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们住在了当奈前屯,今天搬到了当奈后屯,这里才是当奈湿地风景区。
很久很久以前,游牧民族蒙古人携家带眷驱赶马车牛羊一路到此,见当奈湿地水草肥美、鹤翔蓝天、鱼翔浅底,惊为仙境,遂在此安营扎寨停止了漂泊。定居下来的牧民们视丹顶鹤为仙女,于是按照民族风俗建了一座大庙,取名“danghi ni”,即“仙女庙”。慢慢地,“danghi ni”也就变成了此处的地名。
后来,随着汉族人的到来,才出现了音译“当奈”一词。实际上,“danghi ni” 在蒙古语中也可解释为“仙女”或“女神”。将安身立命之所冠之以如此女性的称谓,有力的证明了古代杜尔伯特蒙古人的母系文化崇拜。
当奈湿地位于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腹地。据考证,它是目前亚洲已知的两块原生态湿地之一,至今仍保持着完整的原始风貌,湿地周围独特的水生态系统形成了大片草原和芦苇沼泽,生物类别多种多样,有丹顶鹤、大雁、野鸭等珍贵鸟类200多种。每到夏季,蓝天碧水,芦苇荡漾,群鱼戏莲,百鸟欢歌.....
这块以浅水湖泊和沼泽地为主的北方湿地盛产芦苇,居民就地取材将白花苇和紫花苇加工成苇箔、苇席等苇编工艺品,远销国内外。此外,湖泡苇塘中所产的“四大黑”——“泥鳅、水鳖、哈士蚂、老头鱼”均属自然繁殖,无任何污染,肉肥味美,驰名省内外。
是否真如资料上所言如此壮美?有待皇帝村妇亲身体察。
早饭过后,我们和张家人告别,先来到当奈村村委会,向村支书兼村长周大庆详细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关于湿地保护,周书记说,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水源。四、五年前起,因为缺水,这里的苇塘逐渐干涸。今年降水比较多,很多地方包括当奈都出现了农作物涝死的情况。但是,湿地缺水却只见加重而无丝毫缓解迹象。他又说:以前即便是大旱年头,湿地里也不缺水------
后来我俩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皇帝提出了一个很新鲜的观点:近年来这一带大兴养牛业,我们亲眼看到了村子里伊利集团建设的奶站,这种奶站在这一带村村都有。牛等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这类废气通过牛打嗝和放屁的方式排放到空气中。另外,牛的其他排泄物还能产生100多种污染气体,正是这些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算,全球10.5亿头牛(2009年统计数字)每年排放的废气约占每年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8%,甚至超过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和。此外,奶牛养殖业是个超级耗水的产业,据统计,一头奶牛每产1公升牛奶就要消耗990公升水。由此可见,因牛放屁排污导致的气候变化以及生产牛奶所需的巨额耗水量,很有可能是造成如今的湿地缺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村妇闻听击掌叫好,大叫精辟。从养奶牛联想到湿地缺水,皇帝的联想华丽大胆得一塌糊涂。所以,怎么着也得给皇帝同学颁个奖,比如“本年度最雷人之环保理论奖”之类的。由此理论延伸开来,我们是否应该主动减少肉类食物的摄入量并节约用水,减少人类自身二氧化碳等废气污物的排放量?
周书记继续说,这几年,政府逐渐意识到了缺水问题的严重性,已开始积极组织调水保护湿地。当奈湿地行政归属于大庆市,地理位置却属于扎龙自然保护区,而扎龙自然保护区隶属于齐齐哈尔市,这就导致了当奈湿地出现了多头领导的局面。根据扎龙保护区总体规划,当奈湿地内的村民应该逐渐迁出,但大庆市有关方面不仅不予配合,反而顶风而上,在当奈后屯大搞旅游项目。于是,处于扎龙保护区上游的齐齐哈尔就开始限制乌裕尔河和双阳河向位于下游的当奈湿地供水。
我们分析,这应该是湿地缺水的最直接原因。
无奈,只好从邻县林甸水库向当奈湿地调水。但这样做毕竟不是长远之计,若遇大旱,水库也会缺水,从而导致无水可调。苇塘一旦干涸就会出现芦苇大面积死亡甚至火灾烧毁,需要4、5年时间才能恢复。没有了苇塘和水,作为地球之肺的湿地调节环境的功能就会丧失殆尽,更遑论丹顶鹤来演绎“一个真实的故事了”。
最后,书记还帮我们盖了“杜尔伯特县烟筒屯镇珰奈村村委会”的公章,并在下面签名留念。
之后,我俩背上大背包,徒步去4公里开外的当奈后屯、也就是湿地旅游区所在地。我们住进了村民老王家,住宿条件比前屯张家要好得多,也整洁漂亮得多。
简单午睡后,村妇写游记,皇帝在旁边的餐厅拉琴,引来临近湿地餐厅7、8个漂亮女孩儿围观。她们进屋就说,你弹(应该是拉)得太好听啦。在应邀为她们演奏了很多美妙的曲子后,皇帝问,你们这是旅游区,应该也经常有文艺团体来演出吧?答曰:有时也有,但都是小团体,言外之意是水平没皇帝高。皇帝闻听十分受用。
傍晚,我俩步行来到1公里外的旅游区,也就是真正的当奈湿地腹地。我们到达之时,工作人员已下班。幸运的是,负责管理鸟棚的工作人员小郑还在。他极其热情地开门让我们进去拍照,还一一解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
小郑介绍说,当奈虽然号称是中国最大、亚洲第二的湿地,但如今已几乎看不到野鹤来此栖息繁衍后代。鸟园里展出有丹顶鹤、黑天鹅、灰鹤、鸡冠鹤、白天鹅、孔雀等6、7种鸟类,全部是从齐齐哈尔动物园租的,冬季还要送回动物园饲养。
在此之前,我们也向前后屯的居民多番打听,得知去年还有人在位于村西侧的沼泽地里看到过两只鹤,但今年已不知所终。看来要在这里看到野生丹顶鹤几乎是不可能事件了。
告别小郑,我们开始湿地风情游。
帮助村妇过足了拍照瘾,我们原路返回后当奈屯。
晚饭相当精彩:酱闷野生小鲫鱼和三烀(蒸茄子、土豆和南瓜)一焖(用大酱鸡蛋和辣椒蒸出来的蘸水,与三烀一起吃),主食是贴大饼子(玉米饼子),全都是用柴禾大铁锅烹制,味道好极啦。
当晚还是睡火炕。怕我们受不了热,王嫂在上面铺了好几层棉被。由于日出日落时间与内地不同,当地人都养成了早起早睡的习惯。我们入乡随俗,晚9点便上炕。睡觉时身子底下仍然是热乎乎的,屋子里扇着风扇,所以身子上面很凉爽,下热上凉,想想那是何等别样的感觉,啥词儿也形容不够。(2009-7-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