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
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
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
是个非常多元的省份。
在如此丰富的民族文化的滋养下,
云南省也成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
拉祜族《芦笙舞》
子鹤
普洱市澜沧县老达保村
芦笙舞是拉祜族有代表性的一个大舞种,主要流传于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的忙糯乡、勐勐镇、大文乡、勐库镇等拉祜村寨和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乡等拉祜族聚居区,是以吹葫芦笙为伴奏的民间舞蹈。
《芦笙舞》是拉祜族古老的两大民间舞种之一。由于芦笙舞反映了拉祜人崇尚自然,和对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舞蹈简单易学,可人人参与,而成为民族凝聚力和教育培养后代的重要手段。
在拉祜族村寨,男子人人会吹芦笙、跳芦笙舞,每逢岁时礼仪和节庆聚会,每个乡村,都可组织数十人至上百人的表演队伍进行表演,尤其到传统的葫芦节和春节,澜沧县城便成了芦笙舞的海洋,场面十分壮观。
因而,芦笙舞对于当地人民的文化认同,维护团结,维系民族精神,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008年,拉祜芦笙舞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明调
子鹤
昆明市晋宁县
昆明调经批准被列入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明调流行于昆明市区及呈贡、晋宁等滇池周围的汉族地区,昆明附近部分少数民族中亦有传唱。昆明调泛指这一地区的汉族山歌、小调,民间有调子、民歌等多种称谓。
昆明调内容取材广泛,有涉及家乡美景、男女恋爱、游玩趣闻、儿歌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耍山调、猜调、赶马调等,它们具有曲调悠扬、节奏明快、情感真挚、语言短小精悍、琅琅上口、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极具地方特色。
唱昆明调的演员着装没有固定模式,主要以“蓝顶头帕,系花围腰,披黑领褂,穿斑尖鞋”显得古香古色,也可以穿着平常时装登台后,让观众觉得亲和耐看。
昆明小调四句为一个调子,讲究押韵,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声调,不能翘声。一般是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对唱有《猜调》、《靠山调》、《接龙调》几种形式,考验对调人的反应速度和认知能力。
编辑丨云游网
文丨综合整理自网络
手绘图丨子鹤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声明丨版权归原作所有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