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采访团开始了为期五天的采访活动,来自于15个国家的27名媒体同仁参与了此次活动。
10月8日上午,我们参观的是具有书院中的活化石之称的“岳麓书院”
每一次在参观文物景点是讲解员使用频率最高的、也是最痛心的一个词汇就是于某某年“毁于战火”,岳麓书院堪称毁于战火的典范,在历史上曾经七毁七建。
在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乾道元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他还延聘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更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张栻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
乾道三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所以不仅是长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绍熙五年,在岳麓会讲27年之后,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次来到潭州,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经过他的整治,岳麓书院再次进入到繁盛时期。
元明浩劫
1275年元兵攻破长沙,岳麓书院被付之一炬。岳麓书院几百学生参与战斗,城破后大多自杀殉国。元统治者统一全国后,极力推动书院的恢复和发展,潭州学正刘必大主持重建岳麓书院,仅废10余年的岳麓书院又开始恢复生机。
延元年间,郡别驾刘安仁再次主持大修。元末战乱再起,岳麓书院又于1368年至正十八年的毁于战火。明初,朱元璋奉行“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政策。重视地方官学的复兴,而不倡导书院教育。全国书院颓废,岳麓书院也因此沉寂了百余年。直至弘治七年,长沙府通判陈钢终于使岳麓书院基本恢复旧貌。
延元年间,郡别驾刘安仁再次主持大修。元末战乱再起,岳麓书院又于1368年至正十八年的毁于战火。明初,朱元璋奉行“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政策。重视地方官学的复兴,而不倡导书院教育。全国书院颓废,岳麓书院也因此沉寂了百余年。直至弘治七年,长沙府通判陈钢终于使岳麓书院基本恢复旧貌。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部队进攻长沙,与明朝官军进行激战,书院在混战中被毁。自明宣德始,岳麓书院自元毁为废墟,至明宣德七年开始修复,经成化五年、弘治七年至九年,等先后修建,基本恢复旧观,首创崇道祠,并重新办学。
清初朝廷对书院采取抑制政策。随着统治的日益巩固,顺治末年对书院的抑制政策开始松弛,康熙、雍正年间进而实行支持和鼓励政策。康熙十三年,吴三桂发动三藩叛乱,攻克长沙,刚刚修好了才4年的岳麓书院即兴即毁。雍正十一年,诏令岳麓为省城书院,赐帑金一千两。乾隆八年,赐御书“道南正脉”额,以褒扬岳麓传播朱(熹)张(栻)理学之功。其后,湖南巡抚等地方官多次拨款以作书院经费。书院办学呈蓬勃发展的景象。
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军进攻长沙,岳麓书院受到战火毁坏,史称“书院毁半”,随后院长丁善庆率诸生捐资又逐次修复。同治七年,巡抚刘昆主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建。清末,岳麓顺应历史潮流,设译学、算学等科,增置时务和西学图书,进行了教学改革。
“岳麓书院”于清朝光绪二十九年被湖南巡抚赵尔巽奏废为湖南高等学堂(1897年长沙时务学堂创立,1899年改为求实书院,1902年改为湖南省城大学堂,1903年与岳麓书院合并组建湖南高等学堂)。
1938年4月,日本战机轰炸湖南大学校园,岳麓书院部分建筑被毁。1941年4月日机再次轰炸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御书楼、半学斋、静一斋等处均中弹倒塌,文庙大成殿及孔子像被炸毁。抗日战争胜利后,岳麓书院部分建筑被修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