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少不了作为固定项目的年终总结栏目。
除了各种盘点和榜单,自然还少不了一年一度的迷影精神赏。
是啊,又一年的迷影精神赏又来了!
最开始做这个迷影精神赏,只是希望能发掘一些优秀的华语青年导演作品,做一些介绍和推荐。而随着每年活动的举办,越来越多的朋友,尤其是行业内对我们的关注,也让我们多了些责任感,希望能把这个奖做得更完美,关注到更多青年导演。
甚至,我每年工作的一部分,都成为去寻找更多新导演的作品。于是,每个电影节展,都要优先去看青年新导演的作品,虽然雷也踩了不少。但是,每次看到好的电影,还是很激动。
也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他们。
这也是,我们迷影精神赏举办的原因吧。
于是,在2020年倒数第二天,第六届迷影精神赏正式启动了。
影评人评审们将在这一年的新导演作品中推选出10部最具迷影精神、最值得关注的华语影片,最终选出一部授予年度推荐影片的荣誉。
一转眼,迷影精神赏已经来到第六年。而这一年,无论是对华语电影还是迷影精神赏来说,都是极为特殊的一年。
一月份疫情的爆发,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对于影视行业来说,打击更是致命性的。内地影院停业近半年,超过3000家影视公司注销,院线上映国产电影同比下降40%,观影人次同比下降70%。直到现在,元气大伤的影视行业仍未完全恢复,还在逐渐回血中。
在这样的一年,作为年终总结的迷影精神赏,不仅是对一整年里青年导演电影新作的回望与整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提醒着我们,2020这样一个充斥着焦虑与悲伤的年份,还是有一些美好存在的。在艰难的时刻,我们总能从光影中寻求到慰藉。
另一方面,在行业不景气的环境下继续如期举办这个小而纯粹的奖项,也希望能借此给予那些还在坚持的创作者一些温暖和鼓励吧。让他们与更多创作者看到,所有的热爱和努力是可以被看到的,也是有意义的。
第五届迷影精神赏轮值主席韩松落和形象大使杜江
迷影精神赏在2015年诞生之初,就带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奖项的初衷,旨在在在华语电影世界,鼓励、推动青年导演从事独立电影创作,为拓展电影主题、完善电影艺术、革新视听语言做出不懈的努力与尝试。
它由11位影评人共同发起,评选方式类似于法国龚古尔文学奖或者路易·德吕克奖,创作者不需要申报,而是由评委直接提名。
迷影精神赏的评选多少带有一些主观色彩,奖项本身追求的并非评选的全面或科学性,也不关注其结果是否会被电影产业或电影观众认可。每年的年度推荐影片,在每位影评人评委看来,都是最具有责任感与勇气、最富有创新性、最具有迷影精神,同时也是最具独立性、最值得鼓励的青年导演的电影长片之一。
而获得推荐的影片将得到主办方提供的迷影赏证书,并且颁发象征性的1895元的奖金。这一数字代表电影诞生的年份,它作为一种象征鼓励青年导演展开独立的创作和风格探索。
2015年第一届迷影精神赏在北京大学理科5号楼一间70平米的会议室中诞生了年度推荐影片,毕赣导演的处女作《路边野餐》。
第二届迷影精神赏喊出了“让票房滚蛋吧,我们聊聊电影!“的口号,彰显出迷影精神赏让电影回归到纯粹本质,远离伴随票房而来的名利场、功利心的初衷。本届活动也首次得到了安瑞传媒的加盟与支持,演员张译以主办方的身份参与其中。最终,张大磊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八月》获得年度推荐影片。
第三届迷影精神赏的评委队伍和候选影片范围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原本11位影评人评委增加到了15位,其中演员张译也从第二届的主办方,成为本届活动的评委之一,参与影片的评审工作。入围影片也不再局限于内地,来自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的青年导演新作也获得评委关注,最终台湾导演黄信尧的剧情片处女作《大佛普拉斯》荣膺年度推荐影片。
第四届迷影精神赏的评委班底再次得到壮大,参与终审的评委,包括轮值主席卫西谛,以及闻天祥,贾选凝,苏七七,杨洋,magasa,吴觉人,小韩,桃桃林林,蔡剑平,LOOK,沙丹,妖灵妖,韩松落,张译,大旗虎皮,虞晓毅,谢萌,赛人,郑秉泓,谋杀电视机和水怪等,来自来自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共二十余位影评人、策展人与选片人。
本届的年度推荐影片,由霍猛导演的《过昭关》摘得。
2019年对于迷影精神赏来说是特殊的一年。经历了四年的发展,迷影精神赏除一年一度的评选和颁奖活动之外,在挖掘、发现青年导演以及其电影新作方面拓展出全新的路径。
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期间,迷影精神赏和平遥影展主办方共同设立了影评人平行奖项“迷影选择荣誉”。这一奖项类似欧洲三大电影节中的费比西奖,由“迷影精神赏”委派三位影评人组成的评审团,从平遥影展藏龙、卧虎、类型之窗三个单元中的华语处女作或第二部影片中选出一部最受影评人关注和喜爱的华语电影授予荣誉。
平遥影展首个“迷影选择荣誉”颁发给当年卧虎单元入围影片,马来西亚导演陈哲艺的第二部长片作品《热带雨》。
今年,“迷影选择荣誉”继续出现在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颁奖典礼上,由韩松落、虞晓毅、苏七七三位影评人组成评审团评选出获奖影片——杨平道导演的《裂流》。
平遥影展之外,迷影精神赏也同2019第四届澳门国际影展首次合作,联合推出“迷影选择奖”和“迷影推荐澳门影片奖”两个平行奖项,致力打造华语电影圈的费比西奖,并且发现更多优秀华语作品。最终,两项大奖分别花落陈哲艺导演的《热带雨》和短篇合集《澳门之年》。
2020年初,疫情爆发之前,第五届迷影精神赏在北京举办。本届活动邀请到了著名演员杜江担任活动推介大使和荣誉明星评审,著名导演贾樟柯、王小帅、陆川、刁亦男也来到活动现场为年度推荐影片颁发奖杯。经过二十余位专业影评人、策展人、选片人的激烈讨论和投票,年度推荐影片最终颁给了香港导演黄绮琳的长片处女作《金都》。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届迷影精神赏对21世纪前20年的电影作品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回望,评选出属于华语电影的20年20佳榜单。
活动邀请到200多位关心华语电影的朋友一起参与评选,这其中包括两岸三地、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地重要的影评人、电影学者、策展人、文化人,也包括如今活跃在华语电影创作第一线的导演、编剧、摄影、剪辑、演员等,根据他们各自选出的20年佳片名单进行汇总,最终得出的评选名单中,杨德昌导演的《一一》拔得榜单的头筹。
在2020年底,第六届迷影精神赏正式开启。虽然今年对每一位电影从业者和热爱电影的人来都是十分艰难的一年,但“迷影”的热爱不会就此终止。
迷影精神赏发起人之一大旗虎皮在著作《迷影文化史》中提到,“迷影”是对电影的精神、信仰和忠诚。越是在艰难黑暗的时刻,这份信仰和忠诚越能给人带来安宁与抚慰,以及继续前行的动力。
第六届迷影精神赏推荐影片名单将于明年1月份公布,让我们借这次总结与回望,开启充满无限未知与可能性的崭新一年吧!
————————————————————————
最后,也附上第六届迷影精神赏评审名单,今年,我们也特意邀请了三位特邀评审,也非常感谢他们对活动的支持。
【第六届迷影精神赏轮值主席】
吴觉人:资深选片人,影评人,制片人。历任平遥国际影展选片人,上海电影博物馆首席策展人,上海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中国独立影像展选片人,第52届、54届金马奖评委。
【特邀评委】
以及,今年迷影精神赏请到了三位特殊的特邀评审,他们分别是——
作家路内,曾著有《少年巴比伦》《慈悲》《雾行者》,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小说家荣誉:
写作者王占黑,出版过《空响炮》《街道江湖》《小花旦》等作品;
著名导演、编剧毕赣,第一届迷影精神赏年度推荐影片就是毕赣导演的处女作《路边野餐》,经过这部影片和后来的《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毕赣导演已经形成了成熟且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色彩,也期待他此次与迷影精神赏的“重逢”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评委】
梅雪风:资深媒体人、影评人。曾为《看电影·午夜场》创刊主编、《大众电影》副主编、《电影世界》主编,《腾讯·大家》《每日人物》《虹膜》《GQ》《大众电影》等媒体专栏作家,著有评论集《虚无的质感》。文章亦散见于毒舌电影、腾讯、新浪、凤凰、北青报、新京报等媒体。曾担任FIRST青年影展、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导演协会青葱计划等电影节评委。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
苏七七:电影学博士、知名影评人、策展人。出版有电影评论集《声色现场》《第一感》《雨中百合般的爱情》《幻境中相逢》《光与真的旅途》等,主编《时钟突然拨快——生于70年代》。担任杭州平行影像周策展人,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展映单元总监,曾任华语电影传媒奖初审评委、中国独立影像展(CIFF)独立影评人奖评委、澳门国际电影展/平遥国际电影展迷影精神荣誉评委,策划及主持大量电影放映活动。
杨洋:知名电影策展人,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副总监,曾参与创办北京酷儿影展、北京女性影展。62届柏林电影节“Teddy Award“评委,还曾参与布鲁塞尔国际女性影展、比利时中国电影展、中国纪录片交流周、北京独立影展、韩国首尔国际女性影展等多个国内外电影展的节目策划和选片工作等。
Magasa:影评人,曾为戛纳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周、金马奖等担任评审工作,编、著相关书籍若干。
小韩:影评人,上海艺术电影联盟策展顾问,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顾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海外特约作者,译有《韩国电影史》、《韩国电影100选》等。
桃桃林林:电影自媒体人,影评人,自媒体账号系列“桃桃淘电影”运营者,线下观影组织“桃桃观影团“组织者,华语电影”迷影精神赏“发起者之一,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上海国际电影节审片人,香港亚洲电影节亚洲新导演奖评审等。
蔡剑平:影评人,电影策展人,致力于中日电影交流。历任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顾问、北京国际电影节选片顾问、日本金泽现代中国电影展联合创始人/策展人、院线电影评分栏目《影向标》主编等。
LOOK:影评人,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审,FIRST青年电影展复审评委。
奇爱博士:电影学者,影评人,策展人,著有《幕味:重访影史与策展实践》。
妖灵妖:电影文化工作者。电影101工作室、《数码娱乐DVD导刊》联合创办人,上海艺术电影联盟艺术总监、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顾问、金马奖评审,著有《等待电影的日子》等。
卫西谛:电影策划,影评人。出版有十余部电影书籍。先后担任多个电影节选片人与评委。现任陌陌影业策划总监。
韩松落:作家,影评人,著有《为了报仇看电影》系列五种、《我口袋里的星辰如沙砾》、《老灵魂》、《我们的她们》、《怒河春醒》等,以及由星外星出品的音乐专辑《靠记忆过冬的鸟:韩松落作品集》。多项电影奖评委,《GQ》中文版2012年“年度人物之专栏作家”。
大旗虎皮:影评人、学者、制片人,法国戴高乐大学电影学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曾参与北京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FIRST青年影展、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等电影展映活动的选片工作,主编有“新迷影丛书”,著有《迷影文化史》、《目光的伦理》等。
虞晓毅:影评人、制片人。曾任毒舌电影合伙人、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秘书长等,并主编《华语电影》系列丛书;制片作品包括《无名狂》(总制片人)、《灰烬重生》《指引》(联合制片人)等。
赛人:著名影评人。
董舒:《电影派》主编,影评人。
水怪:资深电影从业者、策展人,影评人。曾参与组织策划内地多个电影节展,并担任过多个电影节展的评审或选片人。
所以,又一年迷影精神赏来啦,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更多好的华语青年导演作品。
一起加油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