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贵州杰出人才奖得主李桂莲:红水河畔“女财神”

0
分享至

  “她把科研与生产紧紧结合在一起,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交到万千菜农手里,为贵州蔬菜事业的发展、为贵州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采访中,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领导和同事对李桂莲作出这样的评价。

  一直以来,解决贵州蔬菜生产发展滞后,缓解市民蔬菜淡季吃菜难、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李桂莲作为一个蔬菜科研工作者的心愿。她从贵州山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了一条渐进式的贵州反季节蔬菜发展之路,使贵州错季蔬菜产业从红水河畔起步,向打帮河流域、高海拔地区延伸,不仅在数量上满足了省内及部分省外市场的需要,而且在质量上不断优化,并实现出口创汇。

  在贵州省农科院的办公楼里,记者见到了已年过七旬的李桂莲,尽管年事已高,但她骨子里透着一股精气神,总是笑容满面、热情随和。

李桂莲在罗甸县逢亭镇祥脚村给西红柿“看病”

  兢兢业业,潜心于山区蔬菜科研和技术推广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每年3-5月、9-10月是贵州的蔬菜淡季,需大量从省外调进蔬菜,作为蔬菜专业科技人员,李桂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立志要改变这一状况。

  1977年,她到海南岛进行番茄加代育种。

  在此期间,李桂莲思考,海南路途遥远、开支又大,贵州是立体气候,能否在低海拔热量条件好的地方进行加代育种?当时她想到了冬春热量最好的罗甸县。1979年秋,她带着番茄加代育种的任务来到罗甸县。

  罗甸属南亚热带气候,李桂莲提出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利用“天然温室”发展露地冬春反季节果菜。当时这在我国没有先例,书本上没有参考,实践中也无借鉴。

  当地农民一年只种一季水稻,都不愿意种蔬菜,为了说服农民种蔬菜,李桂莲下了不少力气。“我给农民做工作,种菜赚了钱是他们的,赔了我掏钱补,这才争取到城关大队的4分实验地种番茄。”李桂莲天天守在田里,和农民一起栽种、浇水、施肥,最终实验获得成功。

  “蔬菜种植成功,改变了罗甸的种植业结构,从过去一年种一季水稻变为早菜、水稻一年种两季。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成就。”李桂莲说,当时罗甸早熟蔬菜种植面积由1981年的766亩增加到1988年的1.45万亩,产量由48.6万公斤增加到233.4万公斤,产值由14万元增加到898.3万元。仅此一项,就使罗甸县6000多户农民脱贫。

  蹲点5年,李桂莲研究总结出14种果菜冬春错季早熟栽培技术,逐步形成整套冬春早熟果菜技术体系,选育引进一批适合基地栽培的配套品种。在她的努力下,罗甸县建成了全国南亚热带区域第一个露天冬春反季节果菜基地,成为农业农村部定点蔬菜批发市场,辐射带动贵州20多个县建成冬春错季早熟、次早熟果菜基地。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亩,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过去,低热河谷地区的农民只种一季水稻,每年9月收割完后,来年5月再进行翻犁栽种,每年有近8个月的田地闲置期,必须要将闲置期利用起来。”李桂莲说。于是,她和团队一起帮助当地在水稻收获前种一季果菜,之后又成功在水稻收获后栽种一季秋冬果菜,形成“早果菜-水稻-秋冬果菜”一年三季的高效栽培新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团队成员、贵州省农业园园艺研究所副所长文林宏介绍,从种一季到种三季,经济效益翻了几番,李桂莲还不满足,又研究出冬春早果菜行间套种一季耐抽薹的大白菜模式,把土地潜力发挥到极致。

  “三季四收,亩产值最高可达3万元,最少都要超过1.8万元。”文林宏说,如今这一模式在黔南州被广泛推广应用。

  冬春果菜的成功种植,使李桂莲更清楚地认识到:贵州山区立体气候特点完全可以综合利用,在有“天然空调”优势的高海拔地区发展夏秋错季无公害蔬菜,蔬菜淡季一定有着广阔的市场。从1998年起,李桂莲和她的团队在大方、龙里等地开始试验并取得成功,在全省适宜的地区大面积推广。夏秋错季无公害蔬菜的成功栽培,不仅推动了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农民脱贫增收又找到一条新路子。

李桂莲在威宁自治县双龙镇大地村给农技人员现场上课 杨文斌 摄

  艰苦朴素、一心为民,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是我的分内工作。”这是李桂莲经常说的一句话。

  言必行,行必果。无论是给农民现场指导和示范,还是到各地举办蔬菜技术培训班,李桂莲都很积极热情。针对不同地区的群众,拟订不同的培训和示范内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耐心细致地传授给他们。

  在罗甸县蹲点发展早熟蔬菜的5年间,李桂莲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贫穷落后的村寨搞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她常常是既要调查各乡村的自然生产情况,又要苦口婆心地给农民做说服动员工作。起早贪黑,走乡串寨、跋山涉水,有时一天要步行几十里上农户家中去讲解,到田间地头去指导,对上门前来求教的农户,更是耐心指导,直到他们弄懂为止。她常常是白天忙碌了一天,晚上还要查阅整理资料,研究工作。跟李桂莲一起工作多年的同志说:“跟李老师出差,休想偷懒。”

  出门调研,吃饭没有规律,长年累月,李桂莲患上了胃病和胆囊炎。为了对付病痛,她下乡时随身带着干粮和药,饿了吃点儿饼干,病痛难忍时再服上一点儿药。她并没有因此停下工作,仍坚持在第一线为农民搞培训、作指导。

  2001年秋,李桂莲到关岭县农村考察蔬菜时,不慎扭伤了脚,疼痛难忍,大家都劝她回去治疗一下,可她贴张膏药还是看完了蔬菜示范基地。当晚,她脚肿得像馒头,回贵阳治疗后尽管伤还未痊愈,又马不停蹄地到各基地县传授技术,坚持在生产第一线培训和指导农民,脚再次被扭伤,很长时间才治愈。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桂莲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她守得住清贫。当时贵州省总工会送给她一张电冰箱供应票,她都无钱购买。按说,蹲点5年,当地政府发给一点儿生活补助费或奖金,收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她不收,而是把这些补助用于支持贫困乡村和“希望工程”。同时,她还把安顺地委、行署奖励的两万元科技贡献奖捐给了自己的母校——安顺八小,把县委、县政府奖给她的5000元奖金捐给了罗甸“希望工程”。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李桂莲放弃了许多周末和节假日,刻苦钻研农业科学技术,以服务“三农”为中心,以反季节蔬菜为突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为贵州山区几十万农民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脱贫道路。

李桂莲到罗甸县罗化蔬菜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李庆红 摄

  淡薄名利,朴实无华,无愧为领导干部的楷模

  李桂莲的同辈、同事、朋友、学生,在与她长期的工作交往中,都不同程度感受到她渊博的学识、严谨的科学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敬佩她的为人,被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李桂莲老师身上,有一种我们现在一些年轻农业科研工作者欠缺的务实精神。她丝毫不在意生活环境的艰苦,总是待在生产一线,和农民群众生活在一起。”谈起他的老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科院外事处处长孟平红总有一种自豪感。

  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作为老师,李桂莲率先垂范,为课题组成员、同事和学生树立了良好榜样。在贵州省农科院,李桂莲有口皆碑,大家都说,李老师是一个关心群众的人,是靠得住的人。从事小麦和马铃薯研究的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省管专家何庆才谈到李桂莲时,由衷地说:“我们的成长,得益于她的良好影响。李老师是省农科院的标杆,我们自觉地以她为榜样,向她看齐。”

  当年,由于技术力量不足,蔬菜栽培种植大面积推广遇到了困难,李桂莲产生了培养一批“农业技术二传手”的想法。李桂莲及其团队在各地对千名乡土人才手把手传授技术,再由他们传授给更多的农民。“这些‘农业科技二传手’在当地有威望和号召力,良种良法得以迅速推广。”李桂莲说。

  如今,李桂莲已经成为了贵州农科院的标杆。  

  2017年,贵州省专门印发《贵州省发展蔬菜产业助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李桂莲和团队多年的成果作为方案的核心内容加以推广。

  从“红水河畔的女财神”到“致富引路人”,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在李桂莲心里一直有一句话:“我奋斗的目标就是让广大农民脱贫、增收、致富。”

  (本文刊发于《农民日报》2018年6月1日第1版)

  来源:学习强国贵州学习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若不是日媒披露,我都不敢相信,中国真的强大到了如此地步

若不是日媒披露,我都不敢相信,中国真的强大到了如此地步

全金猫眼
2025-10-31 22:10:03
赛季第三次助攻上双!哈登14次助攻创新高

赛季第三次助攻上双!哈登14次助攻创新高

雷速体育
2025-11-01 15:00:17
分走刘銮雄七百亿身家后,布局15年原形毕露,手段高明令人吃惊

分走刘銮雄七百亿身家后,布局15年原形毕露,手段高明令人吃惊

仙味少女心
2025-10-14 15:09:38
俄外交部抗议日本举行军事演习

俄外交部抗议日本举行军事演习

环球网资讯
2025-11-01 06:31:54
天助C罗:4-4,吉达联合4轮不胜,落后利雅得胜利7分

天助C罗:4-4,吉达联合4轮不胜,落后利雅得胜利7分

侧身凌空斩
2025-11-02 00:39:37
其实吴石案发,根源不是叛徒出卖,而是这个天天喊他“学长”的人

其实吴石案发,根源不是叛徒出卖,而是这个天天喊他“学长”的人

文史微鉴
2025-10-25 12:35:03
杨佑宁和老婆首同框,想拉手却遭拒绝,全程无交流眼神中都是嫌弃

杨佑宁和老婆首同框,想拉手却遭拒绝,全程无交流眼神中都是嫌弃

嫹笔牂牂
2025-11-01 07:46:21
对“Hi! YOUNG 广州”的批评,有点过了

对“Hi! YOUNG 广州”的批评,有点过了

雷斯林
2025-10-31 17:43:41
CBA要改成五节?曝篮协已告知各俱乐部:基本定了 要学会接受

CBA要改成五节?曝篮协已告知各俱乐部:基本定了 要学会接受

大嘴爵爷侃球
2025-11-01 11:24:48
爱奇艺借钱逾期一天就收到威胁催收短信,家人被威胁,太夸张了吧

爱奇艺借钱逾期一天就收到威胁催收短信,家人被威胁,太夸张了吧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02 00:01:42
女孩身高2.26米,貌美如花,妈妈却天天发愁:比门还高,没人敢追

女孩身高2.26米,貌美如花,妈妈却天天发愁:比门还高,没人敢追

知鉴明史
2025-08-27 10:00:50
“台独”沈伯洋求助台陆委会:不敢离开台湾!

“台独”沈伯洋求助台陆委会:不敢离开台湾!

看看新闻Knews
2025-10-31 22:37:05
国防部下通牒,点名收拾赖清德,美国也出手了,扣留千亿售台军火

国防部下通牒,点名收拾赖清德,美国也出手了,扣留千亿售台军火

墨兰史书
2025-11-01 17:05:03
塔利班警告:“伊斯兰国”正策划袭击中国与俄罗斯使馆

塔利班警告:“伊斯兰国”正策划袭击中国与俄罗斯使馆

桂系007
2025-10-31 14:35:53
长三角“万亿城市”扩容在即,浙苏两地市委书记部署最后冲刺

长三角“万亿城市”扩容在即,浙苏两地市委书记部署最后冲刺

花小猫的美食日常
2025-11-01 10:01:20
章泽天瘦得惊人,烫了头发后更放飞自我,和杜海涛摆拍

章泽天瘦得惊人,烫了头发后更放飞自我,和杜海涛摆拍

乡野小珥
2025-10-26 06:59:35
省委书记多次调研!长春这座“沉睡”多年的地标即将“重启”!

省委书记多次调研!长春这座“沉睡”多年的地标即将“重启”!

长春新风采
2025-11-01 19:18:56
《问政山东》玩得有多大,这是能播的么?难怪山东人都爱考编

《问政山东》玩得有多大,这是能播的么?难怪山东人都爱考编

蒂蒂茱家
2025-11-01 15:03:53
古代的通房丫鬟,就是主子行房时候的工具,一整晚都得守在床边

古代的通房丫鬟,就是主子行房时候的工具,一整晚都得守在床边

瑶卿文史
2025-10-22 09:22:18
民意不可违!台友邦再-1?赖清德反统一和一国两制,大陆措辞严厉

民意不可违!台友邦再-1?赖清德反统一和一国两制,大陆措辞严厉

探史
2025-10-31 18:45:45
2025-11-02 03:24:49
多彩威宁 incentive-icons
多彩威宁
讲述威宁的人、事、景!
2841文章数 5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教育
亲子
本地
家居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最近的校园霸凌事件警醒家长:女儿过了11岁,一定要拴在裤腰带上

亲子要闻

子宫写真火遍法国!不去医院就可看性别,还能给胎儿“打印”一张脸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