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1月7日,年仅17岁的她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26天以后,她就将孩子送给别人抚养。这一别,就是26年。
1931年11月,20岁的她第二个孩子呱呱坠地。尽管早在临产之前,她的母亲就已在回信中写道千万别把这个孩子送人,还寄来了40块现大洋让她把孩子送回家由自己来带,可两个多月后,她还是由着别人把孩子拿去送人换成了工作经费。
送去的那家人恰是中医之家,当时又正逢天花、麻疹流行季节,家中来了许多求医的麻疹、天花病孩。两个多月就断奶的孩子,又刚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不到半个月便染上了麻疹,接着又染上了天花。尽管那家人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挽救这一条幼小的生命。
1933年2月左右,22岁的她生下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按她的说法,自己当时的处境并不好,加上身体状态极差,第三个孩子因而也像前两个孩子那样被送给了别人。
在孩子半岁时,她隐瞒自己的身份去见了他一面。这一见,她才发现孩子已经半岁,看上去却不过三个月大小,瘦得皮包骨头,两手像小鸡爪,一脸细皱纹,活像一只干瘦丑陋的小猴子。他身上的衣着更是寒酸破烂,肮脏不堪,头上的小帽子还是出生13天时戴的那顶。
更糟糕的是,孩子在4岁那年因营养不良患上了淋巴腺结核,全身淋巴溃烂,长年脓血淋漓,又臭又脏,惹得养母讨厌,受尽歧视。因养母是基督教徒,在他十四五岁时,当地的教会医院免费为他做了手术,去掉两根肋骨,切除了一根肾脏,清除了髋骨上的烂肉。命是保住了,但腿却跛了。
也正因此,在17年后她再次见到他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这个身上穿着一件六七岁儿童穿的美国救济破布衫,个头不及10岁小孩高,腿还跛着的小伙子就是自己的三儿子。
1941年4月,她的第四个孩子降生。这一次,她没有再将孩子送人。可在孩子4岁左右,她又一次将孩子托付给了别人,抱着赴死的决心扑到了自己的事业上。所幸的是,她活了下来,这孩子也就成了她四个孩子中唯一一个得以在她身边长大的幸运儿。
这个“不称职”的母亲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可以直呼毛主席“老毛”,在1960年代初还可以经常出入中南海毛主席家的老红军曾志。
曾志与毛泽东合影
曾志生于1911年,原名曾昭学。1926年,她考入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报名时改名“曾志”——“我就是要为我们女性争志气!”同年10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将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党和党的事业。
哪一位母亲不需要经历怀胎十月以及生产的痛苦就能生下自己的孩子?如此的骨肉亲情岂能轻易割舍?
可“大家”与“小家”,孰轻孰重?
大多数人无须在这二者之间做出选择,也就自然无法想象它带给一位母亲的痛苦能有多深。几十年前的曾志这样痛过了,甚至一次,又一次。2020开年的这场新冠疫情,不知又有多少奋斗在战疫一线的母亲们经历了这样的痛苦呢?
母亲节又至,鲸歌在此谨向所有舍“小家”为“大家”的“不称职”的母亲们致敬。是你们的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的现世美好。母亲节快乐!您们辛苦了!
一位母亲的革命回忆录
她,十五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十六岁结婚,十七岁生下大儿子忍痛送人,二十岁生下第二个儿子被换工作经费,长期在闽东苏区战斗,多次死里逃生,参加过井冈山胜利会师,奔赴延安,一度脱党,几起几落。
她是陶铸同志夫人,曾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共事,被毛泽东说是“女皇”,和贺子珍是“闺蜜”。
她是中国共产党组织战线杰出的领导者,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录》是革命家曾志去世前完成的回忆录,由曾志本人执笔、讲述和审定,记录了她参加革命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邓一光 高兴 林海音 林克 刘 莘 汪剑钊 海飞 石一枫 魏微 弋舟 付秀莹 刘玉栋 李浩 吴君 ……
编辑:滟滟晴方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