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门是西长安街延长线上后辟城门,民国时期,因在西郊公主坟外建设“新市区”(翠微路到玉泉路一带),为方便由老城到“新市区”,在对着长安街位置的内城西垣,扒开城墙,辟为新城门,但没有门楼与门洞,定名“长安门”。
1933年,内城西垣航拍,复兴门豁口还未扒开
“长安门”门里有两条东西向胡同,向东可直达西单牌楼与西长安街相通。靠北的一条是卧佛寺街,东接旧刑部街。靠南的是邱祖胡同,东接报子街。
1945年,内城西垣航拍,复兴门豁口已经扒开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日本投降后,北平市政府重新命名“长安门”,改称“复兴门”。1946年,何思源出任市长后,在复兴门豁口处建造了门洞,还安装了铁门。
1954年,复兴门外大街,护城河桥,可见到“复兴商业城”前身的三层公寓楼刚刚建起,西山历历在目
1957年,长安街延长线扩展,复兴门门洞拆除,豁口扩大,建成“复兴门内大街”,而原来的四条胡同就消失了。至1960年代修建环城地铁时,“复兴门”随城墙一并消失,只留下地名成为立交桥的名称。
1954年,复兴门西面
1957年,复兴门及内城西垣南段,复兴门内大街已开辟,门洞已拆除,豁口扩大
1957年,复兴门及内城西垣南段
1974年,复兴门立交桥建成,最高建筑是长途电话大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