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力杰教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教研室主任,脑科中心副主任,脑防办主任,深圳市脑血管病救治与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 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和卒中医疗质量与改进分会理事、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卒中学会会长、深圳市神经内科医师学会副主任委员。
以下视频为报告全程解读,请在wifi 环境下观看
内容提要
卒中后认知障碍是指,卒中这一临床事件后6个月内出现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区分于VCI、VaD,PSCI包括了多发性梗死、关键部位梗死、皮质下缺血性梗死和脑出血等卒中事件引起的认知障碍,同时也包括脑退行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AD)在卒中后6个月内进展引起认知障碍。
急性卒中起病后定期评估发病后6个月内均可诊断卒中后认知障碍,诊断后尽早干预(药物或非药物),定期至医疗机构进行相应的检查与评估。目前共识认为,卒中后认知障碍根据时间有不同的演变特点。急性卒中患者出院前均应筛查认知状态,并且随访进行阶段性认知评估,以明确PSCI的发生及演变;且评估是需要排除共病,辨别是否有神经精神症状、情绪障碍等;大部分研究会依据不同的时间点对患者进行评估: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疾病急性期受疾病影响最大,且大部分功能会在起病后早期得到部分恢复。因此,仅有少量研究专门针对急性期的认知障碍。临床中,早期诊断后建议早期进行认知康复治疗。
常见的AD认知障碍的核心问题是情景记忆损害为突出表现,逐渐累及执行功能和视觉空间推理、记忆和语言功能等多个认知领域;血管性认知障碍和帕金森认知障碍多认为执行功能和注意力损害更突出。不同形式的康复训练包括:①认知卡片、数字套圈等传统作业疗法②;音乐治疗、社区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③虚拟现实、脑电神经反馈、电脑化认知训练等新型治疗方法。更多的研究证明了范式训练的有效性以及时效性,验证了大脑的可塑性,并且可塑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基于神经网络科学的健脑方案有助于提升和长久保持认知训练效果。
总之,多维度、结合多种技术的认知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借助医工技术的发展,可发展新型认知功能康复技术以助于临床工作推进;探索康复机制相关的大脑可塑性变化,认知康复未来可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