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水河畔,有个古村叫荆坪,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伏波将军马援征服五溪蛮,在舞水流域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县无阳县,最初因为这一带古木参天,荫翳蔽日而得名,后因在舞水之北改名舞阳县,它是古代且兰国都踉天城所在地,分别为唐宋叙州府和明清沅州府的治所。 这里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清代最有名的琴师和占卜师潘士权就诞生在这里。 潘士权(1701—1772),字龙庵,号三英,黔阳县(今中方荆坪村)人,雍正时期附贡生,当年补考天文生,为乾隆幼时音乐老师。 有一天,他戴着斗笠上朝,引起轩然大波,经他一番宏论,道出“舞动的太阳”,使得龙颜大悦,舞阳斗笠被御定为贡品。 朝廷派内务府前往沅州府采购八千顶斗笠,活跃了当地经济,当时老百姓编了一首歌谣:“自古斗笠出舞阳,阴晴雨雪它来挡,潘师上朝当顶戴,有幸遇到乾隆皇”,中方斗笠从此闻名遐迩,誉满天下。 潘士权主要著作有《洪范九畴补注》、《学庸一得》、《大乐元音》、《四牡章》和原始民歌《喜鹊巢》,告老还乡时,已是钦天鉴博士和太常寺博士的他官从五品,乾隆帝想将他留在京师,颐养天年,或者再做一任沅州知府,别出心裁地将五顶官帽摆在恩师面前,供其选择。 士权语出惊人:“皇上,卑职什么都不要。” 乾隆问道:“老师,那您要什么?” 士权回答:“卑职想请皇上御批五个字。” 乾隆再问:“哪五个字?” 士权答道:“见官大三级!” 乾隆沉吟片刻,最后答应了,潘士权带着家人回到了家乡。 驿道旁边有一丘水田,是皇帝御赐的田名,他巧借“三百箩”惩治一位前往云南赴任的贪官。 在渡口设关卡,贴告示:“凡过荆坪渡口的百姓,必须认得一字,或算一题,方能过河,违者送官府刑杖二十”,自那以后文盲少了,文明前进了一步。 后来,“见官大三级”的御笔做成匾额挂在潘士权“正经坊”(会客室)门口,凭借那把“尚方宝剑”,不畏强暴,敢于担当,甚至冒着输官司蹲大狱的风险,为民请愿,所以老百姓信任他,拥戴他,支持他,因此他德高望重,声名远播。 作者:曾仁元(曾野) 中方县关工委副秘书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