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换一个太阳系,我们还能重新开始吗?
ALMA / ESO / NRAO
用完美来形容这些图片,似乎还意犹未尽。这里的每一个圆环和圆盘都是那么精巧,一丝不苟,分毫不差。这样的天体结构真的让人震惊。
这些同心圆环或圆盘中的每一个,实际上都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太阳系胚胎。它们的中心是一颗恒星,而它们身上明暗交错的环缝间,都可能孕育着原始的行星。
如果把太阳系称作一个世界,那么这里至少有20个异世界。在这些年轻的异世界里,是否能够演化出另一个地球?是否会出现另一种生命?都是非常让人着迷的畅想。
这些圆环和圆盘就是所谓的原行星盘。
原行星盘是太阳系的前身。当恒星从星云气体中凝聚而出时,它们身边,往往会伴随着一个扁扁的圆盘。这个圆盘以恒星为中心,缓慢地自转着。圆盘中的气体和尘埃会逐渐凝聚在一起,形成小颗粒,大颗粒,最终变成行星等天体。而当有较大的天体出现后,它们会清扫自己所在轨道上的物质,尽可能地把这些物质据为己有或驱离。许多原行星盘因此出现了明暗相间的同心圆。
虽然理论上地球和行星都是在这样的原行星盘中诞生的,但是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隐藏着什么我们还不知道的奥秘?为什么各个太阳系之间的差异会如此之大?原行星盘的特点会对演化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天文学家至今还是没有能够透彻地了解。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观测方法想要看到原行星盘就已经很困难,要对原行星盘的细节进行分析更是不可能。
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大为不同。使用先进的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称为毫米波,波长为0.35-1毫米的电磁波称为亚毫米波)望远镜,天文学家已经可以拍摄这种精巧的天体结构了。
比如最近天文学家就动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阿卡塔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望远镜阵列(ALMA)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原行星盘巡天观测(该项目被称为DSHARP)。他们用了几个月时间,拍摄了一批离地球比较近的拥有原行星盘的年轻恒星。照片展现了这些原行星盘在毫米波波段上的精巧影像,让我们对太阳系的前身有了更加深入而直观的了解。
这些太阳系的胚胎都分布在离我们大约几百光年的范围内。你最喜欢哪一个呢?假如换一个太阳系,我们还能重新开始吗?
照片将会分几次公布,这是第一批。
参考:
https://www.eso.org/public/images/potw1904a/
https://public.nrao.edu/news/2018-alma-survey-disks/
星空天文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