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 族
侗族源于古百越族系,秦汉时由百越西瓯中的一支自长江支流沅水向西南迁徙于今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分布在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一带。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族侗水语支。侗族无文字,通用汉文,1949年后创立了拉丁字母拼音的侗文。
侗族多依山傍水而居,溪流上建有桥梁,以“风雨桥”(花桥)最为出色。村寨建有宝塔式的“鼓楼”,是侗族地区别具特色的建筑。凡是有鼓楼和风雨桥的地方就是侗族聚居地。由于深受山区地形和潮湿气候的影响,侗族的住房一般是木结构的干阑式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圈牲畜。南侗地区民居建筑一大特点是层层出挑,上大而下小,占天不占地。每层楼上都有挑廊。廊上安装栏杆或栏板。如用栏板,还特意凿一圆形孔洞,供家犬伸头眺望。由于层层出挑,檐水抛得很远,有利保护墙脚,且可利用层层檐口,晾晒衣服和谷物。
侗族的服饰男女有别。以自纺自织的青布为主,有便装、盛装之分。因地区不同而各有异。男装沿袭着宋代服饰风格,是侗族地区最为古朴的服饰,其特色是下身的围腰全绣花纹,下端系有吊花,吊花下吊串珠,串珠末端系有一撮玉百羽毛,给人以奇特神秘之感。妇女穿青色百褶裙;打绑腿,有的地方穿长裤,束围腰,系飘带。足穿云钩鞋。冬青穿右衽无领衣,夏秋改着开襟衣,衬胸襟。头盘髻,包青布大包头,喜银器。侗族的衣着以少女盛装最为华贵,一人绣制一套需耗时三年,服饰上盘绣图案繁多,人称"绣画",但唯侗家人方懂其意。侗族崇拜祖先,供奉“祖母”“萨岁”女神。主要节日有过侗年、吃新节等。
提到侗族,不得不提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侗族大歌,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侗族大歌结构十分复杂,演唱方式极为独特,至少包含两个以上声部,非三人以上不能演唱,只能由歌班演唱,歌手必须经过挑选并从小进行严格的训练。
贵州侗族大歌以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鲜明特点被誉为国际民间艺苑中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相关书籍推荐
《贵州侗族服饰文化与工艺》
著者:张国云著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
索书号:TS941.742.872/1
馆藏地点:(第一)自科外借
内容简介 :本书以穿着侗族服饰的人为载体,以侗族服饰文化为写作核心,以介绍侗族服饰工艺技法为主要内容,以细致详实的田野实地考察和心得作为写作的素材,探究贵州侗族服饰独特的文化习俗。
《图像人类学视野中的贵州侗族鼓楼》
著者:李嘉琪主编 , 贵州省文化厅编著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年
索书号:TU-092.872/3
内容简介:本书以侗族鼓楼为叙述主题,并由此展开侗族文化诸多方面的描述与解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