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汤立:非我轻狂非儿戏,我有我法会天机。

0
分享至

三秋竞艳

138cm×69cm

纸本设色

2020年

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

——读汤立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

文/郑欣淼

从事绘画艺术,深入传统难,而深入传统之后还能从传统里走出来更难,因为画家所要超越的前辈大师,像一座座里程碑排在前面;反之,从事当代艺术,所要超越的只是“自我”,因为当代艺术缺少传统的比照标准,即便是“超越了”,是否能被人理解、被人认可,需要经过历史来检验。汤立先生所选择的艺术道路恰恰是前者,这意味着他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深入传统,然后再从传统里突破出来,而一旦“以最大的功力打出来”(李可染语),艺术成功的喜悦,当在不远。

松鹰图

179cm×96cm

纸本设色

2010年

汤立先生主攻大写意花鸟画。他早年研习过小写意,以清末海派画家任伯年的艺术为门径,得其清俊秀逸之韵。随后深研传统文论、书法和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大写意以书为骨,以诗为魂。他的书法受颜真卿、八大山人、傅山、王铎、康有为书风影响,得其沉雄与放达之态,笔划欹斜披离,恣意汪洋,其深厚的笔墨功底奠定了他写意花鸟画的雄阔气象与俊逸格调。数十年来,他优游于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崔子范及其父汤文选等名家大师的艺术之间,吸收各家所长,同时以他独特的天性秉赋和艺术才华与每一家保持着距离。正如画家自谓:“耷非耷,齐非齐,掷笔大笑墨淋漓。非我轻狂非儿戏,我有我法会天机。”汤立先生的艺术,笔墨简率朴厚,画风豪放大气,个性十足。

浮来山上一棵藤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汤立先生笔下的禽鸟形态略有夸张,饶有意趣,似狂似怪,生动传神。他对自己的狂怪亦有一番辩证的阐发:“狂怪应从法度入,池水尽黑始存真。可怜吾辈难偕俗,暮四朝三怎炫能。”“丹青由来智慧通,六根难净心难空。天机泼出一砚墨,信笔涂抹形神中。”“幽情只和屺翁知,醉墨痴肠写老枝。氤氲真力天地窄,散漫飞雪入春诗。”

道行惟艰

34cm×136cm

2012年

笔墨的狂怪来自诗性,有诗性方能由野入文,为狂怪而狂怪只能是野狐禅。此外,大写意之狂怪需要胆识作保障,无胆识者,不得作大写意。大写意之难,难在能放能收,收放自如。就作画程序而言往往先“放”后“收”。“放”在于“胆”,“收”在于“识”,有“胆”者众,髫龄画童亦可为之,有“识”者寡,非工巧在身、学富五车者不能为之。善画者之笔墨,虽点滴区区,乃学养浩浩。

回首乱山横

34cm×68cm

2020年

南宋画学名家邓椿《画继》有曰:“画者,文之极也。”也就是说,绘画的精神凝聚了人文和艺术学科之精要。有了丰厚的经学、文史、诗赋、画学和其他艺术等综合素养,才能十分自然地去除大写意画中极易出现的粗率、轻佻和躁动之气。绘画是个人学养和笔墨相结合的统一体,画如其人,学养之多寡,墨落素纸,识者便知。

五湖烟水

34cm×136cm

2013年

汤立先生深知其要。为此,他在画中的长题里就“写意三昧”深有阐发:“其一为静:澄怀以观道,静以求之。静是恬静,反之则躁,躁则乱矣。静则空,空则有天机灵气往来。恬静与活泼并非二事,尽管活泼,同时也尽管恬静,静中有动,静极生动,静以耐人思。其二为境: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目即往还,心亦吐纳,虚实相生,豁然贯通,尽显神采情调,讲求生命超越,此乃造化在手,境由心生也。境界即诗,境以耐人寻。其三为趣:法非法,当于无法处求之,乃至法也。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吟咏情性,惟在兴趣;情性所致,妙不自寻,文章天成,妙手偶得,灵府之下,稍纵即逝,是也。墨外之墨、笔外之笔、象外之象、意外之意是为趣,趣以耐人品。静、境、趣,耐人思、耐人寻、耐人品,此乃中国画的写意三昧。”汤立先生能文,能诗,书法又好,常在其画上题诗题文,诗、书、画融为一体,这在当下的画坛实不多见。

三余图

138cm×69cm

纸本水墨

2014年

诗、书、画都是独立的艺术门类,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艺术功能,相映成辉,这是中国文人画的宝贵传统,当然这也对画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画家不仅要有很深的绘画造诣,而且要具有相当的文学修养,要是诗人,要是书法家。写意求神似,书法求笔趣,诗歌求意境,三者的结合,不仅深化了主题,扩大了绘画美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画面的题诗,对画面的经营位置、构图平衡、增加画面的节奏感和形式美等,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梧月书声

34cm×68cm

2020年

汤立先生从诗文里获得了丰厚学养,在诗词方面与我有同好,这使我对他的大写意花鸟画的理解又多了一层。他的题画句耐人寻味,如作独立于山巅之雄鹰,他题写“苍茫有老境,飘摇识兵机”“此心平静如流水,放眼长空看过云”。这哪里是画鹰,分明是以画写心,抒发自己的人生襟怀。又如画家于2017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见古藤参天,顿生狂草笔意:“浮来山上一根藤,文心亭前石盘根。恰似龙蛇凌空舞,高呼张颠与公孙!”以草书入画,写就了神思飞扬、气势雄奇的《浮来山上一根藤》,虽是“乘性一挥”,此“性”乃须数十年之积累,方能成就如此境界。他的《五湖烟水》作品中未着一笔水,而其空阔浩淼的湖面全在于野禽灵性的姿态与眼神之中,画中的题诗充满了人生之旅的伏枥之志,苍茫老迈而无悲凉之叹:“风雨纵横豪气生,坎坷平生耳目清。含英咀华残灯泪,我写江山无限魂。”

倦勤钟馗

138cm×69cm

纸本水墨

2021年

关于诗歌与绘画的关系,一直是艺术史上颇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一方面,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载体,二者在材料、感官、媒介、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另一方面,究其本质,二者又同为艺术的表现手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在中国或是西方国家,学者、艺术家们都注意到诗歌与绘画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西方曾有“诗画同质论”,即认为诗和画在本质上相同。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达芬奇说画是“嘴巴哑的诗”,而诗是“眼睛瞎的画”。(见钱锺书《七缀集》)中国古代诗画家强调诗画“异体而同貌”“异迹而同趣”。宋代张舜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张舜民《画墁集》卷一)和苏东坡“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观点,真正确立了诗歌与绘画两者的交融关系。

楚兰腾芳

138cm×69cm

纸本设色

2013年

18世纪德国莱辛的《拉奥孔》,分析了古典绘画(雕刻)与诗歌独有的艺术特质及表现手法的差异,论证了造型艺术与诗的界限,指出各自所具有的特殊本质和表现规律。他们追求的是诗歌和绘画按照自身的创作规律发展,使各自的艺术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中国对于诗歌和绘画的之间的关系则是重一致而轻差异,自觉选择了与西方不同的理论倾向。从表面上看,这是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在本质上则体现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审美追求。

松风琴韵

34cm×68cm

2020年

苏轼在品评他人画作时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即追求画艺天然巧成、清新俊逸,与赋诗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诗与画的结合是传统绘画的基本要素。早在唐代王维时期的画坛和诗坛,就已达成了“诗画相通”的共识。因此,古代画家常“诵道古人清篇秀句,有发于佳思而可画者”,力图表现出诗一般的艺术境界。

诗与画的结合是文人画家对中华民族艺术的巨大贡献,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艺术重要的传统与特色,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空潭泻春

366cm×146cm

纸本水墨

2018年

追求诗、书、画的完美结合,是弘扬中华文化精神的精要。坚持诗画相通的艺术创作并对画学多有思考的画家,当会积累下充沛的发展能量,在艺术道路上向前走得更远。反之,缺乏学养,甚至胸无点墨,靠小技炫奇作秀,哗众取宠,只会是过眼烟云。

中国绘画史证明,凡大画家,如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除了独立的艺术个性之外,无一不是能文、能诗、能书。汤立先生走的正是这样一条路。

(文章作者:郑欣淼,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

楚雨湘烟

366cm×146cm

纸本水墨

2018年

藕花深处

173cm×96cm

纸本设色

2018年

竹风乱天语

138cm×68cm

纸本水墨

2001年

汤立,1947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之一,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汤立中国画工作室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汤立花鸟画工作室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启动书院艺术顾问,人民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其大写意花鸟画笔力雄健,格调高雅,大气磅礴。是业内公认的能承接以八大山人、齐白石为代表的大写意花鸟画灿烂历史的重要艺术家。2015年,在“境界•人民眼中的艺术家”网络评选中,被评为最具网络人气的“中国十大传统艺术家”。

1982年参加法国青年沙龙展。1988年应邀在日本新光三越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1989 年应邀在伦敦阿尔派艺术俱乐部举办个人画展。

1989年应美国哥伦布市市长邀请在哥伦布市艺术中心举办四人联展。

1992年为了庆祝中日建交二十周年,应邀在日本四城市举办个人中国画巡展。

1998年应邀在台湾国父纪念馆举办个人画展。

近年来在北京、南京、河南、江西、山东、甘肃、天津等地博物馆、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广获好评。

其作品收录并出版有《当代画史》《现代中国画库》《现代中国画》《当代美术大观》《近现代名家•汤立中国画集》《当代名家•汤立中国画集》《传世经典•汤立中国画集》《中国花鸟画十名家•汤立》《三家气象•汤立中国画集》《天地神韵•汤立中国画》《汤立中国画集》及法国、英国、日本、美国、港台地区画集和美术刊物。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020艺术观察
020艺术观察
传播有价值的艺术资讯
5403文章数 154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