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企业家夜读书斋与您一起,重温经典。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巴金的散文《灯》。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巴金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地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我望着这些灯,灯山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
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
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暗在我眼前晃一下。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
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吧。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
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
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了好些大的变化。
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么?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么?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
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
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
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①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土希洛②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
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
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
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
“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
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
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注释:
①哈里希岛上的姐姐:指欧洲古代传说中的爱尔克,爱尔克和弟弟相依为命,住在哈里希岛上。弟弟出海远航时,她每天夜晚都在窗前点起一盏灯,迎接弟弟归来。结果,弟弟始终没有归来,直至爱尔克悲望得死去。
②希洛:希腊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女教士,侍奉着爱神阿芙洛提。赫里斯海峡对岸的阿拜多斯城,有一名叫利安得尔的少年爱上了她,希洛每天晚上在楼上挂一盏灯,让利安得尔顺利的游过海峡,来和自己相会。一个暴风雨之夜,她的灯被毁坏了,利安得尔也不幸溺水。第二天早晨,希洛面对海水漂来的利安得尔的尸体,悲痛万分,投海而死。
《灯》是巴金于1942年在桂林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灯光”为情感线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有现实的观察,有历史的回顾,也有传说故事的引证,表明了作者的一个信念:“灯光是不会灭的”。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以某一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描写和赞扬“灯光”,意在讴歌光明、迎接胜利,当时正值抗日战争进入到最艰难的时刻。文章取材广泛,立意集中,开阖自如,奇正相生;全文语言简约、明快、庄重、隽永。
巴金(1904-2005),现当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一生著作颇多,主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散文集《随想录》。
《企业家夜读》
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的一档
专注于企业家群体的阅读朗读节目
每周日晚九点准时播出
在微信、微博、搜狐、腾讯、
爱奇艺、百度百家、优酷、咪咕阅读、
喜马拉雅FM、阿基米德FM、蜻蜓FM等同时呈现
往期精彩
励行根《科学的价值》 | 徐和谊《相信未来》 | 陈忠伟《热爱生命》 | 谢伟山《孙子兵法》 | 刘自鸿《必然》 | 胡葆森《循道追光 感恩时代》 | 程虹《我感到了阳光》 | 夏华《生如夏花》 | 张跃《九三年》 | 刘棠枝《平凡的世界》 | 谭文清《财富的福音》 | 曾强《雨巷》| 艾路明《阿拉善之歌》 | 刘昕《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梁建章《给我未来的孩子》 | 苗鸿冰《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 余钢《门前》 | 俞敏洪《给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信》 | 尹烨《大医精诚》 | 陈荣华《只有一个人生》 | 刘积仁《远方》 | 宋志平《再别康桥》
心灵深处有风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