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对外天生软骨头?为何慈禧一味退让而从不号召民众抵抗外国入侵?清朝是一个特别喜欢动员民团等地方武装的朝代。在历次对抗侵略的时候,都动员了大量民兵。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民兵最出名的就是三元里战斗。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样动员了大量民兵在台湾等地参战。到了,甲午战争更是动员大量民兵,比如在辽东宽甸。
当地组织了十大民团,一个团2000多人,每团皆配有大刀与红缨枪,并各有五六支“大抬杆”,即火药枪,白天扼守要道寨口,夜晚亮起火把。如一方遇敌,速发号令,四方相助。
在甲午战争后期,辽东、山东的民团初步发展了游击战战术,牵制日军,配合清军防守和反攻。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台湾,台湾组建起庞大的义军,展开大规模游击战,导致上万日军伤亡,日本皇族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也葬身台湾岛,日军将台湾义军赞为“中日战争以来未曾有的勇兵”。
到了八国联军战争,动员起来的义和团都是数十万人。虽然义和团战斗力一般,但是动员规模达到了最高峰。义和团进行了扒铁路,袭击联军,截火车等等战斗任务。
但是,清末外国入侵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战争时间短,二是敌军主要立足于海上,基本不会深入内地。第三,就是对方不进入治安战阶段,总是集结大部队行动。为此清朝虽然发动了很多民兵,发动袭击和骚扰,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