联士兵的待遇至少能够吃个半饱,后方的苏联平民就惨了。

本来应该提供2000大卡热量的食物给工人,只是军队尚且无法维持这种供应,工厂更是不可能办到。

一名工厂技术员回忆:即便是最顶尖的工人,也从来没有领到足额的配给,偶尔发放的一两片白面包只能当作应急的零食。通常平民的主食是面粉冲水做成的面糊和一小块黑面包,午餐往往吃的是用荨麻、土豆和一小块油脂做成的绿色“罗宋汤”。在车里雅宾斯克的基洛夫坦克厂,成百上千的人们在供销社门口排队,他们要在风雪中等待五六个小时,才能拿到一小块刚刚送达的面包。

苏军陷入可怕的饥饿中,万幸的是情况很快就扭转了。

根据《租借法案》,美国开始对苏联进行大规模食物援助。

苏联战时共接受了超过600万吨食品,小麦、面粉115万吨;糖67.2万吨;肉类罐头78.3万吨(同期苏联各类罐头的总产量只有61.5万吨);植物油51.7万吨。

这些源源不断运来的食物,大大缓解了苏军的饥饿感。

以苏军有1200万官兵而美国提供的115万吨粮食来计算,等于给苏军每个士兵发了接近100公斤口粮。

对苏军来说,让他们最满意的就是美国肉罐头,包括猪肉、牛肉、午餐肉。

在这之前,士兵们几乎是没肉可吃的。

苏军用午餐肉罐头做成各种食物,如熬成肉酱浇在黑面包上,顿时就让黑面包变成了美味。

赫鲁晓夫曾亲口说:“如果没有美国的罐头,我们撑不下去。”

除了肉罐头以外,苏军还有一种有趣的援助食物,就是鸡蛋粉。

鸡蛋粉是美国30年代发明的一种东西,就是利用冻干技术将鸡蛋打成粉末,不损失任何营养。

鲜鸡蛋无法万里迢迢运输到苏联,鸡蛋粉就成为援助的主要食物之一。

虽然鸡蛋粉同吃鸡蛋,感觉是完全不同的,美国国内很少有人会买这种东西。

作为军用食品,鸡蛋粉还是很成功的。

一袋相当于12个鸡蛋的鸡蛋粉,大大提高了苏军的体质。

用苏军老兵的话结束:通常的附加食品是茶、咖啡、盐、面包、通心粉、咸鱼或罐装肉。美国食品很常见,通常计算,这些通过租借法案来的食品在战争中可以为一千二百万人的陆军每人每天提供半磅的份量。这些食品在一九四三年之前是很常见的,四三年后,通过租借法案来的食物原料也是很常见的。这些原料通常被称为“第二前线”而鸡蛋粉被称为“罗斯福的鸡蛋”。

援助的食品物资包括面粉、干豌豆、豆类、糖和罐装肉类。其他的还有 Tushonka 黄油,一种由凝胶沉淀捣碎制成的东西,还有蔬菜、油、人造黄油、罐装的或块状干牛奶、干鸡蛋、粗面粉和咖啡。虽然咖啡的供应一直没有间断,但茶依然是传统的常见饮料。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9.98万的海豹06,恐将成为压垮26万海豹车主的最后一根稻草

9.98万的海豹06,恐将成为压垮26万海豹车主的最后一根稻草

懂车大帝
2024-06-02 23:01:52
蔡斌下课倒计时?2大内讧曝光,球员不满教练安排

蔡斌下课倒计时?2大内讧曝光,球员不满教练安排

体坛狗哥
2024-06-02 14:57:56
大瓜!前经纪人曝张柏芝不堪一幕:像狗一样乞求,钱到手后就翻脸

大瓜!前经纪人曝张柏芝不堪一幕:像狗一样乞求,钱到手后就翻脸

娱乐的小灶
2024-06-01 22:53:32
又一大老虎!落马了!!!

又一大老虎!落马了!!!

华人星光
2024-06-02 18:22:48
曝45岁伏明霞离婚,净身出户原因揭晓,71岁百亿丈夫只说6个字

曝45岁伏明霞离婚,净身出户原因揭晓,71岁百亿丈夫只说6个字

深度知局
2024-05-20 19:25:53
富豪默多克第五次大婚!穿高定西服精神又帅气,邓文迪小女儿缺席

富豪默多克第五次大婚!穿高定西服精神又帅气,邓文迪小女儿缺席

八八尚语
2024-06-02 23:11:36
百度副总:特斯拉要达到百度现在无人驾驶水平至少 3 或 5 年

百度副总:特斯拉要达到百度现在无人驾驶水平至少 3 或 5 年

陈俊贤
2024-06-02 08:01:46
李盈莹说出实情,朱婷未主打事出有因,蔡斌罕见表情失控

李盈莹说出实情,朱婷未主打事出有因,蔡斌罕见表情失控

跑者排球视角
2024-06-03 00:31:58
河北镰刀杀人案后续:当地知情人透露内幕,网友彻底炸锅

河北镰刀杀人案后续:当地知情人透露内幕,网友彻底炸锅

皓月说故事
2024-06-02 12:11:13
浙江男子扇小孩耳光后续:13000和解,双方关系曝光,商家被关门

浙江男子扇小孩耳光后续:13000和解,双方关系曝光,商家被关门

猫小狸同学
2024-06-02 20:05:02
41岁董可飞演戏无数,《庆余年》大宝火了,装疯卖傻教科书级示范

41岁董可飞演戏无数,《庆余年》大宝火了,装疯卖傻教科书级示范

阿芒娱乐说
2024-06-03 00:42:18
贝尔:卖梅西因为能赚最多钱!我退役了所以替补!C罗首发!

贝尔:卖梅西因为能赚最多钱!我退役了所以替补!C罗首发!

历史第一人梅西
2024-06-01 22:26:46
汪小菲和马筱梅领证后,大S似乎放不下,可能会主动与汪小菲和解

汪小菲和马筱梅领证后,大S似乎放不下,可能会主动与汪小菲和解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4-06-01 16:37:12
A股:周末大消息,创下历史之最!券商六月策略出炉,怎么看?

A股:周末大消息,创下历史之最!券商六月策略出炉,怎么看?

兵哥闲聊
2024-06-02 11:04:24
资产要达到多少,才能比得上80年代的“万元户”,你达标了吗?

资产要达到多少,才能比得上80年代的“万元户”,你达标了吗?

元芳
2024-05-31 10:45:15
胡塞武装导弹反击,精准击中“艾森豪威尔”号!美军敢证实吗?

胡塞武装导弹反击,精准击中“艾森豪威尔”号!美军敢证实吗?

王子看台海
2024-06-01 08:29:44
广东大姐出力叼,叼到上天花板

广东大姐出力叼,叼到上天花板

粤西生活圈
2024-06-02 18:25:27
余承东:有信心胜过特斯拉FSD,对比友商没有贬低的意思

余承东:有信心胜过特斯拉FSD,对比友商没有贬低的意思

南方都市报
2024-06-01 10:00:27
首轮第17顺位,布朗尼加盟湖人倒计时!美媒:520万,签下李凯尔

首轮第17顺位,布朗尼加盟湖人倒计时!美媒:520万,签下李凯尔

宝哥精彩赛事
2024-06-02 22:03:44
1分钟没出场,躺赢欧冠冠军!19岁皇马天才笑麻了,创造69年历史

1分钟没出场,躺赢欧冠冠军!19岁皇马天才笑麻了,创造69年历史

侃球熊弟
2024-06-02 07:08:18
2024-06-03 02:06:44
萨沙
萨沙
中国近代历史军事资深作家。
2965文章数 1183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女子称穿7cm厚洞洞鞋下楼时崴脚摔倒 左腿粉碎性骨折

头条要闻

女子称穿7cm厚洞洞鞋下楼时崴脚摔倒 左腿粉碎性骨折

体育要闻

从0-1到2-1!石宇奇绝地反击逆转队友李诗沣,豪夺赛季第3冠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新造车5月销量: 小鹏乏力 问界暂"缺席"

科技要闻

黄仁勋:2026年将推下代GPU架构平台Rubin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家居
旅游
艺术
游戏
公开课

家居要闻

风雅自来 中式的和谐平衡

旅游要闻

武侯祠开启“时光机”穿越到“那些年”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梦幻西游3万的红孩儿说买就买?毅力帝完成师门、押镖一年成就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