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其实存在多副面孔,你觉得自己眼中的自己,是否与他人眼中的你有差别?
大多数人无法直视原相机中的自己,由于离开了滤镜支撑,大部分普通人在原相机下连毛孔都暴露得很清晰,感觉自己极其丑陋,但照镜子时看到的样子却会比原相机里要好看30%。
最近有研究表明,你在别人眼中的样子,至少比镜子中丑30%,这是为何呢?
心理暗示
每个人对待自己都是以主观意识为主的,正因如此,我们经常会产生“双标”行为,即对待自己和他人做出的同样行为,会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人人都会有自恋倾向,首先我们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每个人都会看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发现自己跟外界的区别。
正如胡特所言:“自恋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
自恋最初源于个体能够胜任时产生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
也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并非不健康,而且整个社会也是允许适度自恋的。只有过度自恋才是不健康的。
所以自恋对个体而言,并不像刻板印象中的那样可耻。相反,正常人都会带有自恋倾向。有的人在自恋过程中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将自恋过度化,从而转变为他人所厌恶的自恋。
基于这种原因,我们自然会产生“我”比他人看见的更好看的想法。这种想法会赋予我们强烈的心理暗示,在照镜子时增强这种心理暗示,因此越看越好看。
我们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人,对于内心喜欢的人会产生光环效应,认为朋友及关系好的人都长得很好看,而对于那些讨厌的人,不管对方是否真的好看,也会冠以“丑陋”的刻板标签。
环境的影响
相貌一部分来自先天因素,一部分来自环境影响。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
有些人并不一定拥有很优秀的外在条件,但如果其拥有良好的姿态与气质,也会被认定为好看。
如果一个人的神态缺失了该有的状态,再怎么好看也显得差点意思。我们都会羡慕银幕前的明星,认为他们是高颜值的代表者,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望尘莫及。
但其实通过一系列包装,每个人都能成为明星。人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美,这些美很难被人发现,只能在不经意间流露。
对于美丑,每个人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时代的变化、个体的主观差异都会引发美的争议。正如唐朝以胖为美,而今日更以瘦为美。很多胖女孩会认定自己不符合时代审美,感到自卑。
有的女性为了追求流行的美,不惜虐待自己的身体,通过少进食或者其他极端方式,让自己的身材苗条纤细,达到所谓的“美丽”。
相机是有扩大效果的,很多在银幕上看起来身材苗条的明星,在现实生活中都瘦得过度。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自己,在不同环境之下我们也呈现着多副面孔,自我接纳尤其重要。
你需要与不同面的自己达成和解,不管是丑还是美,都是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为了迎合时代整体审美而改变自己,只有你才能定义自己。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ision research》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