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以更高的视野和姿态,审视和发掘数字经济中的创新优势,以小微园建设为主要载体,加快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以“产业数字化”催生“新制造”繁荣发展,驱动小微园转型升级,是浙江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产业数字化看新制造,对于小微园建设又有哪些启示呢?以下是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商新经济委员会理事长、绿漫科技执行董事丁猛在2019浙商(秋季)论坛上的讲话,“以新制造开启新发展”,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讲话原文:
据浙江统计信息网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浙江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仅2.8%;全国平均已经降到负数—同比下降1.7%;全国来看同期数据:北京下降14.4%,天津下降5.8%,河北下降11.2%,江苏下降3.5%,山东下降13%,广东下降0.4%,上海下降19.6%。
国庆前,杭州召开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发布了《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杭州发力新制造的背后,是目前杭州高达63.9%的三产占比,这一比重位居国内主要城市第五位,甚至超过一线城市深圳。
与之相对比,二产的增速已连续多年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相较于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杭州制造业略显动力不足。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总结杭州制造业存在的“五个明显不足”:总量、增速、投资、产业层次、企业吸附能力;也提了目标--到2025年,杭州全市工业总产值要达到25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年均增速10%;全市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30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40家。
对杭州来说,打造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也是加快城市经济“补短板”的迫切需求。尤其是,数字经济本就需要“数字产业化”以及“产业数字化”的有机统一。杭州已经在数字服务业上走在前列,有了很好的基础和人才支撑;因此,以数字服务业带动数字制造业发展是一个重要手段。要继续发挥数字服务业方面的优势,也需要数字制造业来支撑。
故本次论坛旨在引导浙商、特别我们“杭商”抓住浙江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机遇,以更高的视野和姿态,审视和发掘数字经济中的创新优势,推进“三化融合”,以“产业数字化”催生“新制造业”的“欣欣向荣”,并以此驱动浙商转型升级;更好地推进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打造,让“数字经济第一城”之称的杭州有更过硬的制造业“身板”!
绿漫科技作为“数字小微园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一直以运营倒推建设,围绕 “一核两翼”的园区发展思想,实现“人”的聚集与产业的兴旺,助力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需求;通过“两链一网”园区服务体系,汇聚园区企业的温热数据,实现精准服务,满足园区精细化的生产需求,打造共生、共长、共赢的园区运营生态。
截至目前,绿漫科技已累计运营全国含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杭州西溪国际、智慧网谷在内的智慧园区466个。一站式智慧园区服务平台,融合5大运营管理能力和8大运营服务能力,覆盖了企业的全发展周期服务和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为管理方构建“园区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协同生态平台,让企业及员工能畅享园区智慧全场景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