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哪国的国币在刚开始发行的时候,面额都是正常的。如果哪国的货币面值特别大,那一定有故事,有着不寻常的经历。一般来说,货币面值大都有过不堪回首的经济震荡。多数货币面值很大都经历过大幅度贬值,都跟物价飞涨有关。你想,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各国央行也不愿意账面上出现这么大的数字,就是记账也会把会计累死,毕竟计算机记账还没几年,以前都是会计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像越南和日本国的会计,每天要多写多少“零”。印刷发票还要多印刷几个格子,浪费啊。
这样也会让老百姓心里不舒服,数钱算账麻烦不说;心里也不是滋味。在中国身价过亿都是地方的首富、“二富”,上福布斯排行榜了。在越南买套房子都要上亿。在中国饭店碗面十块钱就够了,那样计算的话,在越南吃碗面越南盾要两万块,这也太贵了吧?
所以说,无论哪个国家也不愿意让本国的货币面值那么大。之所以出现大面值,都是通胀惹的祸。大多数国家都经历过货币贬值,我们国家也例外。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腐败无能,国统区百业凋敝,物价飞涨,一夜之间也催生出成千上万个亿万富豪。头天卖了一头牛,把钱装在裤兜里,高兴得请朋友去吃饭,结果到饭店买一盒烟都不够了。所以说,一开始,无论哪国货币发行的面值都是最小单位,一旦遭遇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太高,货币面值就上去了。就拿东亚四小龙来说,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货币币值都偏高,它们在经济腾飞之前的上世纪50年代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货币贬值。
美军登陆日本岛,对日本开始了全面管制,日本经济陷入瘫痪,资源匮乏,食品短缺。美军为了稳定人心又不能将日元作废,于是就颁布条例,把日元兑换美元的比例定为350:1.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才上涨到了100:1左右,同时逐渐稳定下来。台币和韩元也都经历过贬值,面值才变得那么大。有人就问了,同是亚洲四小龙,新加坡的货币为什么那么靠谱,没有那么“虚”,新加坡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在1:5左右。
新加坡也经历过通胀,不过刚独立的时候他,他们使用的是马来西亚货币:马来亚与英属婆罗洲元。七十年代,新加坡也经历了货币大幅度贬值,后来新加坡在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停用原来的货币,所以新加坡货币的面值基本正常。好多人不知道,中国建国初期也进行过币制改革,原来的旧版人民币面值一下子缩水了一万倍。不然的话,我们出门买菜都要一掷千金,去一次KTV就要毁掉一个百万富翁,娶个媳妇几百亿都没了;新加坡的人听了一定会瞠目结舌:你家有矿吧?
而现在轮到中国人诧异了,听说越南人要是吃碗兰州拉面要花三万多越南盾,莫非那里的兰州拉面碗里面放的是一头牛?因为现代中国人没有经历过大幅度的通货膨胀,对大面额的货币还很陌生。
1、这些国家使用大面额已经有好多年,民众心理上已经习惯了。习惯成自然,就像我们习惯了现在的面额一样,让我们吃顿饭花一万块不适应。让他们吃顿饭花十块钱也不适应。
2、新币发行后,商场和电商的计算机系统要全面升级换代,银行的柜员机也要同时进行升级改造。
3、医院、银行、社保、医保的账面也要同时进行全面更新,账本也要进行更换,以前的账本和客户的借贷账目也要进行换算。
4、制造新币浪费更多的材料,作废旧货币也会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
5、面额缩小后,货币换算产生更多的小数,操作不好就会影响物价稳定。
6、更换存折、银行卡、社保、医保卡、工资卡给有关单位带来井喷式的工作量,难以承受,跟个人也带来很大不便,给民众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7、容易让民众产生恐慌心理,给谣言传播带来便利,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币制改革说起了容易,做起来难,牵一发动全身,得不偿失。所以说货币面值大了就大。小了就小,习惯成自然。不到万不得已,哪国政府也不愿意没事找事,去改弦更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