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渡渡鸟(非洲,1681)
渡渡鸟(Raphus cucullatus),或作多多鸟(Dodo),又称毛里求斯多多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堪称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也是毛里求斯唯一被定为国鸟的已灭绝鸟类,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2016年8月,世界保存最完整渡渡鸟骨拍卖值440万 。
2、蓝马羚(南非,1799)
蓝马羚是一种已灭绝的羚羊,且是非洲最早消失的大型哺乳动物。它们与马羚及黑马羚是近亲,但略为细小。它们生活在南非东南海岸的大草原,在冰河时期的分布更为广泛。它们可能是择食性的,较为喜欢吃优质的草。 于17世纪,欧洲殖民大量杀死稀少的蓝马羚,目的是要将它们的栖息地改变为农地。它们约于1880年灭绝,现时只有四个博物馆存有它们架起的标本,分别是在维也纳、斯德哥尔摩、巴黎及莱顿,并且在其他地方有一些它们的骨头及角。
3、马里恩象龟(塞舌尔,1800)
从18世纪的航海日记中可以看到,当时一艘船大约捕食1000-6000只象龟,1766年,一只象龟被作为吉祥物送到了毛里求斯的法国军队司令部,它被赠送者命名为马里恩──一位探险家的名字,1810年英国占领了毛里求斯,马里恩象龟也成了英国人的战利品,这只巨大的孤独的象龟,在帝国的炮火中生存着,这期间,有数十万只象龟被杀。
到了1800年,塞舌尔群岛上的象龟灭绝了。马里恩象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8年死去了,它不是老死的,而是因为手枪走火被打死的。在它生命的最后120年当中,一直被作为一个物种保护着。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手枪走火这件事,它可能还会生活的更长一些。
4、大海雀(大西洋,1844)
大海雀(拉丁学名:Pinguinus impennis),是一种不大会飞的水鸟。曾广泛生活在大西洋的各个岛屿上。大海雀体型粗壮,腹部呈白色,头到背呈黑色,外观与企鹅很像。
在水中的游动速度非常快,但由于双翼已经退化,只能在水面上低低滑翔,不能够飞行,在陆地上的行动也比较缓慢。大海雀的繁殖能力极低,每次只产一枚卵,而且不做窝,仅产在露天的地面上,曾成群地繁殖于北大西洋沿岸的岩石岛屿,向南远到佛罗里达、西班牙和意大利。因人类的大量捕杀,已于1844年灭绝。
5、欧洲野马(欧洲,1876)
欧洲野马(学名:Equus ferus ferus),又名泰班野马,是一种欧亚大陆的野马。最后一头野生的欧洲野马是于1876年在乌克兰死亡,最后一头豢养的欧洲野马则是在1909年死于俄罗斯动物园。
6、斑驴(非洲,1883)
斑驴,学名:Equus quagga (Boddaert, 1785),马科马属平原斑马的一个亚种。又叫半身斑马、拟斑马,半身马,普通斑马的亚种,一般体长2.7米,尾巴近1米,重约410千克。是南部非洲一种动物,前半身像斑马、后半身像马,灭绝于1883年。
7、旅鸽(北美,1914)
顾名思义,是一种特别喜欢旅行的鸽子。鸽形目鸠鸽科鸠鸽亚科的一种。又称漂泊鸠,为近代绝灭鸟类中最为著名的代表。原分布于北美洲的东北部,秋季向美国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州和墨西哥的东南方迁徙。是典型的群居社会性物种,每群可达1亿只以上。当一群旅鸽飞过时,有6公里长,1.6公里多宽,遮天蔽日。主要食用浆果、坚果、种子和无脊椎动物。1900年最后一只野生旅鸽被杀死。1914年9月1日下午,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叫“玛莎”的雌性旅鸽在美国中部的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动物园中死掉,代表着旅鸽从此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
8、史德拉海牛(北冰洋,1768)
史德拉海牛是已经灭绝的一种毫无防御力的动物。因被海员当做食物,在1768年就灭绝了,它是第一种被现代人类赶尽杀绝的海生哺乳动物。
9、卡罗莱那鹦鹉(北美,1918)
在重重的因素打击下,绝大部分的卡罗莱纳长尾鹦鹉于20世纪初消失。最后一只野生卡罗莱纳长尾鹦鹉的尸体于1904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欧基求碧湖(Lake Okeechobee)被鸟类学家法兰克切伯曼(Frank Chapman)发现。辛辛那堤动物园于1880年代购入了16只卡罗莱纳长尾鹦鹉企图进行人工繁殖,但没有取得取得成功,动物园最后只余下最后一对的卡罗莱纳长尾鹦鹉,雌性的(取名「Lady Jane」)在1917年死去,雄性的(取名「Incas」)亦于翌年1918年因悲伤而死。
10、中国犀牛(中国,1922)
中国犀牛是生长在中国的三种犀牛(印度犀、苏门犀、爪哇犀)的种群统称,一般体长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吨。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清热凉血中药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药,在中国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过度开发,使得它们的栖息地逐年减少;再加上它们头部的犀角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极高,使它们从远古时代便受到人类的大肆猎杀,且被捕杀数量离近代越近越多,就这样它们终于在20世纪初在中国几乎踪迹全无,并于1922年在中国彻底消失。
11、高加索野牛(欧洲,1925)
在17世纪,高加索野牛在西高加索的数量仍很丰富。随着人类不断的在山区发展,它们的分布地在19世纪就缩减了只余下十分之一。于1860年代,共有2000头高加索野牛,但就减少到1917年的500-600头及1921年的50头。于1927年,最后三头高加索野牛亦相继死亡。
12、巴厘虎(印尼,1937)
13、红鸭(印度,1942)
红鸭是让人过目不忘的动物。它的大小和家鸭差不多,雄鸭的长脖子是淡红色的,身体是光润的深茶色。当它们飞起来的时候,翅膀下的羽毛像淡红色的珍珠闪闪发光。它们的叫声柔和富有特色,并且它们的蛋也很独特,是完美的球形。
到了1924年,已经没有野生的红鸭了,最后的几只红鸭不是生活在印度,而是生活在英国和法国的动物园里。有10只红鸭在英国的伏克斯沃伦的动物园里生活了10年,虽然动物园里的环境十分优越,但是它们却不能繁殖后代。到了1942年,最后的一只红鸭也死去了。
14、袋狼(澳洲,1948)
袋狼(学名:Thylacinus cynocephalus):肩高约58厘米;体长约180厘米,这个长度包括48-61厘米的尾巴;体重30千克。体型瘦长,脸似狐狸,嘴巴可以张成180°,经常潜伏树上,然后突然跳到猎物背上,一口可以将猎物的颅骨咬碎。袋狼的背上布满条纹,因其身上斑纹似虎,又名塔斯马尼亚虎,袋狼是近代体型最大的食肉有袋类动物,和其他有袋动物一样,母体有育儿袋,产下不成熟的幼兽,在育儿袋中发育,为夜行性动物。
曾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热带雨林、澳大利亚草原等地,后因人类活动只分布于塔斯马尼亚岛。已全部灭绝,最后一只名叫本杰明的袋狼在1936年9月7日死于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霍巴特动物园。
15、爪哇虎(印尼,1980)
20世纪70年代印尼爪哇岛的动物园还有4只爪哇虎,均为雌性。1983年6月,最后一只人工圈养的、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只年迈的雌性爪哇虎在雅加达的动物园去世了。1988年,印尼政府沮丧而无奈地正式宣布爪哇虎也已于80年代灭绝,这是印尼继1937年巴厘虎灭绝之后又一个虎种的绝迹。
16、豚鹿(中国,1960)
中国1950~60年代豚鹿在云南西南部(耿马、西盟)被发现(收购到角和皮)。 在耿马地区,估计有10余只(彭鸿授等,1962)。3年后,杨德华等(1965)调查,仅发现4只。20世纪80年代末期再作调查时,耿马地区已经绝迹。西盟边境地区是否还有残存尚不清楚。致危因素主要是栖息生境被完全破坏。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孟定南丁河地区开办农场,彻底毁坏了豚鹿的栖息生境,豚鹿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另外,猎捕也是造成豚鹿在野外绝迹的因素。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宣布豚鹿在中国绝迹。野生豚鹿在中国的灭绝时间:1960年以后。
17、阿提特兰??(阿蒂特兰湖,1989)
阿提特兰??的衰落始于1958年,于1960年小口黑鲈及大口黑鲈入侵阿蒂特兰湖后情况更明显。这些入侵物种令阿提特兰??的食物:蟹及其他鱼类的数量减少,甚至杀死雏生的阿提特兰??。阿提特兰??的数量由1960年的200只降至1965年的80只。在拉巴史迪理的努力下,它们的数量曾一度回升,于1973年就有210只。但是1976年危地马拉的地震令湖床断裂,湖水表面下降,引致它们的数量再一次下滑。于1983年就只余下32只,大部份甚至是斑嘴巨鸊鷉的混种。于1989年观察到最后两只阿提特兰??,往后就未曾见到它们,并确认为已灭绝。
18、墨西哥灰熊(墨西哥,1964)
19世纪,在墨西哥的森林中还随处可见灰熊,但进入20世纪后,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们开始扩张生活范围。墨西哥灰熊因失去家园而无处觅食,不得不进入农田偷食农作物。人们为了保住自己的粮食,开始了捕杀灰熊的运动,随着人们的大量捕杀,到20世纪50年代,灰熊已经所剩无几。而此时贪婪的人们又注意到灰熊的胆、掌、肉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仅剩下不多的灰熊又遭到了人类新一轮的捕杀,虽野生动物保护者开始宣传保护灰熊,但是为时已晚。到1964年,墨西哥灰熊终于被人类赶尽杀绝。从此墨西哥再也见不到了灰熊的踪迹。
19、台湾云豹(中国,1972)
台湾云豹(拉丁学名: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us),属于台湾特有亚种的猫科动物,也是台湾岛上最大型的野生动物之一。云豹全身淡灰褐色,身体两侧约有6个云状的暗色斑纹,这也是它之所以叫云豹的原因。而身体两侧的深色的云纹正是很好的伪装。因此,它们在丛林里生活,很不容易被人发现。1972年,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与栖息地被破坏,台湾云豹再未见踪迹,2013年4月,台湾学者宣布,其可能已经灭绝。
20、美国缅因洲海鼬(美国,1860)
缅因州海鼬皮毛细密亮丽,而且保暖性能极佳,可称得上世界上最珍贵的一种皮毛,也正是这身华丽的皮毛使它们招来了灭绝之灾,因为在很早以前它们的皮毛制品就已经成了世界各国皇族和贵族的专用品。一些人为了获得暴利,根本不顾缅因州海鼬数量的多少,依旧对它们进行捕杀,由于人类的贪得无厌和冷酷无情,使缅因州海鼬到1880年就销声匿迹了。世界上只有被人珍藏的少量缅因州海鼬的皮毛制品,说明它们曾经生活在这颗星球上,不幸因人类的过度捕杀而灭绝了。
虽然据报道1880年一个毛皮买家在缅因州买过海鼬标本,但最后证实的报告说1860年海鼬就灭绝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