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通俗易懂的中医把脉原理

0
分享至

  常见中医把脉情景:医生手指往患者手腕上一搭,即刻屏息凝神,不消片刻就开方了。

  每次看到这种场景心中都在想:“你到底把出来个啥?你是咋把出来的?把脉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

  把脉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

  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把脉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

  把脉究竟把哪儿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

  《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故不介绍。

  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

  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

  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脾功能之状况。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究竟如何把脉

  01.把脉运用指腹的力量,而非指尖。这也是大家在图片或者电视节目中常见到的错误。

  02.医生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桡骨茎突内侧(手腕拇指侧骨节凸出处)动脉处,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布指疏密适当。

  把脉究竟反应哪儿的问题

  01.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寸口脉又可以分为寸、关、尺三部。通常以腕后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部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这就是寸口诊法的的三部九候。

  02.脏腑在寸关尺上的分布,文献记载有许多不同的说法,现在临床上一般是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来划分寸口三部所分候的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包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

  把脉究竟有哪些脉象呢

  《内经·素问》对脉的记载共二十余种:即大、小、滑、涩、浮、沉、迟、数、紧、急、缓、弦、长、弱、细、虚、实、代、短等包括后代补充,大约为二十八种,想要全部掌握,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的。那么最重要的是哪几种呢?浮、沉、迟、数(shuo四声)即基本掌握位置和速度。

  各脉分别描述如下

  浮脉: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沉脉: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迟脉: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数脉: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把脉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时常见患者为考验医生水平,一言不发只让把脉以断医生水平。

  当代脉神许跃远把脉技术高超,能精准的把出患者体内是否有结石、肌瘤等,并可判断大小,然而其治疗水平却一般。

  在大家纷纷以把脉水平来判断医术水平的时代,殊不知,“望而知之谓之神”若能一望而知其病,何须再把脉以判断身体?

  《难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不可不察也。

  中医把脉的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中医在手腕上按一会就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其中的原理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医“把脉”的奥秘!

  在开始之前,我们要先搞清楚两个问题:把脉的正确姿势以及手指所按的位置代表的意义。

  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这样就能摸到脉了。

  为什么要把两只手呢?中医认为,左右手的“寸关尺”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代表“肺脾肾(命门)”,所以中医把脉要两只手都把。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分析脉象啦!中医将脉分为二、三十种,普通人没必要都了解,这里只介绍几种常见的脉象:浮沉、力度、粗细、快慢、停跳。

  一、浮沉

  浮沉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把手轻轻地放到脉上,只稍稍用力,就能摸到明显的脉动,这就叫浮。要是一直摸不着,不断加力,几乎已经按到骨头了,才能摸到明显的脉动,这就叫沉。

  如果不用力摸不着,稍加点力往里按,但又不至于按到底,这个就叫不沉不浮,也可以根据用力大小的情况称之为偏沉(用力较多)偏浮(用力较少),统称为中。

  另一种就是把脉的时候,只明显感到了寸部的脉动,而关、尺部远没那么明显,这也叫浮;如此类推,寸关不明显而尺明显,也叫沉;寸尺不明显而关明显,也叫中。

  为什么脉会有浮沉之别呢?

  一般来说,人体的保护机能与外邪作斗争,首先想从“表”解决问题,津液气血都集合到这里打仗来了,所以这里气血充足,脉就现浮象;

  当在这里不能解决问题,邪向里挺进,正气往里退,气血津液又集中到中部(半表半里)了,脉就现中象;

  邪气再胜再往里进,正气再战败往里退,全退到里面来了,在这里积蓄力量跟病邪作殊死决战,脉就现沉象。

  简而言之,正气(津血、气血)在哪集结,就会在脉的相应部位有所反映,守住这一条,观脉就不难了。

  二、力度

  找到脉之后,不是按住不动就可以了,医生们会搞一些“小动作”。慢慢加力向下按,然后再把力减少一点,把手指再提回原处,反复做上好几次。

  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要用指头感受脉对手指的抵抗力。按下去的时候,感觉脉很硬、很实、反弹力度很强,就证明这个脉有力量。

  要是手指按下去没遇到多少抵抗,“你爱按哪儿按哪儿,爱怎么按怎么按,我不反抗!”,甚至稍一加力,脉就没有了,那这个脉就是没力量,医生根据这个衡量脉的力度是偏弱还是偏强。

  那么有没有力又代表什么呢?

  有力,代表正气实,但如果邪气跟正气有一拼,中医通常就会说邪气实,正气还行,照着邪实去治就可以。没有力就代表正气虚,治疗上首先要补充、扶助正气,正气足了,自然能够与邪气交争!

  从治法上看,有力的脉,中医常用的是攻、泄之法,比如麻黄汤证,要求的是脉要紧,承气汤之类的,要求脉要实,这个紧啊、实啊,说的就是要有力,如果脉无力用了这些方剂,就会使病人虚脱,昏死过去!

  无力的脉中医通常要用补法,比如桂枝汤证的脉缓,四逆汤证的脉微弱,都是无力的脉,不能攻下,只能补养。至于要用多大的药量,攻之中要不要加补的成分、补之中要不要加攻的成分、加多少,就要从脉的有力没力的程度上去分析判断。

  三、粗细

  只知道脉的力度还不够,还有一个小动作,用指头从拇指一方向尾指一方、再由尾指一方向拇指一方这样水平来回地小心按摩或推摩几下,感知脉管的宽度,通俗的说就是看看脉有多粗大或者多细小。

  正气津血足了,要流动,要往外输送,不仅力量会大,要求输送管道(血管)的空间也得大,否则正气足了但空间不够,不能及时地往外送。

  所以仲景说“阳明脉大”,阳明是多血多气的,要输送它,脉管就得大。以此类推,“细”当然就是气血不充沛了。

  但这里有些特殊情况,临床上常有脉大而无力或脉小而有力的例子,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气血的偏盛偏衰问题了。

  气血是互为阴阳的两个东西,气主要管输送,把血灌输到全身,所以它属阳,主动、主扩张;

  血属阴主滋养,它有个很实在的形体(液体),看得见摸得着;脉的力量或粗细是气血共同的功劳,但血侧重于脉的力量,气侧重于脉管的粗细。

  它们都强,脉就粗而有力;都衰,就细而无力;气衰血强,脉就细而有力;气强血衰,脉就粗而无力。所以粗细还要有没有力气连着一起看才行!

  中医就是根据这个判断该用气分药还是该用血分(阴分)药。

  比如,现代人常说阴虚、要养阴,吃阿胶、喝首乌汁之类的滋阴养阴药,但如果你的脉细,吃这个就很可能会长痘痘;有的人喜欢吃补气药,人参、黄芪,但如果你的脉粗,吃了就会上火、失眠、烦躁。

  当然,这也只是一般的规律而已,中医用药还要考虑很多细节,这里不多讲。

  四、快慢

  脉跳多快算正常?

  《素问·平人气象论》里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就是说一个正常人,呼吸节奏是固定的,一呼一吸之间,脉应该跳四次。

  说得好像挺简单、挺实用,但实际上很难把握!人呼吸有快有慢,究竟以谁的为标准?西医在这方面的研究给了中医很大帮助。

  据西医的研究结果,一个正常的成年人,脉的跳动频率是在每分钟75次左右,老年人会相对慢些,年轻人会相对快些,婴儿更快。有了这个标准,快慢就好定了:没能达到标准次数的,就叫慢;超过标准次数的就属于快。

  判断快慢有什么意义呢?《难经》有云:“数则为热,迟则为寒”,就是说:快,表示机体的抗病自保系统处在比较积极、主动的状态;慢,表示抗病机能已经相当疲惫,进入了一种消极、被动甚至是想放弃的状态。

  中医根据脉搏的快慢选择治疗策略,快,就积极配合袪邪,给身体提供足够的粮草和弹药!慢,就先考虚扶正,不急于攻邪。它自己都不想战斗,硬把粮草弹药塞给它逼它上前线,到时候不是投敌就是做逃兵,先做思想工作,激起它的战斗情绪。

  五、停跳,很危险!

  停跳,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脉“开小差”了,分三种类型。

  1

  有规律的停跳

  比如,跳五下停了,停完再跳,又是跳五下就停了,很有规律。这种脉象必然会伴随这些症状:心悸明显;胸闷;手脚发麻;头晕眼花;眼睛发胀。

  不一定全有,但胸堵、心悸是必有的。这种脉象说明:“这个病人有心脑血管的问题,至少目前心或脑的供血情况有异常!”

  这是一个警告,如果不理会它,就可能出更大的毛病,轻者晕厥,重者中风、脑溢血,更严重就是猝死!

  这种脉象青壮年人比较常见,一般是疲劳过度、消耗太过,例如连续熬夜工作,超长时间玩电脑打游戏、打麻将,又或者是下利的病人利得太厉害了,吃发汗药吃过了吃错了,大汗不止,出现虚脱的表现。一般比较容易恢复。

  无规律的停跳

  上面是有规律的停跳,这回规律也乱了,节奏也没了!这次跳一下就停,下次跳三下才停,没有规律。

  这个脉一般老年人比较多见。它同样具备上条说的那些伴生的症状,而且更严重,有的还有呕吐,一般还有高血压的问题。

  这个脉就得赶紧治疗了,中风、脑溢血、猝死的风险相当高!

  3

  无规律+变速停跳

  前两种停跳在停的前后,脉跳动的速度是一样的,但这条连速度都变了,它原来如果是快的,停完再跳,可能就变慢了,而且还可能连力度都有变化,时而有力时而无力。

  这个脉一般出现在需要抢救的危重病人身上!见到这个脉,中风、脑溢血、猝死这些情况基本上已经发生了,如果抢救无效,就得下去跟阎王爷打麻将了!

  “浮沉、力量、粗细、快慢、停”是把脉最基本的要素,也是诊脉最最基本的功夫。

  这里讲的很粗浅,看懂并不难,但想要熟练掌握,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实践,所以对类似“三分钟学会把脉”的鬼话千万别当真。

  如果你出现了口腔溃疡、口干口臭、牙龈出血、长痘痘、眼睛红肿、嗓子疼、胸闷烦躁等等问题,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

  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用俩字概括:上火

  兵来将挡,见招拆招。既然上了火,那当然是想尽办法“灭火”。去火药、绿茶、苦瓜、菊花、莲子心……总有一个法子能搞定当下困扰你的症状。

  不过,有这么一类人,虽然常年上火不断,但同时又会表现出很多虚寒的症状,越是用性寒凉、味苦涩的清热泻下之物“灭火”,虚寒的表现越会加重......

  如果你被这样的怪现象纠缠许久,那么就该考虑考虑自己是不是变成了传说中上热下寒的体质。

  到底什么是上热下寒呢

  在中医的概念里,人体内的气血阴阳运行有如自然界天地的循环一样。心主火,位居人体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阳;肾主水,位居人体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

  正常情况下,心火借助胃气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温煦肾阳,人就不会因肾阳不足而畏寒、痛经、腹泻、腿脚冷等等;肾水借脾气的升发,向上升腾以济心火,人就不会因为心火亢盛出现红肿热痛、心情烦躁等问题。

  上面描述的这个状态,中医称之为水火既济。说白了,就是体内气血阴阳的循环正常,能让该暖和的地方暖和着,该凉快的地方凉快着。

  话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明白几分了,所谓的上热下寒,其实就是水火不济造成的结果。

  上热下寒的具体症状是什么?

  上热下寒的人一般会同时出现下述一个或多个症状:

  上热:口腔溃疡、舌疮、嗓子疼、牙疼、腮肿、流鼻血等反复发作。慢性中耳炎、目赤红肿、眼干眼涩、青春痘、甲状腺类问题。

  下寒:肚腹不温,经常拉肚子、腰膝酸冷,肤色暗沉,女性痛经,男性阴囊冰冷潮湿,手脚冰凉,特别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

  调理上热下寒的妙招在这里

  适当运动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上热下寒的体质,除了大家熟知的熬夜劳神、恣情纵欲、饮食生冷、露体受寒等因素之外,久坐久卧、缺少运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原因。

  运动不足,经脉的运行自然会逐渐下降,接着会导致阳气生发不畅、郁闭阻塞,该暖的地方又暖不到,上热下寒也就不足为奇。

  针对上热下寒体质,可重点练习摇头摆尾去心火和双手攀足固肾腰两式:

  推腹揉腹、金鸡独立、跪坐等方法也都不错,方法也很简单,不妨日常有空就做。

  泡脚降火

  若畏寒、四肢不温十分明显,泡脚便是再合适不过的法子。

  取艾叶(最好是艾绒)15克,桂枝10克,炙吴茱萸10克,加入适量清水煮沸20分钟,然后放凉到你能接受的温度,切记别兑凉水,直接泡,水温不够了就直接再续热水。

  一般来说,泡脚水最适宜的温度大概是40~44℃,水面超过脚踝大概2~3厘米最好,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微微出汗为宜。

  边泡脚边用双手搓后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后再搓搓脚底的涌泉穴,滋养肾水,既能补阳,又不至于让人上火。

  自制肉桂小米饭

  取肉桂6克,磨成细粉;小米150克,蒸至烂熟。食用时将肉桂粉均匀撒在小米饭上,拌匀,当作主食吃。

  肉桂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元,小米可以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两者配合,同气相求,不仅能让上窜的火归位,还能补脾肾、助阳气,两全其美。

  艾灸

  对于上热下寒体质的虚浮之火来说,需要用合理的方法把它引到应该去的地方,同时依靠外力驱散积聚在身体下部的寒邪,那么艾灸就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了。

  艾灸时,尽量少取肚脐以上的穴位,中脘除外(脾胃虚寒的人一定要灸中脘)。艾灸中脘、关元是不错的选择,神阙亦可(但是有些人常灸神阙会便秘,若有便秘可改灸关元)。

  以上三穴可每日选择1-2个,施灸20-30分钟左右,灸完后一定要再灸三阴交、涌泉(最后施灸,不可缺少),以达到引火归元的作用。

  具体的选穴和灸量,因人而异,一定要学会感受自己的灸后状态,时时调整,这个要靠自己了。比如有些上热下寒的人,灸中脘(中焦),关元(下焦)等中下焦穴位,虽然对缓解中下焦虚寒有作用,但如果瘀堵严重或是在心浮气躁时温灸,也可能会引起上焦(心肺)烦热加剧,感到不舒服。所以,一定要注意灸量,施灸时的心境和环境也很重要。

  若总是灸后上火,需要暂停施灸,咨询当地中医师进行专业的调理。

  无论身体疾病还是心理疾病,在人体的表现都是:某一部位能量通道(经络)阻滞。

  如果我们可以找到堵塞原因,再把经络调理畅通,身心疾病也就消失了。

  01

  为什么身体通道会出现阻塞?

  人的身体通道出现堵塞,很大一部分由于情绪,小部分是因为外力造成的。

  身体像是我们历史的记事本,藏着所有的记忆、创伤和故事,它通常以疾病的形式提醒我们。

  比如:肩颈板硬、酸痛,通常是愤怒积压而成的。

  左侧肩胛骨与背椎间板硬,易导致心脏问题,主要由伤心、委屈等情绪累积。

  右侧肩胛骨板硬主要由于抱怨、不满等情绪积压所致,易导致胃部炎症。

  后背部板硬的人通常具有讨好型人格,会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并且容易得糖尿病。

  腰椎板硬主要受恐惧的情绪影响,易导致肾虚、肾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脊椎僵硬的人要注意抑郁症的倾向,因为经常会独自生闷气。

  02

  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中医一直讲致病的几个大因素,无非是六淫七情。六淫是我们可以抵御的,风邪寒暑燥湿,通过我们的皮肤进入我们的身体。

  黄帝内经里有五脏与五志之说,每种脏器代表一种能量,代表一种情绪。

  比如:当一个人心中有委屈和害怕的时候,心里会听到一个“木”的声音,闻木声则惕然而惊,伤的就是胃经和肾经。

  胃经,是从我们的第二个脚趾,沿一定的路线,通过心包,到我们的脸上。

  当我们受到很大委屈,堵住我们的胃经的时候:我们的胃会受到影响;心脏也会受到影响。

  在中医中,心脏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神明。当心包受到伤害,被萎痹的时候,人就失去了理智,失去了认知。

  关于肾经,当我们受到惊吓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的脊椎从后脑处嗖的一下凉了下去,一直凉到我们的肛门和骶骨。

  中医说:恐使气下。当我们有恐惧的时候,感觉我们的气从后脑处,一直向下聚集到我们的肾经。

  这些情绪堵塞在经络和脏腑里,久而久之,就变成疾病。

  03

  容易焦虑的人,体型是怎样的?

  容易焦虑,就是思虑过度,就会伤脾,人的体型就会背齁着。背隆起,是因为在焦虑的时候,身体会挛缩。

  时常焦虑思虑的人,肺经和脾经会出现聚结,背部就会隆起。

  相由心生,当你的情绪是怎样的时候,身体体型就会变化,按照你的情绪去塑一个型出来。

  思伤脾,脾为土,土生金。思虑过度会生忧,忧伤肺,而肺主皮毛。所以长期思虑过度的人容易得皮肤病,有很多牛皮癣患者,就是思虑过度。

  中医里面,五毒为攻,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人是通过谷、果、畜、菜为养的,真正的健康是靠养的。

  中国古代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不是一部医书,更多的是一本养生学。其中说到:上医治未病,圣人治未乱。说的是在危机还没出现的时候,就先把它解决。

  每个人的身体都带着一个“神医”。绝大多数的病都是后天得的,是我们自己“买”来的。如果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养生,如何防止病的产生,我们就已经恢复健康了。

  如果我们把我们的五脏比作一个国家的话,肝就是一个将军,肝起到保护我们身体的作用,肝补血、藏血,身体依靠血液中的营养生存。

  脾主土,就像一个国家的皇后,母仪天下。起到蕴化的作用。

  心主火,属于一个国家的皇帝。

  容易被激惹、暴怒的人,其实他的内心是很弱小的。因为他的内心没有力量、没有容量,所以才会发怒。

  这样的人,深层的情绪就是恐,恐惧害怕的事情太多,就会想要牢牢抓住、控制外面很多东西。

  而真正厉害的人,内心是平缓、如如不动的。

  我们的肾,就是我们的根。肾在生活中代表财富,在生命中代表根本。

  归根究底,每个人只有懂得如何做人做事,身体才能健康,健康和我们的行为和心态是息息相关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45岁男子每天大便四五次,几次医院检查都正常,换个医院真相大白

45岁男子每天大便四五次,几次医院检查都正常,换个医院真相大白

凯裕说故事
2025-08-11 16:23:43
季米特洛夫传来消息,继大规模投降后,当地守军正与俄方谈判

季米特洛夫传来消息,继大规模投降后,当地守军正与俄方谈判

科普100克克
2025-11-13 12:51:35
全运会:王艺迪王曼昱大胜,世界冠军险胜晋级!

全运会:王艺迪王曼昱大胜,世界冠军险胜晋级!

凡人说体育
2025-11-13 00:45:53
南京没想到,苏州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广州,已成为全国焦点

南京没想到,苏州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广州,已成为全国焦点

小陆搞笑日常
2025-11-12 00:09:19
曼联争四大考就在12月!赛程翻倍成败在此一举,考验两大主力体能

曼联争四大考就在12月!赛程翻倍成败在此一举,考验两大主力体能

罗米的曼联博客
2025-11-13 12:16:37
毛主席不进故宫不回延安,这是为什么?周总理一语道破原因

毛主席不进故宫不回延安,这是为什么?周总理一语道破原因

品茗谈史论世事
2025-11-13 08:16:24
离谱!台媒集体声讨汪小菲:拖垮大S生前经济,应该由他抚养S家人!

离谱!台媒集体声讨汪小菲:拖垮大S生前经济,应该由他抚养S家人!

八星人
2025-11-13 11:38:03
图灵奖得主:中国顶尖大学新生比斯坦福新生优秀,但4年后却……

图灵奖得主:中国顶尖大学新生比斯坦福新生优秀,但4年后却……

尚曦读史
2025-11-11 07:27:05
曾医生被留任,只因技术精湛!小四白忙活一场,可能面临起诉

曾医生被留任,只因技术精湛!小四白忙活一场,可能面临起诉

魔都姐姐杂谈
2025-11-12 19:45:25
下一个王大雷!19岁门将中甲带2队冲超:又拿下全运会冠军!

下一个王大雷!19岁门将中甲带2队冲超:又拿下全运会冠军!

邱泽云
2025-11-13 13:21:10
21+3新高,谢泼德不只是射手 防守没拖后腿 火箭无需交易1号位

21+3新高,谢泼德不只是射手 防守没拖后腿 火箭无需交易1号位

替补席看球
2025-11-13 11:27:03
邵佳一刚接手国足,国家队教练组四朝元老就确定退出,引发热议

邵佳一刚接手国足,国家队教练组四朝元老就确定退出,引发热议

篮球国度
2025-11-12 15:04:52
53岁西班牙来后在北京出席晚宴,盘发高贵身姿优雅,穿旧衣仍闪耀

53岁西班牙来后在北京出席晚宴,盘发高贵身姿优雅,穿旧衣仍闪耀

阿腩讲娱乐
2025-11-13 11:08:29
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截至今年 10 月,问界车型累计销售 85 万台

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截至今年 10 月,问界车型累计销售 85 万台

IT之家
2025-11-12 16:13:15
上海校花,172cm身段45kg,貌美如花,倾国倾城,这也太迷人了

上海校花,172cm身段45kg,貌美如花,倾国倾城,这也太迷人了

陈意小可爱
2025-11-10 10:09:52
全运会乒乓球:4人率先晋级4强!陈梦4:2晋级,世界冠军蒯曼出局

全运会乒乓球:4人率先晋级4强!陈梦4:2晋级,世界冠军蒯曼出局

国乒二三事
2025-11-13 12:46:02
古二打脸警方通报,直接曝出新录音,捞人者的背景和名字均已公开

古二打脸警方通报,直接曝出新录音,捞人者的背景和名字均已公开

芊手若
2025-11-11 17:56:30
广东20岁瘫痪小伙称自己绑氢气球升入百米高空,降落时剪断绳子?当事人致歉……

广东20岁瘫痪小伙称自己绑氢气球升入百米高空,降落时剪断绳子?当事人致歉……

广东活动
2025-11-13 12:16:08
误击还是意外?谁在格鲁吉亚上空击落了土耳其 C-130 运输机?

误击还是意外?谁在格鲁吉亚上空击落了土耳其 C-130 运输机?

音乐时光的娱乐
2025-11-13 13:33:27
挥汗如雨!辽篮两大将积极训练 为新赛季做准备

挥汗如雨!辽篮两大将积极训练 为新赛季做准备

胖子喷球
2025-11-13 14:04:58
2025-11-13 14:52:49
智龙娱乐
智龙娱乐
娱乐新天地
55文章数 21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头条要闻

特朗普采访中肯定中国留学生重要性 遭MAGA炮轰"背叛"

头条要闻

特朗普采访中肯定中国留学生重要性 遭MAGA炮轰"背叛"

体育要闻

保罗,看看你对马刺干的好事!

娱乐要闻

一场演唱会,戳穿岳云鹏圈中地位

财经要闻

源峰25亿赌局!汉堡王中国"卖身"求生

科技要闻

深夜重磅!GPT-5.1发布,奥特曼大谈情商

汽车要闻

具备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欧拉5预售价10.98万起

态度原创

教育
游戏
时尚
家居
旅游

教育要闻

我找到了一条比赚钱更有成就感的捷径

《剑星》体模尹雪花入驻B站 将于杭州举办粉丝见面会

降温应该穿什么衣服?看看这些穿搭就有灵感,简洁自然又舒适

家居要闻

情感之所 生活教会设计

旅游要闻

贵州桐梓:初冬杏叶黄 满城尽染“金色”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