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饼来历的传说,最著名的是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用月饼传信的故事。这个故事版本很多,刘基故乡文成县的传说是,故老相传,元朝皇帝为加强对汉人的统治,规定每十户人家要设立一个“管家公”,且全部由蒙古人充当。这些人恃强凌弱、仗势欺人,惹得民怨沸腾。
当朱元璋起义军定金华、下处州、克温州后,邻近郡县的老百姓纷纷请求朱元璋除掉管家公。朱元璋起初想派兵去杀死这些人,可军师刘伯温建议说:“三郡的管家公那么多,分散在百姓中间,即使出兵,也不能一下尽除。这事还是让我来办,不出十天,除尽管家公。”
于是,刘伯温就挑选了几十个人扮作阴阳先生,到各县散播童谣:“且莫笑,看重九;重九交午未,人头要落地。”老百姓一听重九有大难,都很恐慌。接着刘伯温又四处放风,说灵山普善先师给人托梦:中秋月夜子时,大家若对月吃月饼,可免重九大难。
随着中秋节临近,老百姓争相到糕点店买月饼。中秋节夜晚,老百姓要对月吃饼,一掰开月饼,发现馅里有一张纸条,上书:“中秋子夜时,齐杀管家公。”老百姓甚感奇怪,奔走打听,发现家家户户的月饼里都有这么一张纸条,又回想起前几天传的童谣,料定这是神明暗中指点,平日心底的愤怒终于爆发,一起拿起菜刀、柴刀,一夜之间,把管家公杀得半个不留。
还有一个传说,说月饼来自西域的“胡饼”:唐高宗时,有一年的中秋节,来唐朝经商的吐鲁番人献上他们家乡的特产——一种很好吃的饼,表示祝贺。唐高祖看着漂亮的圆饼,觉着跟空中明月有点相似,就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就把饼赏赐群臣,一起吃起来,都说这饼非常好吃。从此以后,胡饼就在京城流传开了。每到八月十五,就边吃胡饼边赏月,后来,又改叫月饼。
还有故事说: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从国外带回来芝麻、胡桃,当时人们用胡桃仁做馅,做出一种圆形饼,就叫“胡饼”。有一年八月十五,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起赏月的时候,一边看月亮一边吃胡饼。唐玄宗说:“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杨贵妃望着又大又圆的月亮,顺口说:“这饼很像天上的月亮啊,就叫月饼怎么样?”唐玄宗说:“好!”从此,胡饼就改叫“月饼”了。
这些传说是老百姓对月饼来历的解释。这种解释都是先人在生活中为了满足自己或孩子们的好奇心而编出来的故事,其中有两点是真实的:一是中秋节吃月饼的基本事实是真的,二是故事情节所反映的人们的爱国意识、热爱团圆美满生活的情感是真实的。至于故事里所说月饼产生的过程和年代,按照传说形成的原理,一般是不可信的。
不过这些故事里的有些内容,经过研究、考证得出的结论也有一致的地方:一是月饼产生的年代,按第一个传说的说法,是产生于元末明初,而据研究吃月饼大规模流传开来也是在明代;二是按后两个传说,月饼来自胡饼,这也是非常正确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