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蛇灰线法
是古典小说情节结构技法之一。指的是若有似无的伏线伏笔。
草蛇指一条蛇从草丛穿过,会留下一些不明显却仍存在的痕迹。灰线指拿一条缝衣服的线,在烧柴后的炉灰里拖一下,留下的痕迹是很恍惚的。
“草蛇灰线”比喻义是:如同草中之蛇,灰里之线,似断似续,形断实续。文章断而不断,连而不连,起伏照应。
草蛇灰线是一种埋伏笔的方法,埋伏笔使小说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在故事情节之中和人物关系之间贯穿一条若隐若现、时断时续的线索。
草蛇灰线法是清代文人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来的,他说:
“有草蛇灰线法。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俱动。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最早出于唐代堪舆学典籍《撼龙经》,明代以后,逐渐转变为对文体文法的评批,直到今天人们对这种技法都有自觉的运用。但对它,现代人却有很多误解。
红楼梦原著正版青少年版小学生版现代白话文全集新课标无障碍阅读难字注音四大名著白话文版
19.8
淘宝月销304
购买
《红楼梦》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指脂砚斋写红楼梦批语中提到的曹雪芹独特的写作手法。草蛇灰线写法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脂批多次点名这种写法。后世红学家更是考证多多。
《红楼梦》对草蛇灰线写法的纯熟应用,在于他完整精巧的结构构思。
作者写的现实主义小说,开篇却以神话故事开始,写了一段木石前盟的仙缘往事,暗喻后文的主人公宝黛二人,也以还泪解释了林黛玉的动不动就哭的习惯。这是看到后文才能够明白的。
2.开篇的人物故事以贾雨村“贾雨村言”来甄士隐“甄士隐去”,用谐音法来写一个现实故事,以甄士隐的结局来暗写主人公贾宝玉的结局,以看似散漫无关的开头与事先安排好的结局呼应,堪称精巧的伏线。
3.小说第五回就以“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的判词提前揭示了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以梦来写人物命运,可不当真,但是诗句判词处处暗语,读者看到后来,会一一看到判词都是人物的真实命运。
4.第十七到十八回,元春在“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节中点了《豪宴》、《乞巧》、《仙缘》和《离魂》共四出戏。己卯本有批语道:“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伏下了“贾家之败”、“元妃之死”、“甄宝玉送玉”及“黛玉死”四件大事。
刘姥姥这样一个乡野村老偏偏三进大观园,作者用她的见闻描写整个家族的由胜而衰,铺垫了荣国府的衰败。
作者曹雪芹以种种伏笔来暗喻结局,结构精巧,以至于到了后四十回,使人一眼看出非曹雪芹所作,因为结局指向十分不同,后人往往从判词和其他草蛇灰线推断人物结局,就像曹雪芹留给后世红学家的“暗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