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湖南街道: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始终

0
分享至

徐汇区湖南街道,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既有着丰厚历史文脉,也紧贴着时代发展脉搏,是上海市文明社区。

湖南街道党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深刻把握十一届市委十一次全会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精神,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教育的始终,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全面实施“邻里汇工程”,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打造一个“人文环境浓郁、和谐有序稳定、充满生机活力”的宜居宜业宜乐宜游新社区。

腾挪空间迭代功能 打造家门口服务“新阵地”

这个夏天,位于高邮路7号的湖南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复兴西路8号的湖南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新址均揭牌正式启用。

图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名片”大厅

街道党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全市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推进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整合党务政务及区域资源,因地制宜对高邮路7号进行全面的空间改造和功能升级,以“多中心融合、全方位服务”为理念的新空间,打造融党群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服务等多功能、全方位为一体的党群服务阵地。

“特色化”空间发挥“融合式”功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腾挪出原有办公区域,将更多空间让给党员群众,实现党员教育、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营商服务、便民服务、文化阅读、亲子互动等功能,打造衡复风貌区党建工作新阵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石库门的造型寓意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走向天安门。三屏联动宣传展示屏展示社区基层党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社会经济概况。党群服务中心更有3D打印同比例缩小的武康大楼模型。它既是衡复风貌区标志性建筑,又是近年来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架空线入地、街角微更新等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见证者。精心打造的风貌展示厅是湖南街道人文历史一张亮丽的“名片”,讲述着百年建筑、百年文化、百年音乐、百年电影。此外,中心还有融合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部分功能打造的“一网通办”功能岛,开展党员日常交流、组织生活、舞蹈瑜伽等社区活动的多功能厅,休闲商务的营商洽谈区等服务空间。

“立体化”阵地助力“多样化”服务。构筑“立体化”服务网络。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党校三个自西向东的多中心融合标志性点位和楼宇、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区域单位党群服务点完善服务体系,形成遍布街道辖区的服务网络。打造“全岗通”人员队伍,着眼多功能融合、全方位服务要求,培养“一岗多责、一专多能”人才。充实“多样化”服务内容。各个服务阵地都列出丰富多彩的服务“清单”,服务社区各类成员不同需求。其中,既有以理论宣讲、精品党课为代表的党群服务项目,又有以志愿服务、文明宣传、崇德修身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实践项目,还有以传播红色文化、传承江南文化、活化海派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服务项目。

立足“一门式”空间、 “一站式”服务、 “全岗通”队伍、 “融合式”机制、 “一张网”平台工作目标,湖南街道党工委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行,形成上下贯通、一体化发展的工作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多中心融合的优势,为打响风貌区党建品牌提供强力支撑。

按照标准化建设设置,经紧张施工和筹备,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新址以崭新面貌向市民开放。

图为居民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新址办理业务

服务大厅由咨询台、24小时自助服务区和两侧“一网通办”综合业务受理A、B厅组成。A厅主要是综合服务业务,办理“一网通办”所有社区事务;B厅主要办理公安业务、企业服务、法律咨询、税务、房屋保障等专业服务业务。受理大厅共设立10个窗口,运用“前窗通办、中台精细”的运行模式,在第一时间解决接待窗口遇到的疑难杂症,最大限度地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居民等候时间。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网通办”综合业务受理大厅

进门处设两台智能取号机,居民在刷身份证取号同时能测量体温并显示“随申码”,从而避免老年居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尴尬。24小时自助区主要由智能政务服务终端系统来实现,终端设有“综合咨询” “智能办理” “自助查询”和“自助取件”四大模块,可办理678(待 查)项自助服务,522项一网通办事务,191项全市通办事务。解决了商务区、周边写字楼企业员工“上班没时间,下班没处办”的难题。

此外,利用这一空间开拓出的“晚间一小时”活动更联动起徐汇图书馆、衡复风貌馆、永乐股份等区域优质资源,在晚间6点半到7点半一个小时里,为市民游客提供各类文化活动,一展徐汇城区软实力。

创新“三色预警” 提升超大城市基底细胞抗风险能力

从隐患治理向风险治理前移。湖南街道地处衡复风貌保护区,社区内存在大量历史保护建筑和老旧房屋,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年代久远,设施老化,耐火等级低。同时,由于历史原因,违章搭建、消防设施设备缺失、电气线路老化、楼道堆物、燃气管道锈蚀等安全隐患也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火灾、触电、高空坠物等事故依然威胁着公众安全。

前期,街道委托专业力量开展社区安全检查,在全市率先发布街镇层面《安全风险白皮书》,将风险应对的关口前移,对“白皮书”内的隐患问题逐一督查整改。在这一机制助力下,街道连续两年在年度居民安全感调查中,位列全区第一。

加强城市安全分级分类管理 在专业力量协同合作下,街道从各居民区随机抽样3个样本,通过对每个样本的居委物业、治安安全、消防安全、电气安全、地下空间、用气安全、设备设施、小区环境等8个评估单元和41个评估子单元开展风险评估,确定评估单元的风险值和风险等级,并通过3个样本的风险平均值综合体现该居委的整体风险。

经过4个月时间检查与测评,完成了16个居委社区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逐一形成安全风险白皮书。根据评估结果,16个居委中,有2个居委的安全风险为A级(红色),属重大风险;8个居委安全风险为B级(橙色),属较大风险;6个居委安全风险为C级(黄色),属一般风险。

白皮书在指出各评估单元发现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等级的同时,又给出了每个评估单元的改进建议和具体整改措施,解决了居委“想不到、认不清、不会做”的问题,大幅度提升城市最末端细胞的抗风险能力。

筑牢防线做好火灾防控 在开展社区安全风险评估的同时,街道还积极筑牢基础防线,多方联动做好社区火灾防控工作。今年,街道对临近到期的1302个灭火器进行了更换,并督促服务企业对辖区现有的4510个简易喷淋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去年9月,长乐路339弄发生一起火灾。危急时刻,楼道内安装的消防喷淋系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阻断了火势进一步蔓延。今年,街道继续为辖区里弄房屋加装消防喷淋系统,涉及14个居委会、654个门牌,需要在公共部位安装5800多个喷淋头,惠及3393户居民。

受空间条件限制,街道在去年完成10处智能充电柜和5个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安装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推进智能充电柜的安装,目前10处安装点位已基本完成。同时,积极推进新型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

老房加梯 加出专业高效加出邻里温情

湖南街道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聚合“三驾马车”之力,全力推进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实事工程。

强党建,发挥引领 成立居民区加梯工作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对单元内部分有困难、有矛盾的居民,积极进行协调与化解。乌中小区一户居民因对加梯位置有异议,与其他业主产生了矛盾,临时党支部在充分考虑该户居民权益基础上反复沟通,最终取得了该户居民对加梯工作的认可。

今年5月,乌中小区243号和4号楼加装电梯项目正是开工

搭平台,共商共议。乌中小区高层居民数与多层居民数占比约6比1,如何让小区内高层居民中半数以上同意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成了第一个难题。街道及时搭建“圆桌会议”,请业主、社区、设计和施工单位等代表听取居民意见、解释相关政策、拟订初步方案等。在乌鲁木齐中路261弄4号及乌鲁木齐中路243号单元项目中,经业主推荐,分别成立由三名业主组成的“老娘舅”小组,与小区业委会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征得了大多数居民的认可。

集民智,化解难题。街道充分听取居民、业委会、物业管理单位等各方意见,合力解决加梯过程及后续管理运维中的难题。乌中小区业委会与物业管理单位原先签订的服务合同未包括加梯保洁、运维等费用,加梯后将产生用工成本,提升物业管理费又会增加居民的加梯负担。在街道协调下,小区物业主动沟通业委会,提出解决方案,用最低的成本化解问题。

设定点,专业支撑。加梯工作涉及土建基础施工、钢结构吊装、特种设备安装、电梯后期专业维保等环节,为方便居民对加梯工作政策及流程的全面了解,街道在安福路167号成立加梯指导服务中心,聘请专业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周期” “零担忧” “高保障”的全流程、一体化专业加梯服务。除安排人员24小时在岗解答居民加梯咨询外,还梳理了加梯工作政策、组织框架、规范流程、运行机制、保障措施等居民关心的内容。

开启焕“新”生活 探索片区治理新经验

新乐路片区覆盖陕新和新乐居民区,片区内部分里弄房屋和花园住宅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呈现“老年人多、弄堂多、业态发展矛盾多、直管公房多、人文印记多、共享空间少”特征。针对老城区物业管理的盲点和空白,街道以破解片区管理治理难题为抓手,通过物业管理一体化先行,带动街景、人文、生活、温度等多维度提升,努力探索城市管理、公共空间拓展和以此带来的社区自治共治的新方案和新经验。

片区品质的改变跑出“加速度”。聚焦痛点,治理顽疾,结合新乐路道路环境品质提升,街道联合协同单位拆除沿街商铺无证建筑、规范业态经营商家、调整经营业态。升级硬件,补齐短板。街道对门卫室、垃圾库房设施进行了全面提升,并对公共区域同步微更新。配齐人员,提升服务,联手徐房集团参照产权房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内容,引进专业管理队伍,提供集房屋管理、环境绿化、垃圾分类、 “保洁、保安、保绿、保修”为一体的日常服务。

共治视野的拓变议出“粘合剂”。整合片区红色资源优势,发挥基层党组织对片区资源的综合更新、统筹、协调与运用能力,着力在片区实现三个“拓展”:在空间上由单一的居民区向整个片区拓展;在任务清单上由单纯的环境整治向社会、文化、经济和城市治理拓展;在治理主体上由政府主导的单一主体向居民区党组织引领下的多方参与拓展。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核心驱动,深耕自下而上的痛点驱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治理细胞的裂变输出“源动力”。街道携手社区单位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通过资源共享、突显功能、主动挖潜,新乐路片区内相继开设两网融合梧桐资源空间、老年用餐点等公益站所,全市第一家实体化社区党校在新乐路70弄落成,公共空间面积大幅增加。

随着一体化实事项目的落地,居民区党总支牵头,经过弄管会委员的提议和居民的讨论,由“居民筹资、政府补贴”的颐德坊五扇新式密码门禁铁门于今年3月正式启用。改变了原先闲杂人员可随意进出小区现状,消除居民居住安全隐患。

服务方式的蜕变育出“同行人”。片区共治的过程打破了居民区间隔, “挤”出的空间成了居民的大客厅,邻里小汇成为了家门口的会客厅、议事厅和图书馆,通过新乐路“可持续·乐生活”——社企联动自治项目进一步激发社区自治与活力。在长乐路电力小区,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及部分居民党员代表组成的“加装电梯工作小组”,摸着石头过河,优化方案、自筹资金,经过征询通过,小区电梯在居民们翘首期盼中加紧施工,成为社区第一个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

湖南街道持续探索片区一体化治理经验,发挥社区规划师专业力量和居民主体作用,分类设计、细化清单、稳步推进,结合“美丽家园”、点位绿化品质提升工程,以及弄堂、车棚、景观微更新,微型消防站、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实现片区功能叠加,努力打造社会共治、人民共享的示范片区。

彰显风貌区魅力 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

湖南街道人文底蕴深厚、艺术院团集聚。街道积极整合以市级文化院团为主的商旅文资源,打造“文化共同体”,通过街区改造、资源整合、音乐传播、团队培育,助力打造多元活力“音乐街区”和历史人文“电影街区”,探索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的“衡复样本”。

先后组建“衡复音乐领读者”“建筑可阅读”等多支志愿者队伍,让身边人讲身边事。通过音乐艺术家围栏的打造和艺术Talk、歌剧沙龙、音乐工作坊等特色服务项目,擦亮“音乐好邻居”名片,用艺术之声涵养城市文明。以“百年电影”为切入点,依托电影特色文化挖掘与提升,开展“梧桐沐影”建筑+电影人文行走等活动,形成多维度统筹的文旅融合、文商联动的都市海派文化的主题街区。

“美育湖南”红色人文行走

今年5月成立的“梧桐汇艺”美育联盟是街道创新美育工作的有益探索,已发布读书品画、赏音观影、对话舞台、体验儿戏、走进剧院、穿越戏剧、大师说乐等7类第一批美育项目。联盟单位包括13家文化单位和7家辖区学校,通过菜单式服务和项目化合作,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入校园,通过共享风貌区内的公共文化资源,使美育课堂拓展到社会,引导广大学子在参与、体验与思考中提升审美素养,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此外,以社区非遗项目“江南丝竹”国乐传承为主的“公共文化会客厅”——“梧桐国乐社”即将完成空间打造,结合汾阳路外立面综合提升,将进一步为音乐街区增添活力和动力,让风貌区更富魅力、更有温度。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汇报
文汇报
华语世界高品质人文阅读平台
220344文章数 30860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