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极端条件下的黑色超离子冰,物理学家终于看到确切结构与特性

0
分享至

水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资源,而它能展现的形式与面貌也比我们想象中还多,比如可能存在于天王星、海王星等冰巨星深处的黑色超离子冰。最近,科学家成功利用先进光子源实验重建了这些巨星上的冰结构,试图厘清它们如何冻结成超离子状态。

大家都知道水能以固态、液体或气态形式表现,然而根据环境温度与压力条件不同,固态冰实际上能形成高达19种不同结构(分子堆栈形状),其中一种极端形态为超离子冰(superionic ice),它就像液体和固体合二为一。

虽然模型已经预测了超离子冰相出现的条件,但若要指出精确温度又有点含糊不清,只能靠实验帮助确定液态与超离子状态的变化路径,然而不同实验方法的观察结果又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想获得可信度高的结论始终是个挑战。

通常,水必须承受至少50GPa压力(当地球大气层下承受的力之50万倍)并以高功率激光加热,才能看到接近超离子冰的存在,因此,当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先进光子源(Advanced Photon Source,APS)同步加速器展开实验、以相对温和的20GPa挤压并加热夹在两片钻石中间的水分子时,研究团队并没有抱多大期望。

结果惊喜就出现在研究人员眼前了。

根据X射线从样品上散射的方式,研究人员可以拼凑出内部原子的排列,而这场实验让团队精确搭建出超离子冰的结构与特性。

从理论来讲,其内部水分子排列为氧原子被周围不安定的氢原子包围着,想象有个立方体转变为超离子相时,晶格会膨胀使氢原子四处迁移,而氧原子则稳定保持在中间位置,就像漂浮在氢原子海洋中的固态氧晶格。

事实也证明,超离子冰出现条件比模型预估的还要温和,由于这些冰能影响一颗行星的磁场,厘清超离子冰的确切特性将有助于在其他行星寻找生命。

对科学家来说,超离子冰还有大量研究尚须钻研,包括它们的电导率、黏度、化学稳定性、与盐或其他矿物质混合时会发生的变化等。新论文发布在《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期刊。

(首图来源:芝加哥大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24-06-03 10:24:49
十轮网
十轮网
聚合、聚焦科技资讯
12073文章数 41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2万字演讲|黄仁勋剧透 未来3年新品有这些

头条要闻

牛弹琴:莫迪又大获全胜 他的手腕令对手叹为观止

头条要闻

牛弹琴:莫迪又大获全胜 他的手腕令对手叹为观止

体育要闻

万人空巷!皇马举行欧冠夺冠庆典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黄仁勋的计划:涉及新AI平台 HBM4 机器人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旅游
家居
本地
艺术
公开课

旅游要闻

武侯祠开启“时光机”穿越到“那些年”

家居要闻

风雅自来 中式的和谐平衡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