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除了能使人动情的明月山外,还有一座千年古建筑,在历史长河中,总是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那就是袁州谯楼。一个讲述千年历史的地方,这次宜春旅行,当然不能错过这个珍贵的文物。
袁州谯楼,又称“鼓楼”,高12.8米,占地780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地方天文台,集测时、守时、授时于一体。细雨过后,我来到这座千年古楼。
当我走近袁州谯楼时,我远远地看到一块金框的牌匾高高悬挂,黑底上有金色的文字,两边的建筑物都被时间的侵蚀弄得有些斑驳。然而,这块牌匾在王朝更迭的过程中依然光彩夺目,丝毫没有被时间腐蚀。
整个建筑呈“π”形,有南北两个观景屋顶。楼前矗立着两棵参天大树,郁郁葱葱,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千年的老建筑。树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展示了这座建筑的尊严和历史底蕴。
谯楼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建筑,飞檐翘角,精致的木雕一目了然。如果不是天文台,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座亭子,带着昨晚的小雨,表现出“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心境。
雨后青石板路干净明亮,映出了两边的建筑。在青石板上慢慢走着,穿过谯楼洞,洞壁是砖砌的,斑驳可见,虽然洞不长,但我慢慢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仿佛走过了一千年。也许洞穴里的光线很暗,或者我沉浸在砖瓦的故事中。
上了台阶,带着一种敬畏的感觉,爬上了有六间内屋的谯楼。令我惊讶的是,房子里的柱子都歪了,但是屋顶很平,真让人费解。据说,当当时扩建时,木材采购遇到了问题,便找了24棵结实但不笔直的银杉,借用“双手托起重物”的含义创造了这片神奇的风景。
沿着谯楼,从南到北,我看到许多古老的仪器仪表,它们使我大开眼界。最让我吃惊的事情之一是观天台铜璇玑,据说能够在白天观察太阳,在晚上观察星星和月亮,并确定测定时间的有效时间区间。我不禁惊叹于古代人的智慧。铜璇玑由两个圆环组成,有些像现在的地球仪。底座上的麒麟形象生动,雕刻的很精致。底部四角有四尊铜像,栩栩如生。
谯楼的后面,是宜春一个繁忙的商业区。虽然现在这座建筑已经不再是几千年前的样子了,但它记录了城市的兴衰,传达了一种特殊的感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