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 业 故 事 -
但我坚定地认为,我们这个世界还存在许多黑暗的角落,记者的本职工作就是让这些角落暴露在阳光之下。对于这份信念和担当,我个人的得失都不值一提,作为记者,我没有退缩的理由,否则,我都对不起自己所获得的荣誉。
做记者曾是我的梦想。
上中学时,在电视上看到央视著名记者水均益在伊拉克战场现场报道的场景,让我热血澎湃。高考结束报志愿时,我挑选了三个大学,但专业只有一个——新闻。
2007年,我大学毕业后成功进入报社工作,站在位于市中心29层高楼上,年轻气盛的我感觉全世界都是自己的。
因为我是新人,报社将我安排在一线最辛苦的社会新闻部。那时候,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早上早早出门跑新闻,夜里熬夜写稿子,饿了随便到报社附近的小饭馆吃个牛肉面或者馄饨。每天连上厕所都是小跑着去,除了报社安排的采访任务外,我自己会额外去采访一些素材。当时我们报社人员少,很多时候都缺少素材,正好给我了发挥的空间。
为体现我的社会担当,在报社未授权的情况下,我暗访了一个化工企业偷偷向黄河里排放污水的情况,偷拍了一个温泉浴场存在暗娼行为,还为讨薪的民工出谋划策,在报纸上曝光建筑商的丑恶嘴脸,甚至还拍下了一张当地城管踢翻了卖红薯老人的火炉的照片等等。
但带我的老师却不认同我的做法,觉得我太激进了。他曾多次有意无意告诉我:“别拿课堂上的那一套在社会上运行,那是行不通的。到了我这个年龄,你就没有锐气和闯劲了。”但我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根本不屑于听过来人的说辞。
在我的前辈们都越来越温和的现状下,我成了报社最喜欢写尖锐、具有批判性新闻的记者,哪里有不公平现象,哪里就有我的身影。在跑新闻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不少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他们也乐意做我的线人,并都留下了联络方式,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正义的化身,是拯救地球的英雄。
但很快,“英雄”就遭遇了社会的毒打。
一次下班,我刚走出报社大楼,一辆面包车停在了我的面前,车门打开,下来两个穿着皮夹克的社会青年,不由分说揪住了我的头发,一下将我拉进了车里,我拼命反抗,却被死死勒住脖子。车大约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停了下来,我被拉到黄河边的荒滩上,身后,恰好是我暗访过的那个排放污水的水管。
他们一共四个人,一下车便开始对我拳打脚踢,我感觉他们并没有下狠手,虽然咋咋呼呼,但用了不到三分力,也许,他们的目的只是想吓唬我。
打完后,那人问我:“你知道这么大一座城,一年要失踪多少人口吗?”
我嘴角流着血,摇了摇头。
“我告诉你,一年要失踪好几千人。你知道失踪的人,有多少能找回来吗?”
我又摇了摇头。
“我告诉你,一个都找不回来,他们全被这黄河冲到大海里去了!今天是给你一个警告,下次要是再乱写,就让你也成失踪人口,你个乡巴佬,快滚!”
那天,我蹲在黄河边流下了眼泪,但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被自己的正义所感动。想起大学里上《新闻史》的课程时,老师说,记者这个行业伟大而光荣,它的死亡率仅次于警察,在排行榜上位列第二。许多我们的先辈,那些勇敢而充满正义感的记者,为了揭露社会的黑暗面,遭受了恶势力的威胁和暴力欺压,甚至有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而现在的我,似乎也成了他们中的一份子,向成为一名伟大记者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2-
劫持事件过后,更加坚定了我想作一名充满正义感的“无冕之王”的信心。我在办公桌上写下了一句座右铭:我不愿凝视深渊,所以我要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有一次,我在一家大学城附近的小火锅店里吃饭,因为靠近后厨,我看到几个人抬着两桶没有标志的食用油进了后厨,那些人还和老板讨价还价,但他们所报的价格,已经低于市场价的三分之二了。我立刻联想到了网上正在流传的地沟油,出于职业本能,我拿出暗访用的小型照相机,假装找人混进了后厨。
我躲在货架后面,看到后厨的几个人一边装油,一边将客户刚吃剩的锅底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油又被装进另一个新锅,添上料油后又重新端出去上了桌,原来他们不光使用地沟油,还在使用着口水油,我想起自己亲眼看着刚才有一桌客户在吃完后,将擦嘴的手纸、烟头扔进了锅里才离开。我差点吐了出来,取够了素材后,我便拉着朋友离开了火锅店。
我决定跟进地沟油这条线索,便骑个小摩托车,蹲守在火锅店的门口,暗中寻觅油贩子的行踪。跟了三四天后,终于再次碰到了那几个送油的人。我便一路跟踪着,找到了他们的销售点。又蹲守了两天,看到了一辆专门送油的皮卡车,我便跟着皮卡车一路找到了四个销售点,并做了登记。
为了不打草惊蛇,我暂停了暗访计划。
几天后,我又去了销售点蹲守,再次找到了那辆皮卡车。当时也是年轻,做事特别鲁莽,我骑着摩托车跟上了那辆皮卡,一直跟到了郊区一个村里。
到村口时,我被几个人拦住了。原来,皮卡车上的人早就发现了我,便联络了他们的人在路口拦截我。被他们拦住后,我急中生智,谎称自己想做代理,销售到我家乡的小县城去,由于销售点的那些人报价比较高,所以想找到厂家直接进货。虽然他们并不信任我,但也没有难为我。只是说他们不卖油,让我快点走。
我离开后便将搜集来的资料全部交给了工商部门,工商部门很快查实,我的举报属实。火锅店被查封了,地沟油的销售点也被查封了,潜藏在郊区农村里的制售点,也被公安部门给端了。事后,我又将这条新闻报了上去,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让工商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了一次大排查。当地那个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销售等多环节于一体的制售“地沟油”犯罪网络被打掉了,我的那次报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来,我乘胜追击,连续报道了许多类似的新闻。像某茶楼存在组织赌博的行为,城市火车站旁边的洗头房、小旅馆涉嫌卖淫嫖娼,地下通道行乞者竟也是有组织有纪律,并参与偷盗抢劫等等。
那一年,我被报社评为了优秀工作者,省里、市里相继给了许多荣誉,光环加身后还回到母校进行过演讲,我的老师坐在台下为我鼓掌,当时算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但我报社的老师却为我揪心,他说现在网上流行的“三不两慎一不碰”,让我好好学习学习,涉及到负面新闻要慎之又慎,不光容易给自己引火烧身,有时候还会连累到报社。
-3-
那时候,我租住在报社附近一家旧民居的二楼。有天傍晚,我正做着饭,半块砖头从窗户飞了进来,恰好砸进了油锅里,滚烫的油溅到了我的胳膊上。我扔下油锅追了出去,但已经看不到人影。回来时,油锅已被烧着,引燃了厨房的窗帘,好在火势不是很大,我端起水盆浇灭了火,避免了一场火灾,但还是有些后怕。
又一次,我在公交车站等女朋友,忽然一辆摩托车疾驰而来,我看到摩托车后的一个人拿出了钢管,我下意识想躲已经来不及,头上遭遇了钢管的袭击,这一幕恰好被女朋友看在了眼里。
她被吓得不轻,带我去医院做了处理,哭着求我赶紧换个工作。我只好安慰她,现在是法治社会,没什么可害怕的。其实我自己清楚,在地沟油事件之后,我曝光了太多社会阴暗面,几乎每天都活在人身威胁中,但这些我都不敢跟女朋友说。
后来,又出过几次类似的事后,女朋友坚定地选择和我分手。她说,她不想整天活在恐惧之中,何况就挣那么几个钱,真的不至于。
但我坚定地认为,我们这个世界还存在许多黑暗的角落,记者的本职工作就是让这些角落暴露在阳光之下。对于这份信念和担当,我个人的得失都不值一提,作为记者,我没有退缩的理由,否则,我都对不起自己所获得的荣誉。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渐渐发现,我所采访的稿子越来越难发出,不光是我,凡是有报道负面的新闻,开始有人“打招呼”,甚至有越来越多的“高人”开始向报社施压,临时撤稿、换稿的情景层出不穷。
一次,我在网上翻帖子,看到有许多网民在贴吧里留言,反映在城北山里有一个公司违规开矿,甚至强行占去了村民的土地,没有给予赔偿,当村民去讨要时还被打伤。
我觉得这个素材很有新闻价值,便联系了那个区域的“线人”,联络了当地一些村民。
当地村民带着我找到矿区,果然看到有好几个矿洞,渣土车进进出出,挖掘机轰鸣。周围被黑色纱网围堵起来,很多具体状况看不清楚。村民们便带着我找到小路,进入现场收集了许多证据。
我找到矿区的负责人,亮明了记者的身份,想要采访他关于采矿的一些具体情况,负责人倒很是配合,他带着我到办公室里,翻出了许可证和其他一些资质,并向我介绍了整个项目的基本情况。
我想用相机将采矿的资质记录下来时,负责人却翻了脸,他说让我看看就行了,不许拍。我问他,如果我不拍下来,我怎么去相关部门核实情况,我又问起占用村民土地以及打伤村民的赔偿问题,他不再回答我,而是强行要夺下我的相机和录音笔。
蹲守在外面的村民看到情况不妙,都进来帮忙。我看到负责人打了个电话,外面的铲车、渣土车都停了下来,我便拿起东西往外跑,矿厂里一下子出来了十几个人,直奔我而来,我紧紧抱着设备拼命往外跑,跟我一起来的几个村民负责断后,和矿场里的人扭打在了一起,感觉快被追上之时,闻风而来的其他村民开着拖拉机,拿着农具,将我保护起来,矿场里的人又纠集了更多的人来追我,村民们一边与矿工们周旋,一边护送我回城。一直将我送到山下的公路上,看我坐上了回城的汽车,村民们才返身回去。
我在车窗里看着村民们期盼的眼神,我知道我手中的责任是一座山,是一座弱势群体的期盼所堆积起来的山。
回到报社后,我还没有来得及整理素材,总编却怒气冲冲地找到我的工位上来。他铁青着脸告诉我,我给报社惹了大麻烦,让我立刻将素材交给他。我的相机和采访本,被主编收缴了去。
我被迫成为了背叛者。
那天晚上,我做了噩梦,我梦见那些村民怨恨的眼神,梦见他们对我百般唾骂,梦见我还被赶出了报社,离开了我心爱的记者岗位。
很快,报社内部做了人事调整,我被调到了经济部,负责民生经济,主要业务是跑一些企业或政府部门,报道他们的工作成绩和先进事迹。我需要时常下基层到各个县区或者乡镇跑,这些报道大都需要伪装成客观的样子,其实与真相大相径庭。但这样的稿子都是有偿的,就像购买版面一样,报社需要这样的报道来支撑运行。
虽然这不是我想成为的样子,但既然从事了这个行业,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必须以一个好记者的标准要求自己,尽可能以事实为根据,最大范围呈现出新闻该有的样子。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时间一久,我发现自己渐渐缺乏了锐气和进取心。
想起一句话:“记者本应是文字与良心的灵媒”,有多少人能在这条路上始终一直坚持?我想要成为“无冕之王”,却终究难逃梦想破灭的现实。
后来,我选择离开记者行业。只因我手中的笔,再也写不出最初的新闻理想。
-END-
文|郑振,青年作者。
图|《乔家的儿女》剧照
-新 书 推 荐-
“50岁阿姨自驾游”博主苏敏深情自述前半生
关于女性个人成长、婚姻抉择与母职困境
途虎养车总裁胡晓东、快手、木棉说、闪光少女斯斯一致推荐
“我故”故事练习生培养计划,详情请戳:
About us
主编:鹿|本期编辑:流星雨
Contact us
投稿/商务合作/咨询
微信后台留言or 邮箱:wmsygsdr@163.com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故事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