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这个人物,在汉末三国时期历史中介于有名和没有名气之间,不过他的对手都很有名气,比如孙坚、孙策、孙权这父子三个。孙坚打黄祖的时候,江东集团还没有出现,孙坚也只是作为袁术的打手;而孙策、孙权这哥俩四次进攻黄祖,耗费八年的时间,最终消灭了黄祖。这次战役被称为"江夏之战",或者"沔口之战"。这次战役本来还是挺精彩的,也是为黄祖和孙氏之间的仇恨画上了句话,不过好巧不巧遇到了"赤壁之战",就显得有些逊色并且容易被忽略了。
"江夏之战"的历史背景:黄祖与孙氏长期的仇恨与孙权西进的扩张策略
"江夏之战"的历史背景,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黄祖和孙策、孙权的长期存在的仇恨,另外是江东集团在孙权初期的扩张策略。其实第一点也没有太多好说的,小编结合历史走向简单地介绍一下。
在东汉末年的初平年间,董卓集团控制朝政时期,各路义军兴起讨伐董卓,包括长沙太守孙坚。不过孙坚并不是独立的一支,而是依附于盘踞在南阳郡的袁术手下。后来董卓没打赢,关东联军自己倒闹出分裂来了。
其中袁术、陶谦、公孙瓒算是一伙;袁绍、曹操、刘表算一伙,两个对立的军师联盟产生。袁术令孙坚进攻刘表,刘表的部将黄祖出战,虽然硬实力打不过孙坚,逃到岘山中。但是孙坚进入岘山追击的时候,中了黄祖军队的埋伏,连弓箭带石头,死得老惨了。
孙策、孙权与黄祖之间的仇恨不言而喻,不过频繁进攻黄祖的情况不单单是为了报仇,有的时候个人情感也是要为利益服务的。比如刘表也算是杀死孙坚的凶手,在刘表去世后孙权还派鲁肃吊唁;张绣杀死曹操的儿子曹昂,等到张绣投降的时候,曹操仍然欣然接纳。促使孙策、孙权进攻黄祖的原因还在于他们对攻取荆州的需要。
尤其是孙权。孙策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十二月进攻过一次黄祖,不过孙策的扩张策略还包括北方,于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准备北上,却被刺客所杀;孙权上位后改变了策略,与曹操握手言和,全力向西进攻江夏,然后再攻取江陵、襄阳等重镇,同时入侵到益州。这是孙权从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0年到208年)的主要规划。
这段时间里孙权只有两个敌人,一个是遍布江东的山越势力,一个是荆州牧刘表。黄祖横亘于江夏郡,就是江东集团的最直接目标。从建安八年到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3年到208年),孙权三次进攻黄祖,最后一次就是"江夏之战"。除此之外,黄祖与江东集团的小规模的摩擦也时有发生。这是"江夏之战"的大概的历史背景。
"江夏之战"的过程:甘宁献策,江东名将轮流登场
一、甘宁的"天下二分之计"
"江夏之战"的最开端,是甘宁向孙权献策,也是比较有名的所谓"天下二分之计"之一。甘宁的经历很有意思,他是先反叛刘璋逃到荆州;又从刘表那里跑到黄祖那里;最后因为不受重用投奔孙权。甘宁比较了解黄祖那里的情况,说黄祖年老昏聩、军粮不足、军械不修、小人横行、军纪散乱,建议孙权赶快拿下江夏,进而向西进入楚关,窥视西川,与北方政权划江而治。
二、凌统的第一滴血
本来黄祖就是孙权的目标,甘宁这么一说,孙权当然欣然同意,马上开始新一次的西征。孙权以中护军周瑜为前部大督;以偏将军董袭、破贼都尉凌统为前锋;平北都尉吕蒙也参与这次战役。
凌统率领几十个亲信士兵乘坐一艘战船,离开孙权大军几十里,接近并杀死黄祖的部将张硕,俘获黄祖战船及士兵。然后孙权大军开始向沔口(即夏口)汇集。
三、董袭的"断蒙刀"
此时黄祖选择用一种特殊防御工事来防御江东大军。具体就是用两艘蒙冲战船横在沔口,各自用绳索拴上石头作为锚,增强蒙冲的稳定性。在蒙冲上有上千的士兵(不知道是总共一千还是各有一千),用强弩进行交叉射击,构筑一道严密的火力网。给孙权带来一定的困扰。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闪亮登场,就是名列"江表十二虎臣"的董袭。董袭与凌统各自率领一百死士,每人准备两套铠甲,乘坐坚固的大船突击黄祖的两艘蒙冲。董袭亲自用刀砍断两条连接石头的绳索,蒙冲失去稳定性,开始随波逐流,无法再抵抗。孙权大军终于得以突破沔口,吕蒙率领前锋部队亲自杀死黄祖水军都督陈就,凌统、董袭等人开始进攻沙羡。黄祖弃城逃走,被孙权的骑士冯则斩杀。
"江夏之战"中董袭的表现最为突出,连他斩断绳索的刀都变得有名气起来。《古今刀剑录》中记载董袭的刀为"断蒙刀",原因就是"江夏之战"的表现。不过《古今刀剑录》的说法是董袭在蒙冲河"断冲头为二流",多有不实之语。
余论
从孙策到孙权,江东集团四次讨伐黄祖,终于在"江夏之战"中报了大仇。不过值得疑惑的地方。因为孙权在彻底消灭黄祖之后,似乎并没有顺势控制江夏郡或者夏口,刘表的儿子刘琦反而接替黄祖成为江夏太守,继续对抗江东集团的任务。不久后刘表去世,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向江陵撤退的途中受到曹纯的追击,转而向夏口投奔刘琦。此时刘琦已经有一万规模的军队。
孙权为什么不顺势控制江夏,然后进攻刘表,完成"天下二分之计"的计划呢?这个史料中没有原因,小编认为有可能在"江夏之战"中,孙权一方同样伤亡惨重,只不过《吴书》为江东集团隐讳,造成连战连捷的感观。所以孙权不敢停留在江夏,只是迁徙一些人口而已;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丹阳郡的山越势力强盛,打乱了孙权的计划。贺齐讨伐黟、歙等县的山越,就是发生于建安十三年,距离"江夏之战"不久。
"江夏之战"的同年,爆发了另外一场重要战役——"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三方碰撞,瓜分了荆州,在东汉末年的乱象中打开新的格局。"江夏之战"的光辉或多或少受到"赤壁之战"的掩盖,加上本身确实影响力较低,所以就变得声名不显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注》、《资治通鉴注》、《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今刀剑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