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水浒传》中的双鞭呼延灼,是北宋开国名将呼延赞之后,上梁山前官拜汝宁郡都统制,惯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朝廷征讨梁山,他是首任主将,先后与秦明、鲁智深、杨志等人打成平手,又用连环马大败梁山,对梁山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加入梁山后,呼延灼在随后的战事中战绩辉煌,在四大战争期间,呼延灼又先后多次击败、斩杀敌将多名,对梁山的最终获胜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争结束后,他被授予御营兵马指挥使。书中还特别交代:“后领大军,破大金兀术四太子,出军杀至淮西阵亡。”以上便是小说中呼延灼这个艺术形象的大致故事。
呼延灼这个艺术形象也是有历史原型的,这个人也的确是北宋开国名将呼延赞的后裔,不过他的名字并不叫呼延灼,而叫做呼延通。关于呼延通的事迹,在《宋史》、《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隆平集》、《皇朝类览》等史料中均有出现,在此做个综合介绍。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呼延通在名将韩世忠手下担任统制官。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韩世忠与金军在大仪镇展开激战。韩世忠年老体衰,几乎葬身敌手,幸亏呼延通及时出手,救了韩世忠的性命,并在此战中大败金军。
而在《三朝北盟会编》中,则记载了呼延通大战金军的事迹,时间是在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二月十七日。在这场战斗中,呼延通在两军阵前高呼“我乃呼延通也,我祖呼延太保(指呼延赞),在祖宗时,杀契丹,立大功,曾誓不与契丹俱生;况尔女真小丑,侵我王界,我岂与尔俱生乎?”,之后与金国猛将牙合孛堇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并生擒牙合孛堇。
此后,呼延通又转战淮阳,并取得战斗的胜利,生擒金国将领叶赫贝勒,并晋升为防御使之职,成为令对手闻风丧胆的一员猛将。不过,呼延通的结局较为凄惨,连续遭受韩世忠、崔德明的宋军高级将领的责难和迫害,最终在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投河自杀。
如何判断历史上的呼延通就是小说中呼延灼的人物原型呢?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上面提到的《三朝北盟会编》中他与金国猛将牙合孛堇的单挑,其情节与《水浒传》几乎非常类似。
其次,小说中的呼延灼“出军杀至淮西阵亡”,而《三朝北盟会编》中呼延通的结局则是“绍兴十年十二月,呼延通投淮阴县运河卒”,两者也是暗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