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相对于合餐制而言的,是指大家在同一张餐桌吃饭,但就餐者不能用个人的餐具到公共餐盘里取食,而是按人数分成若干小份,每人只吃自己的那一份。
从中国古代有据可考开始,分餐制原本就是华夏的饮食方式,并非西方人的发明。在我们民族的餐饮历史上,大部分年代都是分餐而食,即类似于现在西餐的一人一份的方式;由分餐制改为合餐制不过千年。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分餐制才是真正的、当之无愧的华夏饮食传统!合餐制是民族生活方式异化后而产生的伪传统,更是文明倒退而形成的不健康传统。
古代中国人分餐进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张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着轻巧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子外的地上。后来人们说的''筵席'',正是这古老分餐制的一个写照。
我国早在战国时代,就已实行''分餐制''了。《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某日宴请新投奔来的侠士;侍从不小心挡住了灯光,侠士认为一定是自己吃的与孟尝君的不一样,因此非常愤慨,欲离席而去。孟尝君为说明真相,亲自端起自己的饭菜给侠士看。真相大白后,侠士羞愧难当。
《陈书·徐孝克传》所记载的,则是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事;梁末时,建康一带发生了大饥荒,饿死者十之八九。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徐孝克削发为僧,并且通过乞讨来养活家中的老母。后来,徐孝克当了陈朝的国子监祭酒,常常参加皇帝举办的盛大宴会。徐孝克与一些朝臣在陪侍陈宣帝宴饮时,一口未吃自己案前的食物,可散席后他面前的食物却明显减少了;原来,他是将食物悄悄带回家孝敬老母。宣帝得知后很是感动,并下令以后参加御宴,凡是摆在徐孝克案前的食物,他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带回家。这个故事证明,在这一时期人们是实行分餐制的。
《后汉书·梁鸿传》记载,东汉书生梁鸿受业于太学,还乡娶妻孟光,夫妻二人后来转徙吴郡(今苏州),为人帮工。梁鸿每当打工回来,孟光为他准备好食物,并将食案举至额前,捧到丈夫面前,以示敬重。孟光的''举案齐眉'',成了夫妻相敬如宾的千古佳话。又据《汉书·外戚传》说:''许后朝皇太后,亲奉案上食。''因为食案不大不重,一般只限一人使用,所以女子也能轻而易举。
分餐制的历史无疑可上溯到史前时代,它经过了不少于三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的分餐制转变为合餐制,并不是一下子就转变成了现代的这个样子,其中还有一段过渡时期。在晚唐五代之际,表面上场面热烈的会食方式已成潮流,但那只是一种有会食气氛的分餐制。虽然人们围坐在一起了,但是食物还是一人一份,还没有出现后来那样的津液交流的事实。这种以会食为名、分餐为实的饮食方式,是古代分餐制向合餐制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到宋代以后,真正的合餐——即具有现代意义的合餐制才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
从清朝开始,合餐制彻底流行开来,几乎完全消灭了中国传统的分餐制。也就是说,合餐制在中国成为主流的饮食方式不足千年,但这千年已经完完全全磨灭掉了中国人对于传统的记忆。
从中国的餐饮历史可以看出,元代以前的汉人都是实行分餐制的;因此,可以说推行分餐制是中华汉文化复兴之第一步,并且远比汉服重要。
上一篇:中医养生:要远离冰凉的食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