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战争年代,军事角逐非常激烈。各方为了赢得战争,高度重视高科技军事产品的应用。战争的需求刺激了高科技军事武器的发明与革新。
那么,曹操在战争中使用过哪些高科技军事武器呢?据《三国志·袁绍传》,官渡之战时,袁绍军建造箭楼,堆起土山,从上向下箭射曹营,曹军只能顶着盾牌走路。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曹操下令建造发石车,击毁了袁绍军的全部箭楼。这种发石车被袁绍军称为霹雳车。由此可见,曹军的发石车攻击性很强,而且,擅长袭击高处物体,起到了扭转战局的作用。可是,有一个人却对此车的性能严重不满。此人就是曹魏时期的大发明家马钧。
《裴松之注三国志》记载:“马钧又患发石车,敌人之于楼边悬湿牛皮,中之则堕,石不能连属而至。”由此可见,曹操使用的发石车每次只能投一块石头,而且,石头可以被敌楼边悬挂的湿牛皮拦截。那么,马钧是如何改进的呢?据《裴松之注三国志》,马钧发明了一种机轮,并配有数十块大石头。这种发石车可以连续快速地发射石头,袭击敌城,而且,新式发石车可以连续把数十块石头打出数百步远。由此可见,经过马钧的改进,发石车的杀伤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除了发石车,三国时期还有一种高科技军品——火箭。当然,这种火箭不同于现代火箭。据《魏略》,诸葛亮北伐时,率数万大军围攻陈仓。镇守陈仓的曹操守将郝昭手下只有一千多人。
当蜀军架云梯攻城时,魏军用火箭射击,结果云梯燃烧,云梯上的人都被烧死了。由于郝昭守卫有方,数万蜀军不分昼夜地攻打了二十多天,硬是没有攻下陈仓,诸葛亮被迫撤军。由此可见,军事战争斗的不仅仅是谋略、兵力、后勤等因素,先进军事产品也是可以帮助军事将领以少胜多的。
接下来的两个高科技军事产品就都与诸葛亮有关了。《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这里讲了诸葛亮的两项发明:一个是诸葛连弩,另一个是木牛流马。
诸葛连弩有何特点呢?《魏氏春秋》记载:“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可见其杀伤力极大。不过,对于诸葛连弩的性能,马钧又提出了意见。据《裴松之注三国志》,马钧这样评价诸葛连弩:“巧则巧矣,未尽善也。”并称,自己可以制造出一弩发射五十矢的更先进的连弩,马钧的发明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不过,《裴松之注三国志》并没有说马钧造出了诸葛连弩的威力加强版。只说耒做的事,还不能算是一大发明。
那么,木牛流马又是用来做什么呢?《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建兴九年,诸葛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延张郃交战,射杀郃。建兴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结合这段史料,我们可以得知,诸葛亮北伐首先要进攻曹魏控制的潼关以西地区。从蜀地进攻关西,需要翻山越岭,粮食运输难度大。为了缓解军粮运输难的问题,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