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华人必读:在美国如何投资理财?

0
分享至

来源:美国保险

按照美国中产的大致定义,一个中国人在美国拿到一个典型的H1b岗位,基本上就立刻中产了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应的税前年薪应该是50k起步(如入门级财会人员),一直到200k以上(如硅谷的高级计算机科学家)。要知道,美国的人均GDP“只有”5万多刀,每户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也“只有”5万多刀。

而对于中产阶级,美国的“理财”要远比国内复杂的情况要简单直接得多得多,因为套路非常成熟,选择也非常直接。

以下默认这个中国人很有可能会在美国安家立业,呆一辈子。

另外,下文中涉及收入数字,都是约数,请自行按照居住地进行合理调整。如,湾区和类似西弗吉尼亚的情况,显然会有很大区别。

知识点

一切理财/投资标的,最重要的五个指标是,收益、风险、流动性、税收安排、其他限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投资/投资品,是五项指标均完美的,如“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税收优惠/没有投资限制”。任何一种投资/投资品,围绕这五个指标,都是各有取舍。

对于绝大多数中下层中产阶级(50k-100k)来说,“理财”其实几乎等同于“养老”。一个比"dying to soon"更悲催的事情,可能就是"living too long"了。如果你居然能很充裕地fund自己的养老金,那么你几乎也就剩不下什么闲钱了 -- 我时常隐隐觉得,这是美国上层建筑精妙算计过的完美结果:人口中覆盖面最广的一群人,不断产生new money来养着自己、养着国家,最终走的时候,也留不下任何old money来供下一代坐享其成。

一个美国人,退休之后能拿到的收入,基本上就三块儿:

1,Social Security -- 类似我国的统筹账户

2,各种个人账户的法定分配 -- 类似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

3,个别政府/学校/机构的养老金(pension) -- 类似我们父母那一代人退休后拿的“退休金”

其中,3是个小概率事件,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1最好不用指望,Social Security账户已经入不敷出N年了,类似于你在交的SS Tax去养现在退休的老人。

大头是2:个人账户。

进了公司之后,公司HR都会给你提供由公司sponsor的福利计划,其中的大头就是所谓401k的东西。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一个mutual fund,甚至可以是你自己DIY的个股投资组合。所谓“401k”,其实仅是国税局(IRS)的Revenue Code的章节编号。在mutual fund的本质上,IRS给你提供了有别于一般mutual fund的“税收安排”:你在投资和持有401k账户的期间内,每年都不用交资本利得税,但是,在59岁半之前,这个账户里的钱,你不能取出来(有例外,略过),否则要交资本利得税和额外的10%惩罚税。

这玩意儿额外的好处是,正经的公司都会给你一定百分比的“match”。好比说,你放3%的月薪在401k里,公司就承诺也放3%在你的401k账户里。这背后自然有公司吸引人才的意图,但更多的是公司层面的税收规划需求(无关话题,略过)。总之,如果一个人并不清楚该拿工资的百分之几来投401k,最起码要把公司“免费”的match拿到手 -- 如果公司说能match3%,你也选了3%,这意味着你每月401k新增投资是你月工资的6%;而如果你选了1%,公司自然也只给1%,那么你每月401k新增投资只是你月工资的2%,相当于从公司那里少拿了2%的免费match。

而401k账户的限制是,这种IRS给你的税收安排的好处,不能无限制享受,每年只能在一定的限额内享受。2015年,这个限额是每年18,000刀。

从公司那里能选择的另外一个常见好处是“打折的公司股票”,以及各种期权。简单说,好比你公司的股票市价是10刀一股,公司能让你每个月以8.5刀去买公司股票,相当于当下免费赚了1.5刀/股(实际情况下,可能有限制期;另外,为何是15%的折扣,是公司税收内容,略过)

在教育机构,如大学,“401k”有另一个名字,叫“403b” -- 两者除了名字不一样之外,几乎没区别。

如果一个公司的福利计划里面并没有401k(常见于小公司),可以选择自己开设一个自己的养老账户,称为“IRA”(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其运作机理和税收安排,与401k区别不大。

最后,还有一个不少人可能陌生的概念:

年金/annuity/年金化/annuitize

这个概念其实不难理解。401k严格意义上讲,只是“养老金”,而不是“养老保险” -- 你自己攒的钱,退休后自己花,花光了就没了,并没有“保险”的部分。而所谓年金,可以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 -- 你自己攒的钱,同时附加一个与投资管理方的保障协议:从我几岁开始,你每年支付我XXX的养老金,直到我去世为止。说白了,年金的“保险”作用,与人寿保险正好相反,是为了对冲这样一个风险:Living Too Long/活得太久。即:钱花光了,人还没死...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两种:1)你的401k/IRA,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年金,即并非退休后告诉你一个账户余额,而是保证你退休后每个月拿多少钱,直到去世;2)你可以将你的401k/IRA,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资产,购买/转化成一个年金,称为“年金化”。

非要有个比喻的话:你可以认为“年金”就是一个由私营公司运营的你的self-funded pension。

总结:

401k/403b/IRA,仅是基于mutual fund本质上的税收安排。相比mutual fund,它们在投资时可以选择以税前收入投资(也可以选择是税后收入,但退休后领取时不交税,称为Roth型),持有期间不用交资本利得税,但流动性受限(59岁半),投资金额受限(每年18,000的上限)

自然,与mutual fund类似,你可以去按照自己的收益和风险喜好,去选择不同的mutual fund来作为自己401k的“瓤儿” -- 如果你愿意,你甚至可以自己弄一个投资组合来作为401k的“瓤儿”,尽管个人并不支持任何人去犯这种神经。喜欢高风险高收益的,就偏股票一些;喜欢低风险低收益的,就偏债券一些,非常简单直接。

对于一个年收入50k至100k的中产阶级来说,除了养老之外,剩下能做的也就只有各种保险了。这个其实应该在养老之前说,毕竟各种保险是“兜底”用的。

何谓“兜底”?如医疗保险,如果你完全没有,甭管你辛辛苦苦攒了多少钱,生个“小病”,一年攒的钱估计就没了;生个“大病”,八成你家就直接破产了。再比如人寿保险(此处仅是指term life),你万一意外挂了,你老公/老婆/娃的生活很可能就无法维持了,按揭的房子可能也会被收走,而你国内靠着你在美国收入养老的父母,经济状况估计也够呛了。再比如其他一些小的保险,依然是“理财”不可忽略的“兜底”基础。如Disability,如果没有,再万一受伤,长期无法工作,对家庭的财务冲击甚至比你挂了还要巨大,因为你还活着,还要吃饭和看病;再比如车险,如果没有,出了事故,特别是如果责任在你且对方受伤,也得赔破产;再比如房屋保险,美国几乎都是木头房子,你懂的...

好在这部分的操作都很简单直接:车险是强制的...房屋保险也没几个钱...靠谱的公司都有很好的医保计划(自己负担的金额每月从100刀到大几百刀不等)作为员工福利计划的一部分...人寿(此处特指term life)和Disability也是员工福利计划的一部分,且都很便宜,属于“给丫碎钱”级别的便宜。

总之,在美国,各种保险真的不能缺少,否则任何一点儿屁事儿降临在你头上,对你个人和家庭的财务冲击,都是毁灭性的。

以上基本上就是一个税前年收入在50k-100k的人,应该做也有能力做的全部了。

而如果一个在美中国人,个人/家庭年收入达到了100k以上,甚至有往“小富”级别靠拢的迹象(典型如夫妻双方均为码农、金融、各种硬技术、统计分析、医生、律师等等),各种“兜底”的保险自然不在话下,而类似401k之类的账户八成也放满了,那么接下来,可能的“理财”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

01让自己的医保更给力:如更大的医保范畴、更低/没有自费部分、更高的保额、更广的“高级诊所覆盖”和优先、全方位的牙医、眼科险,等等。

其中,何谓“更给力”?无外乎那几个很容易理解的概念:覆盖面更广;deductable更低甚至没有;没有co-pay;co-insurance比例更低或没有;out-of-pocket limitation更低;等等。

但“更给力”也并不意味着“更好”,因为这背后永远是一个成本收益的游戏:“更给力”也意味着保费“更贵”。于是,具体选择还是要看个人/家庭的具体需求和身体状况而定。

再有就是对基本的几种医保类型有概念上的了解:

PPO:适合全美各处走动的人,或者懒得找个固定的“primary doctor”的人

HMO:凡事都需要先去找你的primary doctor,然后TA搞不定的话,需要refer到别的医生那里

EPO:类似PPO,但范围不是全国,而是当地

至于牙医和眼科,也是取决于具体的喜好:你若并非典型的美国人,即对牙齿美观/健康并不是很在乎,甚至已经如我国很多中年人一般,牙齿早就没救了,那可能确实也没必要;再比如说,如果你经常回国的话,眼科保险可能也没必要。

02从美国最靠谱几大人寿保险公司(全美这样的公司不超过5家),搞一两个大额的permanent life insurance(即国内所谓“储蓄型保险”?)。其与term life的区别是:

1) term life: 纯粹的兜底工具,每月的保金直接对应精算层面上的意外死亡概率,于是在年轻的时候非常便宜(20-30刀/月,对应100万刀的保金),没有“投资”的部分,于是如果意外始终没有发生(希望如此),所有交过的保金,都仅是费用。仅适用于20-4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再往后,保费会贵到你无法承担。(这很好理解:一个100岁的老人,如果上100万的寿险,他当年的合理保费是多少?答案是99.9...万)

2) permanent life: 100万刀的保金对应的保费不是20-30刀每月,而大体是400-500刀/月。但这400-500刀之中,也确实仅有20-30刀是纯粹对应精算层面上的意外死亡概率,而剩下的部分,都进入到了该保险公司一个大到大几百亿至几千亿美金的资金池里,进行险资的投资管理。其逻辑在于,随着你在这个险资池里的份额越来越多,你100万刀的保金,越来越大的部分,是由你自己在险资池里的储蓄和投资收益来自我保证的,从而你支付的纯粹对应精算层面的意外死亡概率的纯费用部分,会越来越低。于是,哪怕你的保单持有到了很大年纪(通常会被持有至自然离世),这部分纯费用也依然能维持在很低的层面,且会越来越低,而不会像term life一样,到了40-50岁,就贵到你负担不起。

与此同时,你的份额在险资池中增长的同时,精算师会给你一个称为“现金价值”的数字。这个数字,你可以大体上认为类似于你401k中的资产:持有期间不用交资本利得税,而59岁半之前不能取出来(但可以以此金额为抵押物去做用途不限的贷款)

对应理财/投资的“五个指标”,其与典型的mutual fund的区别如下:

1) permanent life:险资池大到几千亿刀,其投资标的遍及你能想到的全球所有投资品(整个账户都是SEC exempted,爱干啥干啥),甚至是整个公司。最优秀的公司的收益率能到8%左右,且险资池风险能控制到美国国债的水平。这8%的收益率只有你死后(意外或老死),由你的家族享受。你自己生前能享受的部分只有精算师给你的4%-5%的“现金价值”部分(这部分的风险,类似于checking account)。持有期间不交资本利得税,59岁半之前变现受限制。放在信托里,死后的保金不是遗产的一部分,不交遗产税。

2) mutual fund:单个fund大点儿的几十亿刀,其投资标的有明确的限制(股票/债券,不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最优秀的公司的典型收益率能到6%-7%,对应风险...不大不小。几乎可随时变现,但每年都需要交资本利得税。死后的账面余额算作遗产的一部分,计算遗产税。

于是,在美国,permanent life insurance主要就是三个功能:1,如同term life,年轻时hedge意外挂掉的风险;2,利用“现金价值”做临时资金融通和退休金补充,类似一个几乎零风险,但收益被限制在5%的401k;3,遗产规划:免税留给后代/家族一大笔钱。

Permanent life insurance绝对是个好东西,但在美国,依然是个大坑,主要原因是公司和从业人员素质太参差不齐(貌似情况与国内类似)。

perm life和mutual fund是彻底的两种“生物”,满足的也完全是不同的财务需求。投资mutual fund是为了在更高风险下追求高收益和高流动性,perm life却是为了在低流动性下保证高收益和几乎无风险。Perm life最大的优势是能让你的资金进入几千亿的险金池中运作,已达到甚至5以上的sharpe ratio;而不是如mutual fund一般,让你的资金进入顶多几十亿规模的投资池,来维持最高1.X的sharpe ratio。

03各种金融市场投资。这里指的是没有任何税收安排和流动性限制的金融投资,如自己炒股、投资mutual fund,通过money manager开设管理investment account等等。

有关自己炒股,怎么说呢...个人态度始终是不建议几乎100%的中产阶级碰个股,除非你仅是炒的玩儿而已,或者你自己真的有bulge bracket或美国各大buy-side们的research and trading power。

有关炒股,有两套很经典的说法:

1),S&P 500在近20多年里的平均回报是8%多一点点,但波动如过山车一般。而在这漫长的5000个交易日里,去掉其中最好的20个交易日,这个数字就变成4%左右了;再去掉20个,就是2%不到了;再去掉20个,直接变负数。

2),我们听到了太多的“一年翻几倍”的例子,但首先,那些更多的“一年亏到底”的人,是不会四处宣扬的,于是市面上只有“一年翻几番”的传奇故事;其次,机构完全能做到高杠杆下几天就翻N倍,但是没有用。美国最激进的大机构,也无法保证高于10%的风险可控trading回报。而如果一个人真的能保证,不用“一年翻几倍”,而仅是“每年增长20%以上”,那么他就是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很快就能是他的了 -- 要知道,巴菲特可不只是玩儿股票债券,人家可是动不动就买下整个一个公司作为子公司来玩儿的。

所以,如果你就是特别喜欢炒股,特别自信自己是股神,也是没关系的事儿。我更相信统计事实,也只会基于统计事实去说话。而对于个案的个体能力和喜好,我没有能力了解,也没兴趣了解。对于这样的有自信的朋友,我只会真心祝福他们一路好运。

有关mutual fund,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全美靠谱的公司也就那么10来家左右。随便找一家,做个风险测试,把钱放里面就是了。这适合闲散资金量在几万刀至几十万刀级别的投资。通常有front-load fee或back-load fee,视风格而定,有高有低。

而具体的fund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于是,私信求别问)。好比说,如果你的资金量就几万刀,喜欢高收益,同时对高风险引起的低流动性(好比,不急着用钱,于是这两年大盘跌得很惨,你也不在乎,因为过几年总能涨回来)表示不以为然的话,那么直接找最大的那三家fund,随便搞个大盘ETF就挺好。而如果你对风险极其敏感,或者,对流动性要求很高,那自然就不能持有重股票的大盘ETF裸奔。总之,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而永远是一个收益、风险、流动性的个人喜好均衡。

但在单一fund级别,个人确实也如不少朋友一般,更认可Bogle的那套理念:通过high trading来试图进行fund内部个股/个债(而不是asset classes)的rebalance,哪怕模型正确,friction也会把并不能保证的收益或风险的好处统统淹没。如果想降低一个被动fund的风险,少股多债就是了。

如果可投资资产达到了几十万刀,上不封顶,单一mutual fund对应的风险就无从hedge了,就可以考虑找一个美国大买方或者卖方下的wealth management(或private bank)开设一个discretionary investment account。设定好你的风险喜好和收益期待,然后就不用管了。在这一层面,money manager(其实是一个超级大团队)会一低频做rebalance,但这种rebalance就已经不是个股/个债层面的事情了,而是在以下的四个层面上:1,行业;2,资产类别;3,基金公司;4,全美最优秀的基金经理。

背后的逻辑,其实异常简单:一个行业/资产类别/优秀的基金经理,如果超平均表现了几年,就应该“卖掉”它们了,而转配给那些连续低于平均表现好几年的行业/资产类别/优秀的基金经理。(其中,“基金经理”略微妙,因为一个基金经理如果连续几年表现糟糕,有可能并不是TA的正常波动,而是TA发生了一些人生/心情变故 -- 是的,我们真的会研究这群人的私生活!)

这些investment account的“坏处”在于每年的管理费,好处在于这些大机构会利用自己的buying power去给你配置你个人根本拿不到的投资品,如首发的municipal bond,甚至是66刀一股的阿里巴巴,或者以更低的front load fee去给你组mutual fund的portfolio。总之,只要资金量足够,你能得到的好处比那点儿管理费多得多。(好处往往并不是从“更高的收益”一侧反映的,而更多的是从“更低的风险”来体现。)

这里,买方和卖方的区别,如果有的话,可以简单粗暴总结为,卖方(wall street那帮人)会更激进一些,fee也有可能略高,更适合“近期需要抓高增长然后变现”的目的。同时,最大的几个卖方的入门门槛可能更高,如一千万美金;买方会相对保守一些,fee也有可能略低,入门门槛也基本是几十万起也OK,更适合“把钱放那儿就懒得管了”的目的。虽然我对卖方那种bling bling的风格始终并不太以为然(如从新泽西往曼哈顿看,那座金色的大楼始终灯火辉煌 -- 你看到了fame,我看到的却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cost -- 这是在烧你的钱~),但依然,不论是哪一方,只要是排的上名号,都非常靠谱,其从业人员也是我认识的最靠谱的一群人。

总之,但凡涉及“投资”,比“收益”本身更重要的事情,永远是“风险”。于是,建议在看收益之前,起码要了解一下其对应的“单位风险收益”。

一个典型的例子,即国内这些年风起云涌的所谓“P2P”。在当下银行利率非市场化的大环境下,银行只给不需要贷款的企业放贷款的大环境下,其存在或许有些许合理性。但是,投资者要非常清楚地明白这样一个事实:你清楚地知道SP500的长期回报是8%-10%,同时你也能清楚地知道这对应的标准差是“百分之十几”,于是,你可以做出符合你喜好的理性选择 -- 在承担清楚的风险的同时,享受对应的收益;但对于P2P这种东西,你只知道一个对你并不透明的“利益链条”人为给你的收益是好比10%,但你根本无法了解其背后对应的风险是什么级别 -- 没人知道,因为没有数据,更没有统计。于是,不管你的决策是如何的,投资结果是如何的,其性质都是“感性”的,即,这是在赌博而已。

04这个话题其实在上一个部分,即50k-100k收入范围,就应该提及:子女教育。这部分很简单:如果你想让你的子女在本科前上私立,想让你的子女上最好的本科,那么教育支出会非常贵,贵到吐血。随便比较一下中美两国就知道了:在中国,最优秀的几所大学的非特殊院系,每年的学费不到1000美金,四年下来只有3000多美金。同样级别的大学,在美国对应的数字是四年20-30万美金。且,正常美国人,起码会生2-3个孩子...我之前跟老美说,当年我妈两个月的正常薪水,就足够让我在中国最好的高校读四年书了,结果老美们都以为我妈是大贪官,你感受一下...

解决方法也没啥,思路类似于401k:给你税收优惠,但只能用于教育,否则要罚款云云。各州政府都有类似的计划,由各个私营公司运营。关键词:529 plan;Coverdell,等等,自行google就好。

05如果已经是“小富”了,或预计会留下很大一笔征税遗产(好比有大概上千万刀以上的资产),可以尽早设立不可撤销信托(trust)来规避遗产税。

06个人觉得,如果人在美国,然后个人/家庭收入已经在100k-200k甚至更高的级别了,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必要的内容(各项保险,养老,子女教育)之外,相比于成天琢磨着怎么省下更多钱来做投资,更好的理财方式其实是“享受生活”。喜欢大房子,那就买个大房子;喜欢好车,10万美金就能全款买一辆BMW M6或Nissan GTR R36;喜欢出海钓鱼晒太阳,10万刀也能弄个还不错的小游艇;喜欢高尔夫,全国打到吐血;再有就是全球各处旅游种种。

毕竟两国发展阶段不一样,而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维持生计”层面,而是在于“小富”之后的生活质量:国内诸多概念上“巨富”才能进行的奢侈娱乐活动,在美国,“上层中产阶级”和“小富”们就可以以白菜价来更高质量地体会了,何乐而不为?

很多时候真的需要去静下来想一想: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房产投资你打算什么时候说啊?!

OK,这就说。

我并不明白为何我国同胞是如此热爱房产。是因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踏实感?还是因为小农意识的传承?还是仅是把我国前十多年的一线城市房地产经验不加甄别地就复制到了美国?

简单说吧:在美国,民用房地产(而不是商业地产)的综合价值增长率,几乎跟平均通货膨胀差不多,即2.5%-3%。而对应S&P500,这个数字是8%。且,民用房地产的波动,一点儿也不比股市大盘小;且,波动周期可能要长得多,即你若处于谷底,可能很多年都无法涨回来;且,持有成本很高 -- 房产税;且,你作为个人,并无法投资美国房地产“大盘”,而仅能够购买一至几处房产,其个体对应的风险比大盘更大。

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你把大量的资金(几十万至上百万),冻结在了一个“个股”上(单一房产,流动性很差),仅享受了通货膨胀率一般的收益,还要承担一点儿也不低的风险,以及永远跑不了的摩擦(房产税)。这是图什么?

有些人说了,加州某些地方的房子在疯涨。嗯,是,疯涨,但这就跟你买了一块玉一样:市场在疯涨,是因为有人追捧;但只有你卖出去,收益才能实现。但你若觉得还有疯涨空间,怎么可能舍得卖?于是你动了卖的心思,自然就是觉得疯涨得过头了。而如果你这么觉得,很可能大家早就这么觉得了,于是大家都想卖。大家都想卖,谁又来买呢?没人买,都想卖,结果可想而知。

更“可笑”的是,房地产对应的所谓“疯涨”,才是个什么级别?一年翻一倍,人们就激动得不得了了。可在美国金融市场上,找一个几天翻一倍的个股,分分钟的事儿。你既然如此喜欢“疯涨”的感觉,为何不玩儿得彻底点儿,直接去炒个股呢?个股流动性还高呢。

还有些人说,投资房产是为了出租,算上租金,收益还是不错的。首先,你要能租出去;其次,你要不怕那个麻烦,除非你花10%-15%的代价去雇物业替你管理;最后,美国常年租售比平均在20倍至50倍左右,对应的无摩擦回报也就2%-5%,算上value上涨,综合也就5%-8%。然后扣了房产税,扣了修修补补或物业管理费,扣了空租,就算不考虑你房产value本身的巨大不确定性,还剩下多少了?

结论

在美国,房产投资仅对两类人有意义:1,真正搞商业房地产投资开发和运营的投资方;2,巨富。除此之外,对于中产阶级,房产就是妥妥的消费品。即,你想要提升生活质量,才应该考虑去买一个更好的房子,或买几处房子。而如果仅是想要投资,请牢记:

美国是一个建立在金融市场上的国家。

于是,哪怕你就是对投资房地产感兴趣,也应该去选择放一部分资金在REIT里(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而不是自己赌着身家去趟浑水。

事实上,美国政府始终都在用你能想到的各种工具,限制人们把大量资产冻结在房地产这个蓄水池里。而作为一个发达的经济体,更是在全力避免大批民众可以通过收租金来过上理想的生活。(美国政府的画外音:别赖在家里,都给老子工作去!创新去!实现美国梦去!)。这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一个发达的经济体,特别是美国这个可以全球印钱的经济体,最担心不是通货膨胀,而是资金运转不良,民众统统躺在old money上过没有追求的日子,以及结构性丧失social mobility。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火箭式提拔!工作不满3年,00后女孩当副镇长:研究生还没毕业呢

火箭式提拔!工作不满3年,00后女孩当副镇长:研究生还没毕业呢

大风文字
2024-04-25 11:34:25
张成泽处决前8天细节曝光:仅2名情妇陪伴,每天上书金正恩求保命

张成泽处决前8天细节曝光:仅2名情妇陪伴,每天上书金正恩求保命

纸鸢奇谭
2023-12-13 23:05:17
​伊朗总统警告:若再袭击伊朗本土,以色列将不复存在

​伊朗总统警告:若再袭击伊朗本土,以色列将不复存在

环球Talk
2024-04-25 23:45:45
3GPP正式批准6G LOGO

3GPP正式批准6G LOGO

界面新闻
2024-04-25 09:56:39
2017年他花3万英镑买下1辆旧坦克,结果居然在油箱找到25公斤黄金

2017年他花3万英镑买下1辆旧坦克,结果居然在油箱找到25公斤黄金

梦里大唐
2024-04-25 17:52:24
法国媒体不高兴了,法媒表示,中国军方的立场太强硬了!

法国媒体不高兴了,法媒表示,中国军方的立场太强硬了!

寥寥无几溜了
2024-04-25 00:30:46
35分惨败!广厦咋会崩溃?7记3分令杜锋狂赞,1人被怒喷:恶人

35分惨败!广厦咋会崩溃?7记3分令杜锋狂赞,1人被怒喷:恶人

话体坛
2024-04-25 22:29:42
保时捷纯电动Macan在中国市场正式发售

保时捷纯电动Macan在中国市场正式发售

界面新闻
2024-04-25 14:13:52
吓到了!曾经的好莱坞男神如今像流浪汉!

吓到了!曾经的好莱坞男神如今像流浪汉!

下水道男孩
2024-04-25 23:16:23
美国为啥老打压我们?看看中国办的事情,是你你也会打压!

美国为啥老打压我们?看看中国办的事情,是你你也会打压!

探秘历史
2024-04-25 11:13:52
太火了!内地客激增12倍,香港一银行出大招:人民币存款18.1%

太火了!内地客激增12倍,香港一银行出大招:人民币存款18.1%

中国基金报
2024-04-25 00:07:42
太阳0-2落后,专家称杜兰特将离队,两支顶级强队成潜在下家

太阳0-2落后,专家称杜兰特将离队,两支顶级强队成潜在下家

奕辰说球
2024-04-25 10:30:56
跌破155后,大摩警告:明天上午是日元的关键时刻

跌破155后,大摩警告:明天上午是日元的关键时刻

华尔街见闻官方
2024-04-25 14:11:27
河北人肉煎饼案谷宝成被执行死刑,行刑前哭着抽完2根烟

河北人肉煎饼案谷宝成被执行死刑,行刑前哭着抽完2根烟

青丝人生
2024-04-07 19:08:37
取消5450亿美债,中方拒做“接盘侠”,耶伦担忧:可怕的在后面

取消5450亿美债,中方拒做“接盘侠”,耶伦担忧:可怕的在后面

王五说说看
2024-04-25 18:50:13
神秘的换妻游戏,背后组织者身份曝光真相令人心痛不已

神秘的换妻游戏,背后组织者身份曝光真相令人心痛不已

小鱼滑
2024-04-20 02:05:06
逆袭大年!美媒重排11年NBA选秀:克莱4欧文跌至探花 榜首无悬念

逆袭大年!美媒重排11年NBA选秀:克莱4欧文跌至探花 榜首无悬念

锅子篮球
2024-04-25 17:55:20
太炸裂了!阿尔巴尼亚新闻女主播内搭真空出镜,胸前风光引争议

太炸裂了!阿尔巴尼亚新闻女主播内搭真空出镜,胸前风光引争议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4-04-24 03:38:08
会取代985、211吗?新工程“101”有新动作!影响今年高考吗?

会取代985、211吗?新工程“101”有新动作!影响今年高考吗?

新东方
2024-04-24 23:00:24
五国突然宣布“开战”,亲华盟友提前参战,F35战机基地损失惨重

五国突然宣布“开战”,亲华盟友提前参战,F35战机基地损失惨重

博文聊世界
2024-04-25 13:52:43
2024-04-26 00:32:50
枫美海外生活
枫美海外生活
海外生活 各地见闻
1220文章数 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24年后再产纯净水 农夫山泉为何要打自己脸

头条要闻

"东郊到家"女技师色诱要求"加钟" 曾有女技师1月挣6万

头条要闻

"东郊到家"女技师色诱要求"加钟" 曾有女技师1月挣6万

体育要闻

当胜利变成意外,就不要再提未来……

娱乐要闻

心疼!伊能静曝儿子曾被狗仔追到洗手间

科技要闻

北京车展,被穿红衣服的他们占领

汽车要闻

全新哈弗H9亮相 大号方盒子硬派SUV入列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数码
时尚
游戏

家居要闻

光影之间 空间暖意打造生活律动

教育要闻

我国在读博士生超61万人,其中中科院大学3.1万、清华2万、浙大1.7万等,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数码要闻

mini-LED成本过高,曝苹果2024款iPad Air依然采用LCD屏

复盘中年女人的穿搭,才知道不扮嫩更高级有气质,这么穿很美

梦幻西游珍宝阁山哥转入魔王寨,乌鸡奖励还能给100戒指书?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