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令人难以看懂的一本经典名著。只看表象的话,曹雪芹似乎写的只是一些大宅院之中的男欢女爱,但毛主席却不这么认为。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不仅费心费力自己寻找了20多种《红楼梦》的版本加以阅读,还提倡周围的军事干部们来阅读《红楼梦》来提高自己的军事文化水平,并且经常督促他们多读几遍《红楼梦》。毛主席希望,广大干部能够通过《红楼梦》的艺术形象,把握其描述的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历史更迭的规律,并从中领会到更为积极的意义。
图:毛主席正在读书
毛主席多次提到:要将《红楼梦》当作一部历史书来读
1913年,少年毛泽东第一次接触到《红楼梦》这部小说,当时的他也和大部分人的观点一样,认为《红楼梦》只不过是一部情爱小说,没有什么营养。直到毛主席参加革命之后,他对《红楼梦》的态度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图:《红楼梦》刻本
早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就曾经希望贺子珍重新看一遍,贺子珍就说了:“《红楼梦》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讲了些男女之间的情情爱爱吗?”毛泽东摇摇头说:“《红楼梦》是一部写社会历史的小说,你得重新看一遍。”事实上,这才是他对《红楼梦》的真实评价。
到了延安之后,毛主席更是加倍推崇《红楼梦》,在1938年4月召开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演讲之中,毛主席曾经对在场同志们说:“你们千万不要以为《红楼梦》只是讲一些哥哥妹妹之间的事情,其实曹雪芹写这部小说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料。”
而对于民国时期红学两派的争论,毛主席也曾经十分关注,对红学家的一些经典论断,他也了如指掌。他曾经评判说,蔡元培等人的“旧红学派”说得不对,还是胡适一派相对比较正确,因为胡适曾经说过,《红楼梦》是与社会历史挂钩的。除此之外,他还在《红楼梦》之中发现了一个新观点:它是一部讲述了阶级斗争观点的小说,毛主席说这一观点两百多年以来都没有人注意到过。
图:毛主席《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手迹
在毛主席看来,《红楼梦》讲述的是一部四大家族的衰败史,曹雪芹通过描写贾府一家,看到了其他三大家族,进而描述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灭亡之路。毛主席曾经分析,为什么贾府会衰亡呢?其一是因为贾府安于荣华富贵之人居多,敢于运筹帷幄之人居少,后继无人,结果导致王熙凤、探春都成了能干的人,而贾宝玉反而成为了“逆子”;其二,贾府传统的“家长制”被动摇了。尽管名义上来看贾母是最高的长辈,但事实上贾政等人却各有各的的打算,而贾宝玉和林黛玉之所以相爱,是因为他们不认同封建家长制的那一套方法,并不追求功名利禄,这就是人生价值观的进步。而毛主席也认为,《红楼梦》所写出的历史趋势就是这样的,这是社会时代潮流的大势所趋。
毛主席认为:《红楼梦》里面讲了两派,一派好,另一派不好
那么毛主席认为《红楼梦》是阶级斗争小说的依据是什么呢?用毛主席与贺子珍在井冈山上的谈话来说,毛主席认为《红楼梦》里面写了两派,一派好,另一派不好。所谓好的一派自然是贾宝玉、林黛玉、丫鬟等等,属于被统治的阶级;而不好的一派则是贾政、贾母、王熙凤等人,是统治阶级,《红楼梦》正是描写了这两派的斗争。不过很多人就会不理解,《红楼梦》之中的贾宝玉等人怎么就变成了被统治阶级呢?
图:《红楼梦》剧照
对此毛主席也曾经做过很多解释,最详细的一次当属1946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的一次演讲说起了,当时台下的听众是一帮新中国的哲学工作者。毛主席强调:“大家读《红楼梦》的时候要注意第四回,那是整本书的总纲。”
那么《红楼梦》第四回讲了些什么故事呢?原来第四回讲的主要是贾雨村上任之后,有权有势的薛蟠把人打死了,按照规定,贾雨村准备让衙役把薛蟠带过来,这时有一个门子向他使眼色,贾雨村看到之后就把他叫过来,他就告诉贾雨村这个薛蟠的来头很大,以及当地的“四大家族”以及护官符,贾雨村这才明白,原来这个薛蟠自己是动不得的。
图:北京西山曹雪芹故居题壁诗
毛主席随后对在场的哲学工作者说:“《红楼梦》写了四大家族,阶级斗争很激烈,其中统治者大约有二三十人(有人统计应该是33人),而其他都是被统治阶级,大约有三百多人,包括尤二姐、尤三姐等等。如果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来讲,那就讲不通了。”在毛主席看来,所谓“护官符”就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使用的一大法宝,是残酷剥削的一种体现。
图:毛主席曾经使用过的阅览室
又有一次,毛主席曾经一位姓薛的公安干部说:“你有没有读过《红楼梦》?”对方回答说:“那是一本文艺书,我们这些搞公安的没有看过。”毛主席就神情肃穆地对他说:“搞公安就不能看了?你知不知道,《红楼梦》之中有多少命案?‘几十条人命’呢。”
《红楼梦》到底好在哪里?毛主席总结了三个方面
毛主席曾经说过,《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之中最为出色的一部,他曾经在《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之中强调,当时的中国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水平也比较低,除了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之外,能够拿得出手的就是《红楼梦》了,除此之外其他很多地方都骄傲不起来。由此可见,毛主席将《红楼梦》视为中国人能让世界感到骄傲的一件瑰宝。那么《红楼梦》到底好在哪里呢?毛主席特地总结了三个方面。
图:毛主席批评俞平伯的手迹,左侧为俞平伯
其一就是语言方面,毛主席评价称,在古典小说之中,《红楼梦》是写得最好的。尽管毛主席生前并没有直接评价《红楼梦》之中的用词手法,但毛主席经常信手拈来《红楼梦》之中的经典话语,比如在刘姥姥刚进入宁国府的时候,她曾经十分羡慕荣国府的繁华生活,此时王熙凤也感慨了一下:“外面看轰轰烈烈,殊不知大有大的难处。”
而新中国当时也很符合“大有大的难处”这句话,因此毛主席以后讲话的时候曾经多次引用。还有《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林黛玉听说尤二姐被王熙凤折磨而死后,就感慨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西风压了东风,就是东风压了西风。”林黛玉只是感慨一家两口子总会有强势的一方,后来毛主席就经常使用这句话来比喻无产阶级势力和资产阶级势力。
图:1963年“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纪念展览会”上展出的《红楼梦》早期的抄本和刻本。
比如在1957年毛主席在莫斯科讲话时就声称:
“现在世界上有两股风,东风和西风,中国有句俗语:‘不是西风压了东风,就是东风压了西风。’不过我认为,现在是东风压住了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红楼梦》好的第二个方面,自然是人物塑造上。毛主席认为,曹雪芹将《红楼梦》之中的人物写活了,甚至可以放在现实生活之中当真人看待。1938年5月,毛主席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给学员作报告,他就曾经对大家说:
图: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作报告。
“《红楼梦》里有个大观园,大观园里有个林黛玉和贾宝玉。你们鲁艺就是一个‘小观园’,你们也就是林黛玉、贾宝玉。不过,我们的女同志们和林黛玉不太一样,我们的女同志能歌善舞,将来还要去前线打仗,比只会哭的林黛玉强多了。那么你们的‘大观园’在哪里呢?吕梁山、太行山等抗日民主根据地就是你们的‘大观园’。”
而至于《红楼梦》第三个好的方面,毛主席认为《红楼梦》具有民主性。1961年,毛主席出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时候曾经评价说:“《红楼梦》是尊重女性的。我们都知道,贾宝玉的名言是‘女儿都是水做的’,他对女孩子,甚至对于家里的下人都是具有怜悯之心的。”
毛主席为何推荐许世友读《红楼梦》?
毛主席最为喜爱的许世友将军是行伍出身,少年时期在少林寺练武,虽然武功身手不凡,但文化学习方面却有所欠缺。1973年12月,毛主席准备对调八大军区的司令员,因此在12月21日,毛主席就召集一些高级军事干部谈话,其中就包括许世友将军。
图:许世友将军晚年照
会议之中,毛主席讲起了《红楼梦》,他问许世友看过没有,许世友回答看过。“你现在也看《红楼梦》了吗?看1遍可不行,得看5遍才有发言权哦。”随后,毛主席的话锋一转:“你这个人就只讲打仗,以后也搞点文学吧。‘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绛’就是周勃,他总是厚重少文,我看你这个人也是‘少文’啊。”
许世友是毛主席十分欣赏的将领,不光是因为他立下的战功,也因为他对党的忠贞不二,更因为他有着朴实、重情和坦诚的一面。1971年,毛主席曾经在杭州对别人说过:“许世友这个人是可以交朋友的。”正因为毛主席对许世友是如同朋友一样的感情,因此说话也就随便一些,虽然要求许世友读五遍《红楼梦》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但毛主席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是有当时的考虑的。
图:《红楼梦》各种刻本展览馆
1971年,毛主席去南方视察的时候,曾经对地方干部们教过一个问题:光是读马列主义的书是不够的,如果想把工作干好,好需要读一些历史书、经济书甚至是小说,而在这次南行过程之中,毛主席和许世友见了四次面。
9月10日,毛主席在上海与许世友见面时,许世友说了句:“庐山会议的问题,我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毛主席就问:“我什么时候有指示了?”许世友提醒说:“主席的指示就是《我的一点意见》。”毛主席就乐了:“好啊,我那个意见上可是说了,什么叫唯心论,什么叫唯物论,你现在给我讲讲,我听一下。”许世友听后哈哈大笑起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一直大力倡导读《红楼梦》,许世友自然提出过一些意见,因为他自己文化水平不高,看不懂那么多字。毛主席听说这件事情后,就在1973年11月和周恩来说:“许世友反对读《红楼梦》,说都是吊膀子,他没有看懂就妄下评论,可能是听别的什么人说的吧。我就不这样让我,我觉得《红楼梦》很值得一读。”于是在12月和毛主席对话之后,许世友回到南京真的找到了《红楼梦》开始细细品读起来。
图:前赵皇帝刘渊
那么毛主席对许世友说的那句“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又有何典故呢?原来这句话出自《晋书·刘海元传》,刘海元就是在西晋末年在北方建立前赵政权的开国皇帝刘渊。从小生活在草原上的刘渊,却对中原王朝的历史很感兴趣,并且读了很多传记,他曾经遗憾地对自己的同学说:“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
后来刘渊就给大家解释说,汉初的饱学之士随何、陆贾,由于不懂带兵,就算遇到了汉高祖刘邦也不能建功立业;而周勃、灌婴这样的一介武夫,打完仗之后,在太平年代的年代也未能维持良好的秩序,我为他们感到惋惜啊。
当然,刘渊的这番话并非是对几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番话应该是在他年少轻狂的时候说出来的。以陆贾为例,尽管在追随刘邦平定天下的过程之中,未见他有建功立业的表现,但在西汉建立之后,他却为刘邦写出了《新书》12卷,刘邦每读到一篇就拍案叫绝。这本书为后来汉初“无为而治”的统治立下了基础,可见虽然陆贾“无武”,但却是西汉的开国功臣。
图:《大观园图》(局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不过毛主席引用此话,并非要辩论文武之间谁高谁低,更不是意味着他抱有和刘渊一样的看法,因为在聊天之中,毛主席特地将原文的“常鄙”改为“常恨”。毛主席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尽管文武兼备自然是好的,但全才在现实之中毕竟难求。但无论文将还是武将,都需要有一定的政治头脑,起码要做到大事不糊涂,因此毛主席让许世友读《红楼梦》,其深意大概就是这样的。
新中国的将领们,大多数是在血海之中摸爬滚打过来的,可以说打仗就是他们的老本行。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果还是只知道打仗,不懂其他知识的话,无疑是一大缺憾。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毛主席让许世友读《红楼梦》,自然是想让他们加强理论文化修养水平。
不过问题在于,对于成天忙于公务的高级军队干部来说,这些要求对他们不可谓不高,因此真正落实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拿《红楼梦》来说,这样一本砖头书,对于大字不识几个的许世友来说真的是非常吃力。
图:11米书墙构成的长廊展出《红楼梦》相关著作近400件套
因此在许世友回到南京之后,南京军区政治部就开始动脑筋了,要是能将《红楼梦》精简成5万字左右的话,许世友将军就能够快速看完5遍了。为此,南京政治部找到了南京大学的军代表,军代表就找到了南京大学中文系的老师们,看看谁是研究清代文学,并且特别对《红楼梦》有研究的。
后来,他们找到了南京大学教师吴新雷,因为他是专门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专家。当时,南京军代表交代的任务是:“对《红楼梦》是压缩,而不是缩写;全部必须使用原文,不能有自己的一句话;主要任务和情节必须完整。”
吴新雷接到任务之后苦扒了几个月的《红楼梦》原文,没想到真的搞出了5万字的缩减版《红楼梦》。为了校对语句问题,吴新雷翻来覆去地读了五遍,觉得问题不大。唯一值得可惜的一点就是,《红楼梦》之中的诗词由于太长,因此只能保留一两首,其中《葬花吟》的那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还是想办法保留了下来。
图:1993年12月13日南京大学合影。自左至右为顾聆森、吴新雷、俞为民
多年之后,有人问起吴新雷:“当时许世友知道他看过的是《红楼梦》的删节版本吗?”吴新雷回答说:“当时我们并不知情,只是说这是南京军区政治部下的政治任务,也没说是许世友要看这本书。要知道,毛主席让许世友看《红楼梦》,肯定是让他看全本,怎么可能让他看5万字的删节版本呢?如果这件事情露出风声的话,肯定会让许世友将军下不了台。”
那么当初许世友将军读的那本删节版《红楼梦》还有没有底稿呢?吴新雷笑着说:“《红楼梦》删节版的底稿没有保存,毕竟当时可是政治任务,谁敢擅自留下底稿呢?”就这样,许世友将军读过的《红楼梦》删节版本虽然才过去30多年,但他看过的那本删节版却早已经不见踪影,还好当时负责《红楼梦》的吴新雷老师仍然健在,才能帮助我们还愿那段毛主席、许世友与《红楼梦》之间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