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中相继对日宣战。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中国驻印军扬威异域,他们反攻南亚涤荡缅北,全歼日寇常胜师团,重新打通国际大通道......这是近百年来中国军队在国际战场首次取得扬眉吐气的重大胜利。
书中的52名中国驻印军老兵,大部分是昔日响应“十万学生大从军”号召以抗日救亡为己任投笔从戎的莘莘学子,他们发挥所学专才,担任翻译、军需管理、航空、通信技术等职,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老兵们弥足珍贵的口述实录和历史图片,生动再现了印度兰姆伽基地的严格军训、印缅激战和中国军队与盟军友谊等等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致敬历史的丰碑
大半个世纪前,震惊世界的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大举进犯东南亚,切断中国后方通往外界的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日军战略意图很明确,就是彻底封锁围困坚持抗战的中国政府,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从而达到迫使中国投降的目的。在这个民族危亡的历史节点,大后方军民奋起抗敌,亿万民众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于是就有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铁血篇章,有了十万学生大从军的壮丽史诗,以及中美盟军在印缅战场大反攻横扫敌寇,让正义旗帜在东南亚天空高高飘扬的伟大胜利。
2004年初,在中美共同举办纪念二战胜利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图书编辑吴乃陶女士向我约一部有关中国远征军的书稿,经商谈,确定书稿采用口述实录方式,对象为参加印缅作战的中国二战老兵,为国家和民族历史留存一份宝贵档案史料。
然而岁月悠悠,经历半世风雨的远征军老兵多数已不在世,存世者寥寥无几且难寻找。这些耄耋老人大都患有严重疾病,或者耳聋眼瞎腿脚不便,或者重病缠身卧床不起,有的则长期生活在偏僻乡村或者国外,要找到线索并完成追踪采访几如披沙拣金大海捞针。好在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学志愿者成为我的得力助手,他们的名字是周良宗、杜鹃、尤颖、彭惠和孙艳婷,职业分别是公务员、经理、教师、记者和在校大学生。今天我要再次致谢他们,正是因为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无私付出,本书才得以完成并出版。
采访工作持续年余,困难重重如攀高山,如履薄冰矣。由于采访范围涉及全国多省和港台地区以及国外,我们决定采取大网捕捞的方式获取线索,然后一步步深入跟踪搜寻,直到联络上老兵本人进行深入采访。感谢科技的飞速进步,互联网、电脑和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缩短时空距离,将世界变成一个人类居住的大村子,要是倒退十几年,如此大范围跨省跨国采访简直是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当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听说要正式出版中国远征军老兵回忆录时,无不百感交集情绪激动,有人当场嚎啕泪奔,有人血压升高泣不成声。这些老人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还原历史真相,把那段足以令国人扬眉吐气的战争史诗留诸后世,让个人和民族都少一些遗憾。
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大后方面临日本封锁围困的生死关头,血气方刚的莘莘学子以抗战救亡为己任投笔从戎弃学参战,拉开“十万学生大从军”历史大剧的帷幕。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中国驻印军扬威异域,他们反攻南亚涤荡缅北,全歼日寇常胜师团,重新打通国际大通道等等,这些鼓舞世界的辉煌战果都是一代中华儿女为民族救亡与复兴浴血奋战的结果,它无疑是一座历史铸就的高大丰碑。作为继往开来的下一代,我们的使命就是让历史丰碑永存于世光耀人间,决不能让父辈的丰功伟绩淹没于岁月长河和历史尘埃之中。
幸运的是,我们的工作算得上一次亡羊补牢的抢救,在采访过程中不断传来老兵猝然离世的噩耗,曾有几次录完口述不久便被告知老人过世的消息。沉痛和感慨之余也为老兵庆幸,毕竟我们的采访助其了却心愿,没有将那笔沉重遗憾带去天国与战友们会合。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分别联系、接触、交谈和采访八百余人,最终成稿约四百余篇,定稿采用五十二篇,分为《印度从军》《军训岁月》《激战印缅》《盟军友谊》《战区杂记》五个部分。时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为本书题名《在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五洲传播中心2005年首版以中、英、日三种文字面向全球发行。2015年以中、英文版本面向全球发行。我要强调指出,书名关键词是“二战老兵”,它突出本书内容有别于国内抗战题材的特殊性。印缅战区不是国内战场,它是太平洋战场的一部分,中国远征军既是中国军队,也是太平洋战场盟军的组成部分,中、英、美盟军并肩作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作为太平洋战争的亲历者,中国老兵的回忆和自述便成为不可多得的二战史料,填补了中国二战历史的空缺,有力佐证中国军队在二战中的历史地位和功绩。
时光荏苒,岁月的脚步匆匆而过,本书主人公皆已没入历史长河,唯有这部将他们亲身经历留存于世的书籍与世长存矣。值此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八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本书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此致敬我们的抗战先辈,警醒世人牢记历史面向未来。
本书采写者之一彭惠女士不幸因病离开我们大家,在此致以深切悼念。
邓贤
2020年深秋 于川西七里坪山中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在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
邓贤 主编
2021年5月
四川人民出版社
编辑推荐
★ 书名中的“二战老兵”突出本书内容有别于国内抗战题材的特殊性。因为印缅战区不是国内战场,它是太平洋战场的一部分。中国远征军既是中国军队,也是太平洋战场中、英、美盟军的组成部分。作为太平洋战争的亲历者,中国二战老兵的回忆和自述便成为不可多得的二战史料,填补了中国二战历史的空缺,有力佐证中国军队在二战中的历史地位和功绩。
★ 宏观角度看历史更易看到历史事件的全貌,微观角度看历史则能让历史更显生动。本书从微观的角度让读者了解:兰姆伽基地的严格整训使中国驻印军战斗力如何得到极大提升?士兵们对美式武器装备的认知和使用体验如何?他们对美军教官和英军是何看法?驻印远征军心目中的史迪威将军是什么样的?他们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以及他们战斗之外的日子......从这本书中你都能读到栩栩如生的讲述。
★书中口述的二战老兵是那个年代很宝贵的学生兵,大都是初中以上学历,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能够兼顾理论和实践,所以能将很多当时的具体作战和生活细节描述得很清楚。对于已具备一定程度的军事常识和抗战历史储备的军事爱好者,本书挖掘出很多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对于当时的驻印远征军官兵的了解,也能更具体更丰满。
邓一光 高兴 林海音 林克 刘 莘 汪剑钊 海飞 石一枫 魏微 弋舟 付秀莹 刘玉栋 李浩 吴君 ……
排版:滟滟晴方好
我们拥有同样的音频和心跳
扫二维码关注
四川人民出版社·文学出版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