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是镶嵌在秦巴之间、汉水之源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就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历史悠久。人类考古可追溯到120万年前,自秦设汉中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刘邦在此称王、开启汉室基业,汉江、汉朝、汉中、汉人、汉语、汉服与汉文化一脉相承,被誉为“全球汉人老家”。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博望侯张骞墓祠、汉代水利遗址“三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古汉台、武侯祠等名胜古迹驰名中外,褒斜栈道、汉魏十三品摩崖石刻等文化瑰宝誉满全球。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
1、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批次:第一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汉台区 河东店镇河东店村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是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的一条要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贯穿褒斜谷而得名。起自汉代褒中县褒口、经三交城、赤崖,溯褒水 河而上,出斜谷至眉县,全程235千米。褒斜道为秦昭王时所开,当时人们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以业,多次增修。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当时施工是采用古代的火烧水激法开山破石,是中国最早的人工隧道之一。
2、武侯墓
批次:第四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勉县 定军山脚下
即诸葛亮墓,因诸葛亮曾获封武乡侯而得名武侯墓。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司马懿在渭河两岸相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汉中的定军山下。诸葛亮墓周围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1996年,诸葛亮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龙岗寺遗址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南郑区 梁山镇爱国村境内
龙岗寺遗址(又称龙岗寺古人类遗址)是汉水流域一处重要的旧石器遗址和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2006年,作为旧石器时代至汉古遗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岗寺遗址该遗址文化内涵包括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汉代墓葬群、千年寺院建筑和近现代革命旧址五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经济价值。龙岗寺遗址是我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超过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再次证明汉水流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4、李家村遗址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西乡县 城关镇和平村,地处牧马河南岸第二阶地
李家村遗址东距县城1.5公里,遗址高出河床约2~3米。遗址面积2.6万平米。先后发掘出石斧、石锛、石铲、砥砺器、刮削器、陶罐、陶鼎、陶碗、陶盂、陶锉以及墓葬区、房屋遗址,并有鹿角、兽骨等。据鉴定,遗址距今7000年以上,处于母系社会阶段,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专家认为,“李家村文化是探索仰韶文化前身的一个较可靠的线索”“是联系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早期文化的纽带。”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将西乡县李家村遗址正式命名为“李家村文化”,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标志。2006年5月25日,作为新石器时代古遗址,被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张骞墓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城固县 博望镇饶家营村
张骞墓,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墓葬。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卒后,归葬于故里陕西城固博望镇。张骞墓坐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对张骞墓进行了初步发掘,出土“博望□造铭”封泥一枚,加之墓前碑石、汉代石雕等文物,确认为汉博望侯张骞之墓。2006年5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蔡伦墓和祠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洋县 城东10公里的龙亭镇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家蔡伦,桂阳人,东汉和帝时曾任尚方令,主管制造御用器物,总结创造“蔡侯纸”传卒后葬于此。今存墓高7米,南北长30米,东西宽17米,墓前有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所立“新建祠记”碑和“汉龙亭侯蔡伦之墓”碑,清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墓碑两通。墓南有蔡公祠,祠内曾发现东汉砖块。蔡伦墓西侧有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占地十余亩,建筑物3000平方米。是全国首家蔡伦纸文化博物馆。
7、开明寺塔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洋县 开明广场
开明寺塔亦称关寺塔,始建于唐开元中(约727),宋庆元元年(1195)重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为丛林。塔高13层,计27.33米,为方形单层多檐式砖塔,塔身北面正中设券门,内辟方形小室,长宽各1.5米,室墙内壁之上于转角处施迭涩砖,将室墙顶部收缩成八边形,其上砌井口枋一层,枋上每边各隐出散斗两个,斗上又迭涩向上逐步收缩,至顶形成一个小八角形的小穹窿,每边宽10厘米。2006年05月25日,开明寺塔作为唐代古建筑,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五门堰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城固县 桔园镇东偶
五门堰,古代低坝拦河灌溉工程,位于中国陕西省城固县城北15公里桔园镇东偶,居长江支流汉江的支流湑水河西岸,因渠首并列五洞进水,故称五门堰。“五门堰创于西汉居摄二年(公元七年)”,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保存完好,仍发挥效益。1992年被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张良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留坝县 留侯镇庙台子街
张良庙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坐落于秦岭南坡的紫柏山麓,南距汉中101公里,北邻凤州76公里,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川陕公路横越门首,交通较为方便。2006年05月25日,张良庙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0、灵岩寺摩崖
批次:第六批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略阳县 县城南3.5公里嘉陵江畔
灵岩寺又名灵崖院、白鹿洞。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建,分前、后两洞由奈何桥连接。现存石碑、摩崖题刻约一百二十方有小碑林之称。以东汉建宁五年(172年)刻“郙阁颂”,宋绍定三年(1230年)重刻“郙阁颂”,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刻“灵崖叙别记”,唐开成二年(837年)刻“开成题记”唐权德舆撰“何某德教碑”等碑刻著名。2006年灵岩寺摩崖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何家湾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西乡县 古城镇三合村
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4.5平方米,发掘面积610平方米,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和生活用具600余件,并清理出仰韶文化时期的残居住址20余处、灶坑一个,储藏物品的窖穴115个及墓葬25座,是当时在陕南所发现的史前时期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堆积层最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处遗址。1982年4月14日,在又一次发掘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骨雕人头像,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工最早的一个骨雕人头像,也是一件极为珍贵的骨雕艺术品。
12、宝山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城固县 宝山镇
1990年被发现,因发掘出大量烧烤坑和形制特异的陶窑群而享誉海内外。经过连续15年的发掘,出土了3600年至3000年前宝山商时期遗存中的大量陶器、骨器、石器以及铜、铁制文物,其中出土的四棱体铜针,是迄今我国出土古代文物中最早的青铜针实例。其仰韶时期烤烧坑和汉代烤烧坑,数量多、种类齐,另有商代的填埋垃圾和烧烤食物并用的“烧烤坑”。2013年,宝山遗址被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宁强羌人墓地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宁强县胡家坝村
据了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量羌族人就从甘肃一带迁移到宁强西部,在宁强县仍居住着少量羌族人后裔。宁强羌人石板墓葬主要分布于宁强县境内的嘉陵江及其支流白水江流域,广坪镇、青木川镇、阳平关镇、代家坝镇和庙坝等镇分布最为密集,普查中已经发现了50多座石板墓,构造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室,一种是多室。多室由相同的单室墓并联而成,有二室、三室、四室,最多的达到六室。2013年5月,被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汉中东塔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汉台区 东关净明寺内
汉中东塔,一座十一级,高五丈余,方形、实心的砖塔。汉台区最早的古建筑。据《汉中府志》记载:“净明寺建于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60年),建寺时塔已存在,相传三国时西凉庞德曾在塔下养病”。1953年修复时,在塔顶发现压角铁狮子一对,上携“庆元四年(南宋宁宗四年,公元1198年),洋州(洋县)城西街李子照谨舍”。这说明南宋时已有塔存在,建塔年代,尚需进一步考证。
15、良马寺觉皇殿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洋县 谢村镇四红村
建于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殿长18米,宽15米,高12米,面阔5间,双层假昂斗拱,歇山顶,建筑精良,雕刻别致,是汉中地区唯一的一座元代建筑。2013年3月5日,觉皇殿被核定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智果寺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洋县 谢村镇智果村
陕西著名的宋元时期以城墙和护城河构成的城堡式寺院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洋县志》载:“智果寺,县西二十八里,唐仪凤间(公元676-679年)建造,宋、元重修。明万历年,某贵妃捐金,命太监同知府重修,增建藏经楼”。占地约35000平方米,1992年被公布为陕西唯一的一座皇家城堡式寺院。古有“汉上名刹”之称。现存藏经楼、大佛殿及护城河遗址,有“圣谕碑”等宋、明、清碑数通。
17、勉县武侯祠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勉县 武侯镇
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263),是全国众多武侯祠当中建祠最早且唯一由皇帝(蜀后主刘禅)下诏修建的祠庙,故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美称。经魏、晋南北朝等十余个朝代。据碑文和史料记载,一千多年来,武侯祠历经沧桑,几经坍塌,历朝历代均有修葺,因此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大都保持着明清时代风格。195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80余亩,建筑呈南北布局,殿宇排列一伍,中轴线直穿七进,且大都三院并联。现有山门、乐楼、牌楼、琴楼、戟门、拜殿、大殿、崇圣祠、观江楼、东西配殿等古建筑30余座150余间,规模宏伟,为陕南较大的古建筑群。
18、青木川老街建筑群
批次:第七批
类型: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宁强县 青木川古镇
青木川古镇位于陕,甘,川交界处。是一个一脚踏三省,鸡鸣响三省的地方。现保存古朴独特、雕梁画栋、风格典雅,古建筑房屋260余间,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已于2001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是以魏辅唐新、老宅院、回龙场老街以洋房子、辅友社、船形屋为主体的所有清代和民国建筑及辅仁中学礼堂。2013年5月,青木川老街建筑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电视剧为《一代枭雄》。
19、青木川魏氏庄园
批次:第七批
类型: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宁强县 青木川古镇
青木川魏氏庄园为魏辅唐的府第,魏辅唐就是魏氏庄园的庄主,魏辅唐是穷苦农民出身,在财主家扛长工,为东家的千金所爱,东家无奈认同,并划给了魏辅唐在青木川的财产。而魏辅唐擅长经营,更加富足,成为青木川首富大户,统领了镇上事务。2013年5月,青木川魏氏庄园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旧址
批次:第八批
类型: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城固县 城固一中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旧址,括城固县域西北联大法商学院旧址、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和大成殿建筑三处地方。2019年10月7日,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核定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遗址中,法商学院旧址是西北大学京源的根源所在,学校政治经济学系、商学系、法律学系发端于此。从1938年至1946年的抗战年间,法商学院在此办学八年。按黎锦熙教授的《国立西北大学史》,西北大学的京源即溯至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的前身——清光绪二十八年的京师大学堂仕学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