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首页刊登了一篇研究就从吃鸡蛋探讨了关于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研究汇总了自1985年至2016年间美国6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的29,615名成年人的数据,中位随访时间为17.5年,结果显示每天多摄入300mg胆固醇,发生CVD的风险增加17%,全因死亡率也增加18%,每天多吃半个鸡蛋(相当于每周多吃3-4个鸡蛋),CVD风险就会增加6%,全因死亡率也增加8%。
研究还发现了饮食胆固醇摄入和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中研究者表示,较高的胆固醇或鸡蛋摄入和CVD事件的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在指南制定和更新中可以考虑这些结果。
该文一推出就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和众多学者的关注。
吃不吃鸡蛋的争论由来已久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学者开始关注鸡蛋消费和饮食胆固醇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搜索“鸡蛋”、“胆固醇”、“心血管”等关键词,JAMA上还有一篇1999年的文章,是该研究的原始研究之一。
研究结果表明,每天摄入1个鸡蛋不太可能对健康男性和女性患冠心病或中风的风险产生实质性影响。
而去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团队在BMJ旗下期刊《心脏》上发表了一项队列研究涉及50万中国人,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吃鸡蛋的人(<1个/天)比起那些基本不吃鸡蛋的人,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1%,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降低18%。
对于众多研究,该怎么看?
需要注意这些研究结果是观察性的,大多数饮食习惯和疾病关系的研究都是通常所说的流行病学研究,对这些研究结果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某个因素可能造成了结果,甚至只是两者有关联,但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包括研究作者也在文中提出相关性并不代表因果关系。而且在胆固醇这件事情上,鸡蛋并不是问题所在——饱和脂肪才是。鸡蛋怎么烹调也是关键。
鸡蛋到底应该怎么吃?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正常饮食仍应参考个体情况和膳食指南,不必过度焦虑。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早已取消了之前的饮食胆固醇限量(300毫克/天),认为没有证据表明饮食胆固醇多一些会导致高血脂或心脏病。鸡蛋中的蛋黄是胆固醇的主要来源,一颗鸡蛋(约50g)含有大约186mg的胆固醇。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健康成人每天摄入40—50g蛋类(约1个)。
对于儿童来说,《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推荐,7~11岁儿童每天吃蛋类25~40克,11~14岁儿童吃40~50克,14~17岁吃50克。
温馨提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