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位高度尊重人文精神的电影人,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值得一看,有着属于他独特的隐忍、情感力量和对人物细致的观察。
他的经典之作“蓝白红三部曲”,由《蓝白红三部曲之蓝》、《蓝白红三部曲之白》及《蓝白红三部曲之红》三部组成,被誉为电影史上最佳的三部曲之一。
先后于1993年威尼斯电影节、1994年柏林电影节和1994年戛纳电影节入围主竞赛单元和全球首映,并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和最佳导演奖银熊奖两项大奖。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电影风格以现实主义为基础,但仍保留了丰富的人物情感变化,并有更深层次的主题表达。
蓝、白、红三种颜色代表什么?
对于“蓝白红三部曲”这三部电影,首先注意到的应该就是片名,实际上这三种颜色也一直出现在其中,在影片的每一个画面中,导演都在贯彻这三种颜色的主题。
那么,这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什么呢?
从最直观的感受来看,这三种颜色给人带来的是忧郁、平静和热烈。恰好,这也是1993年的另一位电影大师德里克.贾曼在他罹患艾滋病双目失明的晚年,同样完成了他的同名遗作《蓝》。
这是一部没有情节的无图电影,整个屏幕都是蓝色的,辅以贾曼平静的自白。此时,蓝色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生命即将走向终结的悲伤、忧郁和平静。
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中所要表达的东西,至少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色彩所代表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至于这三种颜色的选择,导演曾开玩笑的说过,因为法国是主要投资方,所以他选择了法国国旗的蓝、白、红三种颜色,如果由德国投资,可能会变成黑、红、黄了。
法国国旗的蓝、白、红三色象征自由、平等和博爱,在众多的解读中,这样的说法也是最广为流传的,事实上,这三个主题也在影片中有所涉及。
在《蓝白红三部曲之蓝》中,朱莉因失去亲人而悲痛万分,在试图忘记一切不成功后,死去丈夫情人的出现让她释然了,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她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完成丈夫未完成的乐章,和丈夫的前同事在一起。
对她来说,灵魂从悲伤的禁锢中到迎接新生活,无疑是重新获得了自由。
在《蓝白红三部曲之白》中,卡罗尔被他的妻子多明尼羞辱,并夺走了他在法国的一切,让他无法容身。回到波兰后,他东山再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自己的方式报复了多明尼。
在这段感情中他们互相伤害,似乎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平等。
在《蓝白红三部曲之红》中,既善良又有魅力的瓦伦丁,她救助多路边受伤的小狗,帮助过佝偻的老妇,面对退休法官不道德的窃听行为,一开始也充满了愤怒,单纯的瓦伦丁无疑是博爱的。
这样看“蓝白红三部曲”中法国国旗的主题无可厚非,但这三部电影除了这些主题之外,都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
“蓝白红三部曲”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
事实上,“蓝白红三部曲”真正想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故事,大多从人们的亲密时刻和日常生活开始,挖掘了许多跨越古今的主题。
“蓝白红三部曲”拍摄于1992年9月至1993年5月,当时,欧洲正处于一体化的阶段。1992年2月,欧洲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将前欧洲经济共同体重新命名为欧洲共同体。
该条例于1993年11月生效,届时三个主要的欧洲共同体被一并收纳,正如,我们所熟知的“欧盟”也是在那时建立的。
“蓝白红三部曲”的拍摄时间正好是条例签署至生效期间,如果把每个欧洲国家被视为不同的个体,那么,欧盟的建立就是这些个体产生联系的过程。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的拍摄地是巴黎,欧洲种族融合和冲突最普遍的城市。《蓝白红三部曲之白》大量的场景发生在波兰华沙,也是导演的家乡,经济落后所造成的破坏和疏离感也最为强烈。
而《蓝白红三部曲之红》则是发生在瑞士的日内瓦,这里建立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许多国际组织,是融合和联系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带着这个主题再次回到电影中,在《蓝白红三部曲之蓝》中朱莉失去了所爱的人,想要切断与身边所有人的联系,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
她对身边的人都表现出厌恶的态度,包括她的母亲,直到她发现自己曾经崇尚的爱情只是一个骗局,她慢慢地找到了自己,拥抱了新的生活,主动地与他人建立关系。
在《蓝白红三部曲之白》中,主人公卡罗尔从电影一开始就被完全孤立了,他孤身一人,身无分文,露宿街头,直到同为波兰人的米科拉伊出现,一声事关生死的枪响,也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波兰人米科拉伊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卡罗尔似乎也获得了重生,他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即使他用了一种极端的报复方式,心里依然还是想和前妻重新建立联系。
最后,他成功了,虽然被铁窗隔开,但他们之间的联系却前所未有地紧密。
在《蓝白红三部曲之红》中,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则成为了电影的主题,从一开始,这部电影就是一组极富灵性的镜头,从电话线到海底电缆,虚无的电波连接被可视化、影像化。
已退休法官也用这种极端的窃听形式,在家里汇集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他的情史也与年轻的法官跨越时空形成了惊人的巧合。
在影片的结尾,在那场奇迹般的渡轮灾难中,六名“蓝白红”主角一起获救,这种宿命感达到了顶峰,命运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他们一起上了那艘即将沉没的渡轮。
总的来说,如果说欧盟成立的背景是宏观层面上国家之间的联系,那么,“蓝白红三部曲”电影中的主人公,代表的是微观层面上的个体,即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基耶斯洛夫斯基审视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生命的微妙情感,悲伤或喜悦,屈辱或尊严,他们的命运遭遇在这里交汇和融合,就像他在作品《十诫》中,将所有主人公都安置在同一栋住宅建筑中一样。
如何通过影像艺术完成表达?
在“蓝白红三部曲”中,主要有三种影像表达方式:
一、局部的特写
在影片中,如何表达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
普通的导演会用呐喊和语言来表达,好的导演会用人物的表情来延伸人物的心理状态,而大师级的导演喜欢用物体来诠释情感。
在《蓝白红三部曲之蓝》的影片开头,朱莉在经历车祸后还没有出现在镜头中,一根羽毛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位置,伴随着朱莉的呼吸摇晃,很好地展现了朱莉的脆弱心理。
朱莉坐在咖啡馆里喝咖啡,她手里拿着一块方糖,把一半浸在咖啡里,黑棕色的咖啡慢慢被吸收了,直到完全浸在咖啡里,才被扔进去。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日常行动被放大了,目的是表现朱莉封闭自我的心理状态。
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一贯的电影风格,在《十诫》的第二诫中,女主角的丈夫病重,生命垂危,他用一组镜头拍摄天花板上的水滴落在床架上的铁块上,隐喻着人的生命一点一滴地流逝。
类似的拍摄技巧也出现在《蓝白红三部曲之红》的咖啡杯中,同样水位的咖啡暗示着瓦伦丁和退休法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最后告别的时候,隔着车窗玻璃也表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即使有一点模糊,也总会有差距。
二、音乐的作用
电影中通常使用两种类型的音乐,一种是有源音乐,有源音乐是指电影屏幕中音乐回放的来源。此时,我们听到的和主人公听到的是同步的。
还有一种无源音乐,顾名思义,此时的音乐没有来源,是被添加到画面之中的,主角听不到音乐,只有观众能听到。
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做了横跨两者之间的尝试,在情节外的音效和情节内的音效之间跳跃,并取得了完美的效果。
在电影《蓝白红三部曲之蓝》中,朱莉死去的丈夫未完成的乐章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音乐,按理说这种音乐是无源的,应该是为了强化情感,出现在主人公的心里。
但是,随着音乐的响起,朱莉仿佛听到了一样,她看着镜头,脸上带着惊恐的表情,蓝色的微光突然出现在画面中,再次突出了她的心理状态。
当她决定放弃乐章的时候,纸张被垃圾车的机械齿压碎了,然后,音乐也变得扭曲和错位,主观声音的极端运用让观众更全面的感受到了朱莉的经历。
她丈夫交响乐的前几个音符成为朱莉心中挥之不去的声音,而基耶斯洛夫斯基笔下的配乐也成为了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再是简单的有源和无源的区别,而是像鬼魅一样,在两者之间徘徊,对塑造人物的情感起着关键作用。
三、线索的构建
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中,线索的构建是非常抽象的。
例如《蓝白红三部曲之红》中狗狗逃跑的场景,镜头在教堂门口停留了很长时间,导演似乎在提醒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倒回去看影片,就会发现在上完舞蹈课之后,瓦伦丁喝水的镜头背景中就是这个教堂,同样用了停留镜头来做强调。
影片中瓦伦丁拍摄的巨幅广告,最后选用了侧脸的照片,原因是表情更加悲伤,与影片结尾她被救后的定格形成巧妙的呼应。
基耶斯洛夫斯基构建的线索更是写意的,具有强烈的致命巧合感,它对电影的情节没有任何促进作用,它的作用更像是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回味时反复出现的时刻。
无论是一根微微颤动的羽毛,还是突然响起的乐章,亦或是定格中的侧脸,对观众来说,这些可能远不如任何一部类型片好看,但却更可能长时间停留在观众心中,这才是高品质艺术电影的魅力所在。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几乎是最接近观众的,它有画面和声音,可以给人最直观的感官刺激。
“蓝白红三部曲”系列电影受众基础广,故事线索清晰,表达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用影像表达情感的方式在电影史上堪称顶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