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任职司隶校尉大概是258-259年左右,平定诸葛诞叛乱之后;这个时候他是朝廷重臣,风光无二。曹爽带十万人去认真的攻打汉中没搞下来,因为补给不力。估计钟会也是想以这样的理由静坐一阵退兵,然后顺便治罪西部军区的头头们,以获得军权。没想到汉中居然轻易到手,钟会凌乱了。
钟会西征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兵权,为本家族谋取更大的权力,并不是灭国。贸然迅速灭掉蜀汉,会严重打破阴谋的实施。所谓诡计必有后手,如果姜维在桥头耽搁太久导致钟会已经拿下剑阁,那钟会可能会分几个小卒突破绵竹,然后借姜维之手干掉,然后再打一场绵竹关静坐战。如果姜维干脆直接在沓中战死,那就跟诸葛瞻阎宇打一场绵竹关静坐战。总之,灭蜀国是大功劳也是大风险,恐怕一开始就没放在钟会的谋划之中。
反过来说,在沓中围歼姜维也是不现实的。站在邓艾和诸葛绪的立场上,让他们对姜维拼了老命的围追堵截,也未免强人所难了点。苦力全都是自己干了,攻城拔寨的功劳全是钟会的份儿,怎么能指望他出力呢。甚至可以做出这种揣测:钟会跟诸葛绪以放走姜维为条件主导了诸葛绪的升职,然后事后再以此为由收监邓艾和诸葛绪。
钟会作为一个军事天才,只要看看地图看看姜维的位置就能嗅出机会,钟会很有针对性的兵发五路伐蜀,单纯从战术角度这一仗打得完美。钟会为何让邓艾和诸葛绪围姜维而自己一己之力清汉中,其实也是因为钟会早就看出汉中乃至整个蜀汉不堪一击,重点是盯死姜维,大事可成。钟会如果是为了演戏,司马昭力主出战莫非也是这个原因?显然不是。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复盘,都是上帝视角,但钟会最终的5路部署,战术意图很明确也很正确。
三国时期士族势力从头活跃到尾,特别是曹魏,几乎每一次政治变动都与士族有关。司马氏代表的明显是在曹操时代被打压的士族的势力,而司马氏取而代之就是士族对曹氏的反扑。邓艾死于卫瓘等人的污蔑,是邓艾这种平民代表在这种政治斗争下牺牲的必然。包括后来晋武帝时期邓艾迟迟不能被平反,倒是坐实谋反之罪的士族王淩获得了表彰。说白了,还是因为手握重兵的邓艾不能进入司马昭的核心决策圈所致,钟会领军伐蜀时,就已在计划置邓艾于死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