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自古王孙余脉,才学过人。王孙虽然有时遭遇改朝换代,命运多舛,但身怀绝学的皇族后裔,自有一番本领享誉世间。如宋末元初的赵孟、赵孟坚,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和石涛,清末民初的爱新觉罗·溥儒、爱新觉罗·溥伒等,都是末世皇族后裔,个个在中国书画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令后人敬仰。今天多艺堂仅说一说明末清初的两位皇族后裔、一代名僧、艺术大师八大山人和石涛的艺术,以及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世。两人命运很相似,多灾多难,一生坎坷。在艺术上,一个是独具个性,一个是成就非凡。
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刃庵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江西南昌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为躲避祸乱而削发为僧,命运坎坷嫉世恨俗,几度抑郁欲要自杀,乃一代书画狂人,但技艺精绝,为一代宗师。八大山人朱耷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工于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他独特的“哭之笑之”落款和“翻白眼”的水墨小生灵令人过目难忘。朱耷的绘画艺术可谓开创了现代极简主义的先河。
石涛(1642-1708)原名朱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朱亨嘉的长子。他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他的命运和八大山人朱耷差不多,也是因为明亡家族变故而削发为僧,改名石涛。石涛一生浪迹天涯,云游四方,晚年弃僧还俗,成为职业画家。
在艺术上石涛是个革新派,艺术理论家。名言有“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至今为后人追崇。石涛内心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与清王朝上层人物来往密切,内心世界可谓矛盾重重,所以自号苦瓜和尚。石涛善画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讲求新格,样样精绝,他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书画家、收藏鉴赏大家吴湖帆先生认为“(石涛)画人物最佳,远胜山水;山水则愈细愈妙。后之学者,从横暴处求石师,远矣!”艺术大师吴冠中曾指出“中国现代美术始于何时,我认为石涛是起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