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年的抗战中,曾经对中国援助的国家有不少,比如苏联,美国,英国等。德国作为法西斯的轴心国核心,却对中国帮助很大。从清朝末期的时候,德国一直是向中国出口军械的主要国家之一,民国时期德国占据了中国军火市场的一半份额,之后一直占据榜首。
二战日本和德国同为盟友国,德国会派遣很多军事顾问来到中国,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德国原定计划帮助中国建立八十个现代化的德械师,但是因为日本方面的抗议最终撤回了所有的德国顾问,并且停止向中国出口军械。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国一直无偿地帮助中国发展呢?其实说起来也很奇怪,我们从德国的一些动机着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中国助力德国度过战败的颓废
一战之后,各国签订《凡尔赛和约》,这个条约对德国各方面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限制,使其整体经济逐渐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德国人生活很苦,社会不断的动荡。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多少也没有占据德国什么便宜,但是弱国无外交。中国依然面临着国家落后、实力欠缺的尴尬境地,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就得要有一支非常强大的近代化军队。德国军事技术和大量专业人才长期闲置,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通过对华援助的方式。德国可以将本国军事人才派遣到中国进行军事方面的合作,为中国提供先进的军事工业和技术,也可以收取一部分费用,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
中国和德国的这种合作,各取所需,由于往来增多,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民间,中德两方的了解日益加深,情感也越发亲近,因此也就有了中德两国关系良好的基础。
稀有战争资源获取
德国是欧洲的一个小国,国内资源并不是很丰富,二战时期德国需要大量的战略资源,其他各国也有但是都限制出口德国,遍观世界唯有中国可以提供给德国所需要的战略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储藏国,无论是产量还是出口数量都是世界第一。德国援助中国也就是看上了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钨。所以在1933年到1937年,德国对中国的援助达到了巅峰。德国不仅仅给予中国经济上,军事上的援助,还派出了不少的军官到中国,帮助中国训练军队,组装陆军部队。
拉拢中国,扩大战果
当时的中国已经到了民国时期,国内抗争列强愈加激烈,单纯的侵略只会带来反抗,于是德国打算用拉拢的方式获取更多的利益。中国的资源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不管谁占领中国都会得到无尽的资源。德国其实那个时候,已经看出来想要靠着侵略占领中国,绝对不行,只能通过一系列支援来拉拢。
一旦中国成为盟友,德国就相当于结盟了一个物产丰富、国土面积很大的国家了,那么德国将会得到源源不断的战略资源,对苏美都会形成很强的震慑性。二战就能完全扩大战果,其实早期德国根本就不是很想与日本缔结盟约,中国其实一直是他们想去依仗的。
希特勒的中国情结
希特勒在自己贫困潦倒时,受到过一家旅居奥地利的中国家庭的无私帮助,这位中国人好心肠,无偿的一次提供给他500奥地利帝国先令,作为他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还常常邀请他到家里吃饭留宿。
当知道希特勒有很好的绘画天分时,这个善良的中国家庭还主动帮他联系了闻名的维也纳大学,希望能资助他进入大学学习,他们的帮助是无私的,是让人无法忘怀的。这个期间,希特勒对中国人很有好感,他很喜欢品读《孙子兵法》,随身都携带着这本书。
希特勒曾说《孙子兵法》是一部奇书,他如果当上德国军队或国家的领导人,要动员所有的军官学习。《孙子兵法》学好了,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希特勒掌握政权以后,下令将《孙子兵法》翻译成德文,而且中高级军官人手一册,要求中高级军官要对《孙子兵法》刻苦攻读,掌握其精髓,然后运用到作战中去。从后面的很多战争来看,希特勒确实使用了很多《孙子兵法》的一些策略。
虽然中德一直很友善,但是德国执意要走法西斯侵略之路,作为一贯喜好和平的国家,中国自然是无法接受的,合作自然也就不可能继续。随着中日关系迅速恶化,作为日本盟友,德国自然也就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远了,德国最后也全部撤出了对中国的援助。
战后的德国,在反思和忏悔之中,开始真正地走向了和平。现在跟中国关系也越来越好,汽车出口方面,中国都是德国的大出口国家。中国是爱好和平的,相信以后跟德国甚至其他欧洲国家,也会有更多、更好、更深的合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