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是联合国许多专门机构和一些重要国际组织的所在地。为了保持中立,瑞士曾长期游离在这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外。瑞士政府的政党报告中说:“我们没有加入组织,仅仅是因为我们对维持国家中立的渴望。”
联合国成立初期,瑞士人将其视为由二战的战胜国组成的一个联盟,是由少数国家操纵的“大国俱乐部”,但瑞士不愿意加入联合国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联合国宪章及其中的集体安全体制。最能够阻却瑞士加入联合国的集体安全的条款,应该是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5款和第6款规定了联合国会员国乃至非会员国对联合国依照宪章所采取的行动都有给予协助的义务。根据这些条款,瑞士要想维持绝对的中立,对交战双方不偏不倚,就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相关规定。正因如此,瑞士一直没有加入联合国。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瑞士领导人认识到,加入联合国有利于瑞士与别国的经济合作,扩大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提高瑞士的国际地位。与此同时,国内要求瑞士加入联合国的声音也越来越强。1973年,联邦委员会决定成立研究瑞士与联合国关系的常设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76年向联邦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瑞士只有在保持其中立的情况下,才能加入联合国。恰好联合国并无一项决议要求其成员国放弃其中立地位。申请加入联合国的提议便被提交给议会审议。在瑞士国民院和联邦院相继通过了瑞士加入联合国的决议后,决议进入全民公投阶段。然而,一部分瑞士国民认为一旦加入联合国,瑞士会被大国左右,中立国地位会受影响,而且缴纳会费会增加政府的负担。一项就瑞士是否要加入联合国的民意调查使联邦政府意识到,“大多数瑞士人对联合国或多或少都抱着怀疑或冷漠的态度”。
只有小部分瑞士国民认为加入联合国既能保持中立国地位,又能参与联合国的政策,还将促进瑞士经济的发展。1986年,有四分之三的选民投了反对票,全国26个州全部否决了政府提案。冷战后,瑞士政府认为国际政治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把加入联合国列入了重要的工作议程。从客观因素来看,瑞士与联合国之间已经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
众所周知,瑞士日内瓦是联合国欧洲总部所在地,并且瑞士本身也是联合国的永久观察员,同时还参与着联合国卫生、医疗及难民救助等领域的一系列机构的工作。这一客观事实推动了瑞士加入联合国的意愿,而加入联合国也不会对瑞士造成急剧的影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瑞士并非是联合国唯一的中立国,奥地利、芬兰、爱尔兰和瑞典等现在或过去的中立国都是联合国的成员。奥地利驻联合国大使格哈德·普范泽尔特(GerhardPfanzelter)说:“奥地利从未因为中立地位在联合国发生矛盾。随着冷战的结束,中立如今存在于一个完全不同的背景下。”
考虑到这一点,瑞士加入联合国的决心更加坚定。瑞士在联合国的永久观察员叶诺·施特赫林(JenoStaehelin)相信:“中立仍然是瑞士国家认同的一部分。加入联合国将迫使我们表达立场和参与国际事务,并最终使我们有决策和直接(而不是依赖别国良好意愿)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
瑞士驻国际组织机构大使弗朗索瓦·诺德曼(FrancoisNordmann)说:“这是一个注重国际形象的时代。我们也许被视为自私与傲慢。是时候表达我们的观点,并承担或分担其他国家所背负的责任了。”
2002年,瑞士就加入联合国问题再次举行全民公决,结果超过半数的选民和州投了支持票,最终于2002年9月10日成为了联合国第190个会员国。
加入联合国后,瑞士与联合国在各个领域中开展了紧密的合作,在国际舞台上让世界倾听自己的声音,让其他国家看到自己负责任的行动证明,中立并不只是一个国家单纯用来自卫的利己主义手段;相反,中立使这个国家得以腾出力量以履行其自行承担道德一方面的职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