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蹭蹭蹭地往上升,戴着口罩挤上地铁,换乘公交,或许还要接着一路小跑赶着去公司打卡的各位社畜们,终于无比深刻地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是的,那种汗水和水蒸气糊了自己一脸还不能摘下面罩让自己透透气的感觉……真,“有些情绪只想说给懂的人听”。嘤嘤嘤,终于盼到放五一假期了!
错过了冰雪初融的二月,春风拂面的三月,接着又是“最美人间四月天”,这四时的美景我们已错过了小一半。这个五一,你可还按捺得住你那颗蠢蠢欲动的一直想着“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的心?
嘿嘿,小编毫不怀疑此刻已经有人正在收拾行装或者早已收拾妥当,只待那个出发的信号。
没错,再不如人意的天气,或是走出门去就变成“人人人人人人人人我人人人人”的事实,也阻挡不了人们那迫切地想要踏上旅途的脚步。
这样强烈的执念其实也并不难理解。义无反顾地踏上一段旅程,可能是为了与某个无可替代的却在千里之外的人儿相会,可能是为了暂时逃离那早已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的“眼前的苟且”,可能是为了安抚自己那颗并不愿安于现状的躁动的心,也可能只是为了寻找某个已失落的存在。
寻找。这便是英布草心“彝人三部曲” III《虚野》的主人公,彝族青年撒踏上旅途的原因。
整个故事并不复杂:彝族青年撒与妹妹分离,流浪虚野,收服了一群野猴,在神牌的指引下带领众猴寻找父亲,然而战至最后一人,纵使当上了土王,仍未如愿。
让人久久放不下的是它的结局:这漫长的旅程只有一个终点,身化灰尘,复归虚野。
是啊,旅途的意义怎会止于终点本身?试问,若没有到达自己心中所想的“终点”,这就是一段失败的旅程吗?自然不能这样算。
踏上旅途,只是为了更好地出发。真正重要的,仍是旅途中的所见、所思、所感及所得。因为正是它们,决定了往后的我们会是什么样的。
“彝人三部曲”
“彝人三部曲” I :《第三世界》
守护一个世界,比开创一个世界更难!
中国宋代西南一隅,彝族先民聚居的凉山地区,相比于宋朝和西夏,只是鲜为人知的第三世界。年仅15岁的法师后代鲁,因缘聚会成了狄查莫部落大首领伟扎的带兵官。历经无数次征战,带兵官鲁救回了被抢的伟扎大首领的太太,并逐渐成长为一统彝族地区的土王。可成为土王的鲁依然有许多的不满和遗憾,他的后代仍然纷争不休。垂暮之年,土王鲁走遍整个彝族地区,一心一意编写经书,希望神性的指引能让彝族地区永得安宁。
“彝人三部曲” II:《洛科的王》
时光倒流,生命逆转。只有回到原点,才能参透奥秘。洛科山上的彝族青年纳拉·阿弥和阿嘉姆,为了寻找丢失的乳房而结伴上路,最后发现失去的比找到的更加珍贵。路上所见,世事如幻象,每个人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经历不一样的人生。而洛科的王,最终选择勇敢去面对和承担。
“彝人三部曲” III:《虚野》
彝族青年撒与妹妹分离,流浪虚野,收服了一群野猴,在神牌的指引下带领众猴寻找父亲,然而战至最后一人,纵使当上了土王,仍未如愿。这漫长的旅程只有一个终点,身化灰尘,复归虚野。
“彝人三部曲”是彝族青年作家、毕摩世家后人英布草心耗费近十年心血、数易其稿创作的具有民族史诗特质的系列长篇小说,分别为《第三世界》《洛科的王》和《虚野》。“彝人三部曲”分别讲述了三位彝族土王的成长故事,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勾连。土王鲁、阿弥兹莫、狃库兹莫撒以及跟他们产生关联的亲人、同袍,敌人、对手,先辈、后人,还有万物通灵的山山水水,赋予书稿浓重的魔幻色彩;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人生履历、不同方向的游历、征战与寻找,瑰丽奇特的民风民俗、经传神说,轻生纵情、敏而多思的生死观、哲学观,拓展了书稿的思辨深度。“彝人三部曲”的出现,将隐于背后不为人知的彝族历史拭擦出耀眼的光芒。
英布草心,彝族,汉名熊理博, 1981年生于四川大凉山,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先后在《芳草》《民族文学》《西藏文学》《星星》《草原》等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玛庵梦》《第三世界》《洛科的王》《阿了》和诗集《爱的音律》、报告文学《太阳照进无人村》等。曾获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六届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奖。
邓一光 高兴 林海音 林克 刘 莘 汪剑钊 海飞 石一枫 魏微 弋舟 付秀莹 刘玉栋 李浩 吴君 ……
排版:滟滟晴方好
我们拥有同样的音频和心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