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出自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元军将领张弘范想要利用文天祥的威望在与宋军的水战中劝降宋军,这首诗便是文天祥为回敬张弘范所作。那这和我们今天所写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上段所提到的宋元之间的水战便是崖山海战了,南宋的最后一位小皇帝赵昺就是在这场战役战败后被丞相陆秀夫背着跳入海中,至此,宋这个朝代也从中国历史上消失了。那么,我们回头再看这场堪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崖山海战。史载,这场海战中,双方共投入二十多万人,一千六百多艘舰船,元军七万,战船五百艘。再从地理上分析,崖山是珠江水系的八大出海口之一,水域较大,足够宋军隐藏;而北边是元军未占领的新会。除此之外,百姓的物资及财产的运输也为宋朝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依靠百姓的帮助,宋宗室还建立了一座行宫。由此来看,南宋占据极大的优势,那具备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南宋水师为何战败呢?
一是张世杰、陆秀夫的指挥失误,当疲惫的元军到达时,陆秀夫命令部下用铁链把船连在一起,船的四周被围住,形成一个堡垒,东西向横锁水道,这无疑是放弃了主动进攻的权利。
二是元军多次使计,例如李恒从背后包围宋军、切断宋军粮草供应等
三是宋军疏于防范,在决定性一战时,张弘范令士兵用布帐围住战船,并大奏鼓乐。宋军疏于防范,误以为元军在做饭,于是元军趁涨潮之际,对宋军发起猛烈进攻。面对元军的南北夹击,宋军终于败下阵来,元军跳上宋军的战船,两方进行激烈的交战。陆秀夫看到此景,认为宋军失利,背着少帝跳入海中,许多忠臣紧随其后。
崖山海战对中华民族的影响颇大,但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至于崖山海战的影响,小编在后续的文章中会为大家介绍。
才疏学浅,如有不足,请多多指正(▽)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