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可能性,而且还很大,我们都知道秦朝是亡于苛政,《史记·陈涉世家》中有一句名言叫“天下苦秦久矣”。秦朝人苦的是什么呢?是沉重的赋税吗?实际上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之下推行的“轻罪重罚”制度,过于严苛的法令导致了自身的灭亡。刘邦当初押解犯人前往骊山时,因为跑了几个犯人,这些在秦律中都属于死罪,走投无路的刘邦只好起义。而与秦始皇继续执行的苛政相比,公子扶苏却是一个具有仁君风范的人。不过关于扶苏的历史资料比较少,不过从这些资料中我们能够看出如果扶苏登基的话,秦国确实有可能会延续下去。扶苏为人宽仁,但也迂腐不知变通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扶苏就曾上谏秦始皇: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资治通鉴卷八》可见,扶苏还是具有政治远见的,意识到过于严苛的政策会引起社会的动荡,所以,如果扶苏能够执政,那么从商鞅以来推行的许多苛政极有可能被废除,那么秦朝无疑间就会延续下去。
不过扶苏的上谏并没有得到秦始皇的赞同,反而让秦始皇很生气,把他派到北方去和蒙恬一起戍边。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资治通鉴卷八》秦始皇驾崩后,赵高、李斯和胡亥一起密谋篡改遗诏,赵高为什么要篡改遗诏的原因其实就是害怕扶苏上台后,自己就会失势,不仅他害怕,李斯也害怕: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
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
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史记·李斯列传》从赵高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扶苏的贤明让赵高害怕,也让李斯害怕,因为他们都知道扶苏一旦上台,必然会广纳贤才,那么到时候他们的地位就会不保。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陈胜吴广起义时都打的是扶苏的旗号: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可见,扶苏当时不论是在朝廷还是民间的名声都比较高,所以他上台后极有可能让秦国的寿命继续延续下去,因为他只要通过废除秦朝存在的一些苛政,广用贤才,那么民间的反抗情绪必然会消减下去。而扶苏面对的反抗最多只是那些诸侯国贵族后代的复辟行动,但是在军事上扶苏有蒙恬支持,所以这些贵族后代的复辟很难得到农民的支持,形成大规模的起义,所以,应该说扶苏没有执政是十分可惜的。
同时,这其实也有他自己的缘故,在性格中有迂腐、木讷不知变通的一面,当赵高等人假传诏书命令他自杀时,蒙恬表示了怀疑,但扶苏却大哭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如果说扶苏当时能够听从蒙恬的建议,大秦帝国的命运或许就大不相同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