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纵观世界历史,曾经出现过许多盛极一时的庞大帝国,如蒙古帝国、大汉帝国、古罗马帝国等。仔细观看你会发现,它们大多数都具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就是依靠强大的武力征服周边的小国,使得帝国的疆域得以大范围地扩张。
然而,其中有这样一个帝国,它不依靠武力,却能够称霸东欧地区长达一千多年,它就是拜占庭帝国。
称霸不靠武力,那它靠的是什么呢?
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
公元2世纪末,古罗马帝国内部内战凭仍,社会动荡。3世纪末,古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皇帝驾崩,古罗马帝国在东西向上一分为二。西罗马帝国占据东欧一带,新划分出去的东罗马帝国则定都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君士坦丁堡,后又被称作“拜占庭帝国”。
同为古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东、西罗马帝国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西罗马帝国一直陷在北方匈奴无止境的侵扰中,最终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下一分为三,也就是今天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国的雏形,这也被视为欧洲中世纪的开端。而拜占庭帝国却进入了安定、发展的繁荣阶段,并在公元9~11世纪进入了帝国的“黄金时代”。
极盛时的拜占庭帝国,拥有完善的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经济、宗教、科学、军事等领域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审度,也是可圈可点。查士丁尼一世时,帝国控制的领土面积高达356平方公里,拥有人口3400万。帝国内部不仅农业兴旺,商业贸易也很发达,经济实力长期称雄欧洲。
拜占庭帝国的行政架构与古罗马的基本一致,但是帝国的最高权力实际掌握在皇帝手中,比起古罗马帝国时期,王权更为集中和稳固。查士丁尼时期主持编纂的《查士丁尼法典》卷帙浩繁、体制完备,是拜占庭法律思想的集大成者。以索利都斯为核心的完善货币体系也成为欧洲和西亚的长期典范。
拜占庭人还将基督教奉为国教,为基督教今天在西方的广泛传播和发扬奠定了长久的基础。雄伟壮观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更是代表了拜占庭建筑的最高水准,先进的数学、天文、医学技术都是拜占庭帝国傲人的资本。
拜占庭帝国的“秘密武器”——世俗教育
同样是由古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为何拜占庭帝国能够在地中海和中东一带生根发芽,屹立不倒长达一千多年呢?这其中的奥秘,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它先进、完备的政治经济制度之外,拜占庭帝国还拥有一个强大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它领先世界的世俗教育水平。
拜占庭占据优越的文化地理位置,教育和文化体系在古罗马帝国的基础上充分传承和发扬,是古代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项辉煌成就。尽管拜占庭帝国终难逃覆灭厄运,但大多数史学家认为,广大的拜占庭学者是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推动者。
千年来,拜占庭人始终视自己为这两大文明的继承者,从国内的各项社会制度上,都可以看到古罗马帝国的影子。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领域就是文化教育。
《雅典学院》作品
雅典学院是自古希腊时代就存在的学府,一直以来以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闻名世界。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曾以雅典学院为题材作画,来记录拜占庭时期高等教育的面貌。正中并肩站立着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一人指天,一人指地,其余的包括毕达哥拉斯、托勒密在内的57位名人学者在旁悉心聆听他们的教诲。
雅典学院的精神是包容开放,忽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将全世界范围内所有代表着哲学、数学、天文等领域的最高智慧集聚一堂,是拜占庭帝国时期学者们交流思想的圣地。
君士坦丁堡大学是由拜占庭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创建的高级学府,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国子监,创建初衷是对抗以传播宗教为宗旨的雅典学院。君士坦丁堡大学每年都为帝国政府输送大量的官吏人才,政府也对大学给予高度支持。
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大学吸纳了当时国内外顶尖的学者专家,校长由市长兼任,老师则是元老院内部的学者。开设学科主要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法学和哲学等门类。君士坦丁堡大学在9~14世纪的欧洲享有极高的声誉。
今天,这所在当时堪称世界一流的大学早已销声匿迹,我们也只能通过零星的文献记载去想象它当时繁荣的样貌了。
初、中、高等教育共同发展,完善的教育体制造就了拜占庭灿烂的文化,为帝国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其实早在拜占庭帝国时期,拜占庭的世俗教育已经相当发达,基本具备了今天世界文化教育的模式和特点。
- 初等教育
拜占庭帝国时期的小学多为私立学校。老师们用古希腊语作为母语,定期授课,以收费的方式传授知识。和今天非常类似,6~12岁是孩子们开始上学的年龄,开设学科包括习字、文法、算术等。此时的帝国,接受良好教育成为家家户户对子女的期望,如果上不起学则会被视为一种不幸。
- 中等教育
中学生们开始学习正规的语法、修辞和逻辑学,为进一步的深造做铺垫。国家也会设置法定节假日,这几天学生们休假在家,他们可以参观斗兽场或者剧院进行消遣。
- 高等教育
拜占庭时期的大学教育的学科和基础教育类似,但大学教育会在某个细分的学科领域进行专精深造。医学院、法学院等高等学府每年为国家输送大量高等人才,成为拜占庭帝国发展的先驱栋梁。其中,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有着“皇家学院”之称的君士坦丁堡大学。
总体而言,古希腊哲学和古罗马法学是拜占庭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学科。世俗教育和教会文化则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拜占庭帝国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了西欧的古代文化。古希腊的基督教信仰和古罗马的政治法律观念是拜占庭帝国文化的两大支柱。当欧洲古代文化在西罗马遭受破坏和毁灭之时,拜占庭帝国的年轻人们正端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学习研究荷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野蛮与文明的对比一目了然,高下立判。
作为拜占庭帝国高等教育代表的君士坦丁堡大学,自公元425年建立之初就是当时欧洲重要的学术文化中心。当罗马帝国的一座座高校在炮火中沦为废墟,拜占庭帝国的大学校园却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当时的欧洲青年把拜占庭视作心目中最高的教育圣殿,而在当时君士坦丁堡大学就如同现在中国的北大清华一样,能够在这所学校学习深造是当时拜占庭每一位有志之才一生的梦想和荣耀。
拜占庭帝国还十分重视宗教教育,当时的教会开办了许多僧院学校,培养了大量神职人员,并组织神职人员对宗教典籍进行整理编纂。随后,僧院学校里逐渐建立起颇具规模的图书馆。当时的拜占庭每个城镇都有学者和学校,每个公共场所都有受过教育的人探讨科学问题,社会形成了一股很强的崇学的风气。
结语
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5世纪,拜占庭帝国独占欧洲鳌头长达一千多年。这一历史奇迹今天已无法复刻,但拜占庭称雄的秘密却能带给我们很深的启迪。
总体上讲,拜占庭的教育对于保存和传播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拜占庭先进的教育事业是其灿烂文化的保障,同时也对周边地区的落后民族起到文化启蒙的作用。在整个中世纪,拜占庭都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重要桥梁,其自身的文化教育水平也在西欧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竞争本质上是文化教育水平的比拼。所以我们应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这样才能走在新时代的前列。
参考书目:
《查士丁尼法典》
《世界通史》
《拜占庭帝国史》
《罗马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