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谈(左三)陈学森(右四)两兄弟与广州湾名流在一起,图为历史档案,感谢图片修复者。
讲起广州湾最厉害的风云人物,如果说陈学谈排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他出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祖籍为湛江市霞山区北月村,家庭出身小康。
陈学谈的发迹,要从清末民初说起。当时,广州湾被法国政府强行租借,辟为自由港,占据之初,当地治安混乱,法人深知陈学谈在地方的名望,为有利于法当局的统治,聘任他为广州湾公局总局长。
陈学谈抱定国家立场,遇事以保持领土主权为原则。民间若发生纠纷,他晓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排解,使之缓和。若有人借外国人欺凌同胞,甚至故意织成冤狱者,陈学谈都会尽力为之平反。
由于老百姓对法国人及他们的法律很陌生,一旦和老外有嫌隙,只要经陈学谈出面,在法统治者面前,往往一言即冰释矛盾,避免了官司和麻烦,皆大欢喜。
30年代,陈学谈与陈学森、简绍初、澳门高可宁合伙在广州湾赤坎第一马路(今和平路)成立鸦片公司 “三有公司”,利用广州湾法当局政策(买卖鸦片合法),组船队到印度、云南等地区贩运鸦片。
“三有公司”旧址在赤坎和平路
船板上装满赈灾大米,底舱全是鸦片原材料,生产鸦片膏出口国外,销售内地,从中营利。据史料记载,陈学谈贩鸦片是真,将大米发给民众也是真,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他亦正亦邪的行事风格。
发财后,陈学谈先后建起闻名东南亚的南华大酒店、南天大酒店等建筑,时为广州湾最豪华气派的酒楼。在其任职期间,凡民间发生灾疫,他都会捐资赈济。
现在的南华大酒店
法国当局统治广州湾时期,用高压与愚民政策,歧视中国文化,陈学谈以保持汉文化、发展汉文化教育为己任,避免法国人在文化上奴役广州湾人民。
陈学谈特别看重教育事业。首先倡办起益智中学,继而独资创建高等机械专科学校及中正学校,并资助培才中学、四维中学、觉民中学,以及各区乡小学达70多所。所有机制与教材为国家培育人才,维护了中国文化,贡献良多。
至今,湛江一中的校园内,还立着一块大石碑,记载着陈学谈、陈学森兄弟发动富豪乡绅兴办培才中学(湛江一中前身)的历史。培才中学的第一任校长便是陈学森的女儿陈玉燕。改革开放后,陈氏家族怀着对故土浓浓的乡情,还多次向湛江一中捐资助学。
陈学谈、陈学森两兄弟的名字被镌刻在湛江一中校内的校史石碑上
陈学谈一直热心公益事业,除了教育,他还解囊周济家乡父老贫困,带头捐资赈灾济民,拨款资助家乡建造海堤,兴修水利,围海造田,发展农业生产等。
后抗战爆发,陈学谈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用自己“广州湾一哥”的社会地位,发出支援前线之紧急号召,广州湾市民踊跃捐款、献飞机、大炮,当时法国广州湾当局对此感到不满,但因陈学谈的影响力,也无可奈何。
法当局在广州湾使用西纸和安南币。当时国民政府为安全金融统一货币制,全国一致遵循。但广州湾为外国人统治,市场一向用银元为本位,大量银元流向法国。为协助国币在法租界流通及对灾民的照顾,陈学谈便在他的湖光南园别墅(位于现海军军区内)内制作假银元充斥市场,又是一亦正亦邪的行为!
陈学谈在湖光平岭农场(据说种植的作物是鸦片)的旧屋,后改为湛江经济作物良种场
同时,陈学谈为拥护国策,发动广州湾商会订立法案,以国民政府的中央法币为交易单位,此一举动不仅巩固了抗战财力,也对安定后方人民生活关系甚大。
当日寇战火蔓燃全国,各地相继沦陷,从各省逃难的灾民潮涌入广州湾,难民人数不下百万。陈学谈悉力救助,到越南购运大米,以赈济战争灾民,并搭建简易房屋供难民安居,耗资巨大。
民国三十一年春(1942)日寇进占广州湾,陈学谈获讯,决定举家远避。正当危急关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令,委派陈学谈留守广州湾,并掌握时机,策划应变。
当时形势下陈学谈临危受命,以国家为重,不计艰险,潜伏下来为当时的政府效劳。他随时搜集日军情报,见机行事。敌军因深知陈学谈在广州湾的地位和声望,一直强烈地希望利用陈学谈为其服务。
陈学谈为保护敌后工作人员及协助抢运抗战军用的物资秘密过境,运用才智,虚与日军周旋,更有利于搜集和提供军事情报,保障西南各地物资的运输。
陈学谈农场旧居屋顶上的枪眼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日寇占领广州湾后,准备将伪政权的“中储券”(汪伪政府在沦陷区发的货币,后暴跌,致使千家万户破产)在广州湾方面通用,致市面一度恐慌。
于是陈学谈便与伪政权交涉,巧妙比喻广州湾人民,尤如亲生父母之弃儿,得养父照顾任其生活自由,以此骗取伪政权信任,并指出若改变原有的流通货币将会引发严重后果,避免了“中储券”发行对百姓造成的灾难。
抗战胜利后,当别的地区人民陷入“中储券”的灾难时,广州湾地区的商人和民众却幸免于难,陈学谈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意思的是,当广州湾国军搜查准备当汉奸捉拿他时,陈学谈不慌不忙,出示了国民党党员证,明确注明其是军统局通信员,才幸免于难。原来,他一直上演着“无间道”剧情,不过也有人说他是老奸巨滑,各方面都留了后路。
陈学谈弟弟陈学森的“森园”,至今在赤坎繁华路段
当陈学谈被解职之日,广州湾市民扶老携幼,夹道欢送。可见在日伪时期,陈学谈做了大量工作,保护了广州湾百姓一方平安,也对抗日物资通过广州湾秘密运送到后方,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抗日胜利劳苦功高,当时的国民政府对此特来电嘉奖。
抗战胜利后,陈学谈协助驻军接收广州湾回归,接受日军投降,也慷慨资助各地难民返乡。由于其忙碌辛劳,心力交瘁,导致过度疲劳,便迁至香港生活,暂为养息。
但新成立的民国湛江市政府与市民深感其贤德与爱国护乡之精神(实际上可能是当局搞不定湛江),特委派代表多人前往香港欢迎其返回湛江为社会效劳,并一致推选其为国民大会代表。陈学谈感到责任所在,便毅然南返,市民数万人夹道欢迎。
由于局势多变,陈学谈为避风险,最终于1948年离开广州湾,举家在香港定居。因旧病复发,入玛丽医院医治无效,于1966年寿终正寝,终年87岁。
广州湾风云人物陈学谈,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人生路,作为一名亦正亦邪的传奇式人物,划上了历史的句号。关于陈学谈,有人说他是汉奸、毒贩,有人说他是爱国商人,有人说他圆滑投机,有人说他智慧过人,你是怎样看待这位叱咤旧湛江的风云人物呢?欢迎留言讨论。
陈学谈近照,图为历史档案
想了解湛江更多民俗历史的,请关注“湛江纵横哥”!(本文未注明出处的图片,均于纵横哥团队拍摄)
本文作者大海哥简介:中国民俗协会会员、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湛江纵横哥团队成员
编审配图:侃侃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