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农民心里的撤村并居账本:这么“好”的政策为啥总有人不买账?

0
分享至

一、撤村并居是不是好政策:顺势而为还是逆势而行?

开门见山的说,撤村并居的政策是顺势而为的好政策,农地圈本身也是赞同的。

政策好不好,因事因地因人,结论也就不同,但就当前三农所处的阶段而言,撤村并居应该正当时。

之所以说是好政策,这里面有三个重要的大背景,一个是农村人口的快速进城带来的大量空心村的出现,非农忙时节,农村剩余人口主要是99(老人)38(妇女)61(儿童)为主,只有到农忙时节才会有外出务工的壮劳力阶段性的返村秋收。其次,土地是财富之母,农村青壮年人口的流失,导致农村土地尤其是宅基地这块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很低,很多荒废的宅基地无法再利用。第三,乡村振兴也要追求效率,有限的支农资金要分清主次,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可能所有村庄不加区分的“雨露均沾”。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哪些村庄需要撤并:对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

所以,撤村并居是中央准确的把握了国家发展的进程,面对农村新问题的主动而为。

二、三农政策好不好,农民说好才是真的好!

但是好政策最终要落地,还需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不能发布不合实际的空规划,不能无视农民是撤村并居的主体,执行上既不能保守也不能激进。

一句话,好政策可能因为执行走样而在农民眼里成为“折腾农民”。所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到底是政策本身不合时宜,还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用力过猛?到底是政策问题还是执行问题?

撤村并居对农民的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媒体上的正面宣传不在少数:提升农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但是三农政策好不好,作为三农主体的农民最有发言权。地方政府说好不算好,始终避不了老王卖瓜的嫌。执行企业说好也不算好,那是为了拓展企业的业务。

不护犊子的说,一些地方在具体执行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个别地区在实施新农村战略的过程中,强制拆除农民宅院,统一安排到新建小区,由于新建小区不能解决农民生活和种地的实际需要,不但没有让农民生活的更好,反倒是给农民造成了很多困难和不便。地方政府组织撤村建居的动力并非让农民住的更好,而在于通过集中上楼腾退建设用地指标卖钱,因此在个别地方出现了大干快上,强制农民上楼的极端情况。

中央对于这种情况早有察觉,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避免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等一系列要求。

2019年9月20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充分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不得以各种名义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流转宅基地和强迫农民“上楼”,不得违法收回农户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严格控制整村撤并,规范实施程序,加强监督管理。

你看,中央还是清醒的,在发布政策的同时,就给那些可能执行用力过猛的地方上了紧箍咒。

三、撤村并居的隐形成本:你们看不见但农民算的清!

撤村并居,对农民当然有益处,媒体上前期宣传的那些也是事实。但是还有些问题,农民私下表达不少,但媒体上较少提及。

这就是农村撤村并居的成本分摊问题,这也是各地政策执行成败的关键。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农地圈在这里把问题简单化,主要提两点。

一是农村撤村并居农民负担成本较重的问题。比如农民的老房子评估价按一平米500-800元,但置换后的新房按一平米2000元,装修之类的不提,光是补新旧房差价100平每户农民就需要补12万。而且在农民看来,新房还不如旧房,因为上楼了,院子没了,农机农机没地方放了,等等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很多人忽略的问题,就是农民上楼后,生活成本显性化了,原来很多隐性都是无成本的。比如做饭问题,华北地区都是用锅头烧庄稼杆做饭,只有冬天冷的时候才烧煤,做饭燃料这块几乎零成本。上楼后只能用天然气或燃气做饭,光这一项成本就要增加500元。原来农村吃水基本不花钱,上楼后要按表收水费。原来没有物业费,上楼后还要缴纳物业费。诸如此类,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年怎么也得增加个2000元以上的成本。再考虑冬季取暖要烧燃气,又要增加3000元。

所以,问题就出来了,生活环境好了吗?好了。但农民生活幸福感提升了吗?未必!

因为生活环境提升的成本,大头都让农民分摊了。上楼后农民收入没有增加,但花销大了,这能持久吗?

新旧房置换给农民提供贷款有用吗?解决不了问题,贷款得还啊,贷款置换的房子一卖不出去二出租不出去。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农村没有富裕之前让农民向城里的生活看齐,对农民不是好事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个班全在考公务员,谁的悲哀?

一个班全在考公务员,谁的悲哀?

非虚构故事
2024-06-03 22:05:22
克洛普离职后的首份合约 已官宣确定

克洛普离职后的首份合约 已官宣确定

林子说事
2024-06-05 09:20:32
石人峡两位遇难者身份确认,最后合影曝光,好友透露其人品

石人峡两位遇难者身份确认,最后合影曝光,好友透露其人品

奇趣阁
2024-06-05 10:42:58
“这里不是中国!不会有人惯你们!”中国大妈已经沦落成世界公害

“这里不是中国!不会有人惯你们!”中国大妈已经沦落成世界公害

三月柳
2024-06-01 15:24:12
台媒向大陆提和平统一条件:“一国三制”,要求解放军不许登岛!

台媒向大陆提和平统一条件:“一国三制”,要求解放军不许登岛!

小lu侃侃而谈
2024-06-03 20:34:28
操劳过度!基德:当教练后看了太多录像 以至于现在必须得戴眼镜

操劳过度!基德:当教练后看了太多录像 以至于现在必须得戴眼镜

直播吧
2024-06-05 12:44:19
谁给了一个保安检查民众思想的权力?

谁给了一个保安检查民众思想的权力?

麦杰逊
2024-05-31 11:30:02
坎爷29岁娇妻只穿一件连体衣现身意大利,当地人看得目不转睛

坎爷29岁娇妻只穿一件连体衣现身意大利,当地人看得目不转睛

译言
2024-06-03 15:41:59
狠人刘强东,杀入汽车领域

狠人刘强东,杀入汽车领域

投资家
2024-06-04 19:57:52
内娱的奸夫,正在爆红

内娱的奸夫,正在爆红

刘空青
2024-06-04 14:54:56
北京今年6.7万余人报名参加高考,考前这些要注意

北京今年6.7万余人报名参加高考,考前这些要注意

新京报
2024-06-05 16:06:17
泽连斯基的菲律宾之行:得与失

泽连斯基的菲律宾之行:得与失

新民周刊
2024-06-04 09:06:01
克拉拉的健身之旅:从坚持到转变,塑造更好的自己

克拉拉的健身之旅:从坚持到转变,塑造更好的自己

云端书馆
2024-06-04 07:14:43
突然崩了!一夜暴跌86%

突然崩了!一夜暴跌86%

中国基金报
2024-06-05 08:16:41
土耳其向中国表明立场,不允许中国利益在本土受损,实属罕见

土耳其向中国表明立场,不允许中国利益在本土受损,实属罕见

三分亮剑
2024-06-05 13:07:32
刘欢罕见带女儿走红毯,女儿瘦如纸片人,脸却和他一般宽

刘欢罕见带女儿走红毯,女儿瘦如纸片人,脸却和他一般宽

云泽点评汇
2024-06-05 08:20:16
五竹的现代装,笑起来根本认不出,史上唯一不想他摘掉眼罩的人

五竹的现代装,笑起来根本认不出,史上唯一不想他摘掉眼罩的人

小飞象解说游戏
2024-06-05 05:33:10
对接深中通道!广东这条投资超200亿的高速即将开通,可缓解堵车

对接深中通道!广东这条投资超200亿的高速即将开通,可缓解堵车

王姐懒人家常菜
2024-06-05 14:08:28
股市王炸一个接一个,比降印花税还要劲爆,A股周四或迎远古巨阳

股市王炸一个接一个,比降印花税还要劲爆,A股周四或迎远古巨阳

静守时光落日
2024-06-05 11:54:31
拜登向巜时代》杂志宣布:普京的军队被击溃,乌克兰不会沦陷!

拜登向巜时代》杂志宣布:普京的军队被击溃,乌克兰不会沦陷!

头条爆料007
2024-06-05 12:27:43
2024-06-05 17:04:49
农地圈儿
农地圈儿
盘活农村沉睡资产对接资本下乡
2827文章数 4538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上市公司被国网拉黑损失或达33亿 股民曾发出灵魂拷问

头条要闻

上市公司被国网拉黑损失或达33亿 股民曾发出灵魂拷问

体育要闻

赴美试训的崔永熙,表现究竟怎么样?

娱乐要闻

《青春有你》胡文煊被曝孕期出轨

财经要闻

员工证实周大福关闭深圳工厂

科技要闻

马斯克把特斯拉5亿美元AI芯片提前调拨给X

汽车要闻

又一个水桶车 试驾新“卷王”极狐阿尔法S5

态度原创

本地
房产
时尚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我和我的家乡|踏浪营口,心动不止一夏!

房产要闻

新房交易再冲高!三个月1.7万套、157万㎡,海口楼市又行了!

眼“屎”妆很上镜,咱悟了!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乌方:俄乌冲突升级 所有“红线”不复存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