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大一统。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国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之后的汉武帝用兵西域、唐太宗征服突厥等等,更是加强了中国大一统的框架。
传统王朝的大一统,有三个重要方向:中央集权体制是不是顺畅、疆域有没有拓展、社会认同是否统一。而完成这三个方向的皇帝,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长城以外
乾隆帝实现的大一统疆域,是从传统的中原地区,延伸到长城以外的蒙藏西域地区,这是以往朝代难以企及的。
长城一直是中国农业区域与游牧区域的分界线,也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分界线。在长城以外,还没有哪个王朝能稳定有效地全部纳入到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这个区域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一直延伸到天山南北地区。
要把如此广阔的地域纳入中央的管辖之下,不但需要中央王朝强大的军事力量,更需要高效的组织能力和经济实力。无论是秦汉还是隋唐,主要解决的是中原地区的割据。
虽然盛唐曾经多次击败北方民族,让东亚和西域等部落臣服,但是唐朝并没有能长久统治长城以外的地区。
对于清朝来说,平定吴三桂之后,中原内部的割据完全消除。之后在康熙、雍正时期,清朝获得了内外蒙古的臣服,还派遣驻藏使臣。到了乾隆时期,大一统的疆域比如要突破长城界限,拓展到西域。
多民族融合
要构建大一统王朝,乾隆面临的第二个困难,是多民族融合的问题。
清朝从东亚到中亚这一广阔疆域内,想要长久统治,必须获得当地各个族群的认同和支持。
从秦汉以来,大一统王朝主要的地区在中原,主要人群是汉族,也就是农耕民族。汉人之外的北方民族,他们都曾建立强大的政权,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
其中,一支是生活在东北地区一直到黑龙江流域的渔猎民族,包括鲜卑、契丹、女真等部落,建立了辽、金等王朝。另一支是生活在蒙古草原向西一直到哈萨克斯坦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有匈奴、突厥、蒙古等部落。
传统儒家思想的大一统,是排斥这些民族的,把这些少数民族称为“夷”。在儒家看来,凡是少数民族,都不具有建立中原王朝的合法性。
而清朝统治者从一开始就明白,想要实现更大范围的统一,单靠20万满族人根本不行。必须得到汉族人的支持,才能稳固在中原的统治,再依赖中原地区的经济体量,实现对边疆地区的用兵。
除了汉人,满、蒙、回、藏等各族的认同也很重要。把这几个信仰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政治利益诉求不同的民族,凝聚在清朝的统治之下,不能只靠刚性的军事压制,更需要在思想上推出柔性的政策,来弥补各个族群之间的鸿沟。
实现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相安共处,这是两千多年来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完整的大一统
有人可能会想到,元朝在前面不是已经实现了农耕民族跟游牧民族一起共处了吗?
元朝虽然是通过武力手段实现了,但是统治很不稳定。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前后不到一百年就瓦解了,原因就是尖锐的民族矛盾。
所以,乾隆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机制,才能维持住大一统格局的稳定性?
首先,必须要在长城内外的地区驻军、保证中央政令和军事打击能够快速抵达各个角落,形成军事威慑。
其次,国家管理机制要照顾不同民族的习俗,保证他们不会因为各自的政治或经济利益受损产生分裂的想法。
其他时代的王朝,对于地域扩张靠的是抢掠财富,而清朝恰恰相反,依靠从中原地区获得的财富,来维系长城以外地区的军事开销,是以巨大的经济付出为前提。
在欧洲,从罗马帝国到奥斯曼帝国,很多世界性帝国的崩溃,都是由被统治族群的分裂导致的。秦汉隋唐元等中国王朝也遭遇了这样的困境,直到清朝乾隆时期,才完成了最终的整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